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倉頡:善於總結才能流芳百世

倉頡:善於總結才能流芳百世

(圖片提供Mikel Muruzabal)

作為中國人認識個把漢字似乎不足為奇,應該好奇的是究竟會有多少漢字是我們所不認識的。

普通人平均認識的漢字不會超過六千個,語言學家是這個數量的兩到三倍,也就是不到兩萬個漢字。

一本《康熙大字典》收錄大約四萬七千個漢字,《中華字海》是八萬五千個,儘管如此也不並非漢字的全部。

據官方資料統計,目前我國總計漢字是九萬一千兩百個,常用漢字大約六千個。而這些常用字所能覆蓋的書面資料就已經達到百分之九十九,換句話說,剩下的八萬五千多個漢字都屬於不常用的生僻字類。

而這些語言文化的瑰寶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確立,也不是依靠一人之力就能發揚至今。

歷史上一直奉倉頡為中國文字始祖,但其實更準確地講他只是通過搜集和整理民間的各種生活、勞作方式,並對上古遺傳下來的文字記載進行再提煉,形成一些固定的象形文字而被後人傳承延續。

歷經數十載,倉頡一直潛心於文字的記錄與整理,諸如繩子打結、野獸腳印,甚至昆蟲沾了黑水在草葉上爬行的印記也被一一拿來創造文字。

難怪在《淮南子》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作為上古時期原始部落的一個小首領,倉頡並沒有因為地位的局促而放棄追尋文字的宏大工程。

儘管史料上確實沒有具體的文字記載他編纂漢字的豐功偉績,但事實已經讓所有後人都將他銘記於心。

無論是誰開創了象形文字的先河,都無法抹殺倉頡對發揚漢字文明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如果沒有他的總結與整理,象形文字進一步發展絕不可能如此堅定而順利。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約翰亞當斯大樓東側的銅門上,我記得還保留著倉頡的雕像,並寫著「中國文學庇護神」的字樣。

GIF

倉頡原姓侯岡,因被黃帝器重,而賜予其「倉」作為姓氏,意喻「君上一人」。對一個近乎神與傳說之間的人物,倉頡註定會在被篤定和被懷疑中不斷跳躍,讓後人依舊銘記。

對於真正文字的來歷其實各國都沒有各自確定的文字史料可以追溯,非要探究根源的初衷無非是歷史記錄的一種缺憾需要彌補。

就中華文化的子子孫孫而言,沒有倉頡的總結與歸納,永遠也不會有今天漢字的演變成果,這就足以說明人們記住倉頡是不無道理的。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已算得上一種成熟文字,很明顯它具有較長的形成期。而從上古時期的黃帝時代推進至夏商,這一歷史沿革是清晰可循的。

那麼,倉頡無論算不算真正象形文字的締造者,都被後世各種文字記載不斷提及,無一例外是因其在象形文字方面的確鑿貢獻,讓任何人不應懷疑。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很多瑣碎、無頭緒的工作,從中總結出清晰的路線而後向前推進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並順利完成的。

因為骨子裡每個人都希望著手高處,一下子能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沒有人願意通過艱苦卓絕的忍耐去發現,而後歸納。

於是卑微的工作就會越來越細碎雜亂,越來越毫無吸引力可言。然而,聰明的堅持者會發現一條真理,那就是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標。

善於在零星中總結規律,發現方法,才是讓自己永遠閃亮的重要利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嘴八社 的精彩文章:

湊出來的消費
《寂靜之地》:沒有聲音,人類還能做些什麼?

TAG:七嘴八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