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生愛玩的遊戲

女生愛玩的遊戲

一般來說,女孩子比較孝順、聽話,性格也比較羞澀、文靜,說話溫和,所以她們喜歡的運動一般也不激烈,更沒有多大的對抗性。這裡簡單介紹幾項流行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後的幾種兒童遊戲。

跳皮筋就純粹是女孩子們玩的遊戲。主要道具是一根長3—10米左右的橡皮筋,遊戲的場地可大可小,參加的人數也比較自由,一個人可以跳,三五個人為佳,十幾個人跳也有氣勢。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城鄉居民的生活都比較艱苦,市場物資也十分匱乏,女孩子們沒有閑錢也沒有地方能買到現成的橡皮筋。一般都是用從舊衣服上拆下來的鬆緊帶,或者把母親、奶奶和自己扎頭髮淘汰下來的斷橡皮筋連接起來,這樣製成的橡皮筋雖然打了許多結,但彈性還好,也很受女孩子們歡迎;有時也用汽車、自行車等換下來的舊橡皮內輪胎製作,先將輪胎剪成一個個小環或細長條,再連接起來,這樣做成的橡皮筋硬度大,彈性差,卻很耐用,也能為大家所接受。一個人跳時,先將橡皮筋兩端固定在桌凳腳或樹樁上,邊跳邊唱:「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和青菜。」跳完了,就將皮筋上升一格,再邊唱邊跳:「三輪車,跑得快,裡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若是三五個人,大家就輪流來跳:「小老頭子小老奶,生個兒子愛上街,上街幹什麼?上街買花戴……」若是參加的女孩子有十幾個,那就分成兩三人一組集體比賽,以率先將皮筋升到頂點者為勝。更多的時候是這邊跳著,那邊歇著的小女孩也不閑著,跟著唱:「周扒皮,皮扒周,周扒皮的老婆在杭州,杭州杭州剛解放,周扒皮老婆賣冰棒,冰棒冰棒化成水,周扒皮老婆變成鬼……」直跳到皮筋不能再升高了,直跳得一個個小臉通紅、氣喘噓噓、全身冒汗時,不知誰喊了一聲「回家吃飯了」,大家這才一轟而散,紛紛回家趕作業去了……

踢毽子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體育類遊戲,尤其受到女孩們的歡迎。遊戲的用具毽子製作簡單,用布等把銅錢或金屬片包紮好,然後裝上雞毛。遊戲時用腳連續向上踢,不讓落地。做毽子用的銅錢其實很好弄,那時社會上還沒有多少人公開收夠銅錢(即使拿出去也換不了多少人民幣,還可能被當成投機倒把批判),因此,許多人家的木箱里、老屋牆角中都能找出幾枚。再就是找一節塑料軟管,一般用老鵝粗羽毛根部的空管,再用布包著,用線縫好,做成毽子的底部。最後要弄一些公雞的羽毛插在管中,一枚漂亮的毽子就製作完成了。女孩們做事喜歡湊熱鬧,有時大家一窩蜂地都去做毽子,羽毛就不好弄了,村裡養雞的人家本來就不多(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割了),養不下蛋的公雞就更不多,從哪兒能弄到那許多漂亮的羽毛?有個女生就提議說:「村頭束奶奶家養了只大紅公雞,羽毛又長又漂亮,成天在村裡耀武揚威的,有時還想啄我們。」於是,大家一商量就偷偷地將它捉住了,你拽我拔,硬是把它羽毛豐滿的尾巴拔得只剩下光禿禿的屁股了。可憐束奶奶抱著這隻威風掃地的公雞坐在門口流了好幾天的淚。毽子做好了,大家就開始踢毽子比賽。常見的是看誰每次連續踢的次數最多。最難的是踢花毽,不但要記數,還要踢出花樣來。可以用腳、膝、肘、大腿、腰部、頭頂、耳朵等全身任何一個部位來踢,也可以讓毽子圍繞著身體四周上下、左右、前後翻飛,踢毽人遊刃有餘,看毽人眼花繚亂。待踢毽人伸手一把將毽子穩穩接住,表演嘎然而止時,大家這才恍然大悟,掌聲響起,喝彩陣陣……

丟手絹是一種群體性的兒童遊戲,尤其是受到女孩和文靜男孩們的歡迎。遊戲的道具只是一塊小手絹,有時也用廢紙、小瓦片代替。場地的大小隨參加遊戲人數多少而定,要能圍成一個圓圈。規則很簡單,就像兒歌里唱的那樣:「丟、丟、丟手絹,輕輕地丟在小朋友的身後,大家不要告訴他,快來、快來抓住他。」遊戲時,先讓小夥伴們蹲著圍成一圈,第一個人將手絹悄悄地丟在某個小夥伴的身後,再裝作若無其事地走開,等繞一圈回到他身後時再將其抓住,推進圈內,留下的空位則被抓住他的小夥伴佔據。被抓住的小夥伴必須給大家表演節目,唱歌、跳舞、講故事、說笑話都行,有的小夥伴能唱能跳,巴不得自己被丟手絹,被抓住,好有機會多表演;有的小夥伴性格內向,笨嘴拙舌,還沒站起來就臉紅脖子粗,大家也不放過,非逼著他就學幾聲雞鳴、狗吠之類才算通過。在一片歡笑聲中,表演過節目的人再將手絹悄悄丟在別人的身後,周而復始。也有的小夥伴十分精明,常從對面小夥伴忍不住的笑容里發現些端倪,或者在丟手絹的人經過自己身後時乾脆回頭瞥一眼,如果發現自己被丟了手絹,會立刻轉身抓起手絹就跑,再繼續將手絹丟給別人。只要不被逮住,就可以不表演節目;如果還能將丟手絹的人追上並抓住,丟手絹的人則還要被罰,再表演節目。一場遊戲下來,活潑開朗的小夥伴肯定被丟手絹的次數多些,內向拘謹的小夥伴可能被丟得少些。一般每人至少要被丟一次手絹,再丟別人一次手絹。否則,始終不被丟手絹的小夥伴會覺得受到了冷落,沒準下次就會不參加遊戲了,人少了,熱鬧不起來,大家都會覺得不太盡興。在嘻嘻哈哈的歡笑中培養了孩子們集體主義思想,也許就是「丟手絹」在幼兒園和小學校遊戲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盪鞦韆是孩子們最愛玩的遊戲之一。道具簡單,玩起來更簡單。一般是在兩棵樹(或者別的固定物)之間鬆鬆地栓一根繩,讓繩下垂呈U型,繩的谷底離地面保持約30厘米左右,人坐在繩索上,或上或下,或前或後,在空中來回地盪著。在農村,家家戶戶門前屋後都有許多樹,選兩棵距離適當、樹榦稍粗的樹,把父親挑稻草用的兩根粗長麻繩往兩棵樹上一栓,鞦韆就算做成了。有時,為了讓屁股坐著舒服些,也在兩根繩索之間用布或蛇皮袋墊著,或者乾脆綁一條小板凳。人坐上去,雙手牢牢地抓住兩邊的繩索,可以自己用腳蹬地,使鞦韆盪起來,也可以有別的小朋友幫忙搖繩,讓鞦韆盪得高些,盪鞦韆的人就能更好地體會凌空飛舞的快樂。也有的小夥伴十分調皮,往往會使勁搖,把鞦韆盪得超過180度,幾乎要把上面的人拋甩出來,膽小者會被嚇得大聲驚叫或者「哇哇」大哭起來,只得乖乖地從鞦韆上退下來;膽大者則趕緊坐上去,抓牢了繩索,任其搖擺,卻「我自巋然不動」,直到他們搖累了不得不放棄為止……更多的時候,小夥伴們喜歡獨自坐在上面,冬天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夏天享受著大樹的濃蔭,或看書,或聽收音機,或靜思默想,於輕輕搖曳中放鬆著自己的身心。記得有年夏天,我帶著8歲的女兒回了鄉下,母親給她在柿子樹下扎了鞦韆,女兒居然玩得興高采烈,還不知不覺地在鞦韆上面睡著了。回家後,女兒就寫了一篇日記,我幫她擬了個題目叫《盪鞦韆》,投給當地一家報紙的校園版,沒想到居然發表了,不久還被《小天使報》轉載了。聽說,余秋雨先生曾專為其夫人馬蘭寫過一出黃梅戲《鞦韆架》,我沒有看過,但僅聽這名字就覺得很溫馨。想不到,成人的心裡居然也有著難以釋懷的鞦韆夢啊!

跳繩子是一種體育運動,也是兒童們愛玩的遊戲。男孩子把繩子揮舞成橢圓,女孩子趁繩子近地時跳過去,並隨著繩子落地的節奏跳,千萬不能踩了繩子或讓繩子絆住身體。

跳繩一般用稻草搓成,這種草繩並不結實,跳久了還會散架;也有用布條、麻繩、尼龍繩的,輕便結實,用的時間稍長些。跳繩的長短、粗細等根據需要來確定,一般單人跳繩短些,太長則不便於掄起來,長度與兩臂張開相同,也可以再短些,只要兩臂掄起時繩子能從頭頂和腳下擦過即可,跳好的關鍵是自己協調好自己。雙人、多人等跳繩時繩子則要相應延長,掄繩的人和跳繩要相互配合,同時跳繩的人之間也要相互配合,互相協調,達成默契,否則很難成功。掄繩者繩子的高度要適應,圓圈掄得要均勻,繩子翻轉要有節奏;跳繩者要膽大心細,把握時機,跳早了不行,跳遲了也不行;幾個人同時跳,節奏要整齊,步調要一致。否則只要有一個人身體擋住了繩子或踩了繩子,大家都要被迫終止遊戲。也有個人跳繩技術好的,喜歡獨自表演,一根跳繩能正跳、反跳、交叉跳,一口氣跳1000次,直累得氣喘噓噓,大汗淋漓,還滿臉笑容;也有人喜歡挑戰極限,能將繩子縮短到20-30厘米,怎麼看也不可能跳過去,但真跳起來,他兩腳上提,頭一縮,繩子居然也過去了,看得人目瞪口呆。最有氣勢的要算集體跳繩,在大操場上,兩個人就把一根長長的跳繩掄得上下翻飛,一個人衝過去,成功試跳後,第二個人又沖了進去,接著就有第三個,第四個……有時七八個小女孩一陣跳,場面很有些「沙場秋點兵」的壯美。這時,掄繩的風聲、腳跺地的響聲、孩子們的喘息聲和歡笑聲密密地交織在一起,形成鄉村特有的交響。暮色濃郁,弄得像灰老鼠似的小夥伴們依依不捨地散去,但歡樂的笑聲卻久久地回蕩在鄉村的夜空。

在那個物質文化生活極度貧困、匱乏的時代,跳皮筋、跳繩子、丟手絹、盪鞦韆等不但深受女生們的歡迎,也是我們所有鄉村少年最好的娛樂和體育活動方式之一,並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簡介

朱幸福,筆名:紫竹成林。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於安徽蕪湖鄉下,當過中學教師、報刊編輯等。曾在《中國校園文學》《小說界》《安徽文學》《當代小說》《短篇小說》《雨花》《椰城》《草地》《北方作家》等雜誌發表小說散文數百篇,作品被多家選刊轉載或獲獎。出版小說散文集《太陽雨》《相聚是緣》《天意》《泥巴牆頭腊味香》等10部。現為蕪湖縣文聯副主席。

書香墨韻,書香中國,閱讀正當時!速影社區現開闢《名家在線》專欄,每周二、周四將推出兩篇精品文章,與廣大讀者一起分享字裡行間的人生感悟,倡導全民閱讀好風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真的很開心
發財樹的盆栽技巧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