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靈甫戰死,蔣介石厚待其嬌妻,最後為何用5000塊逼她離開台灣?

張靈甫戰死,蔣介石厚待其嬌妻,最後為何用5000塊逼她離開台灣?

1947年5月16日,國民黨一代抗日名將張靈甫因作戰方案被郭汝瑰、劉斐泄露給共產黨,致使他和國民黨的王牌師整編74師3萬多人在孟良崮被陳毅、粟裕率領的20萬解放軍圍攻,最終「師滅人亡」,這位在抗戰時期讓日軍聞風喪膽的「常勝將軍」就此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卻留下了一雙孤兒寡母:年僅19歲的王玉齡和剛剛出生的兒子張道宇。

對於一個女人才說,年輕喪夫是人生中最讓人悲痛的事情,而對於王玉齡來說不僅僅是悲痛,更是絕望。王玉齡出生於湖南長沙的軍人世家,祖籍安徽舒城,祖父輩為淮軍將領,父輩均為保定軍校出身,她的母家也是行伍出身,曾外公是清朝總兵、羅武勤公羅孝連,外公曾在湖北做過知縣。王玉齡在這樣的軍人家庭出生,自然而然遺傳了父母輩的軍人性格:剛烈。

王玉齡五歲喪父,其母女生活由二伯王士健照顧。王士建是宋美齡母親倪桂珍的乾兒子,曾當了10年湖南省禁煙督察處處長,這職位是個肥缺,因此王家富甲一方,是長沙城赫赫有名的「王百萬」。王玉齡在這樣富裕的環境下長大,衣食起居均由家裡傭人精心料理,直到7歲腦袋還是一片空白,10歲還不會穿衣服,成年後連頭髮都不會洗。

1945年,17歲的王玉齡人如其名般成長為一個冰清玉潔的妙齡女子,她在一個家庭飯局上認識了有備而來的張靈甫。張靈甫早在抗戰期間就聽老部下張處長說王家的王玉齡是個才貌雙全的大家閨秀,可遇而不可求,曾尋得空閑專門乘專機從重慶奔赴長沙尋覓佳人,但王家早已因戰亂搬去了貴陽,抗戰勝利後他得知王家已返回長沙遂「二顧茅廬」。

張靈甫見王玉齡果如傳說中一般傾國傾城,遂對她展開了狂熱的追求。張靈甫沒事就往往家跑,與王妙齡閑聊生活瑣事、家長里短。張靈甫是肄業於北大歷史系的才子,寫得一手好字,多才多藝,他的紳士風度、淵博學識以及冷峻中帶有一種特有的溫柔細膩讓王玉齡著迷。當年王玉齡在上海金門飯店與大自己25歲的張靈甫結婚,成為他的第四任妻子。

1947年6月,時隔一個月後王玉齡才得知張靈甫陣亡的消息,原來在張靈甫死前預知大勢已去,派人去家裡將近期的報紙都收掉不讓太太看到,他曾電報蔣介石希望政府能在日後照顧嬌妻和幼子。王玉齡自此沒有了依靠,開始了自力更生的別樣人生。1948年下半年,王玉齡攜老母而幼子隨國民黨離開故土大陸前往台灣。

王玉齡初到台灣為了養家糊口,將自己和母親的所有積蓄交給人去投資,結果被騙血本無歸,全家只得依靠國民黨給烈士家屬每月的幾十斤米和油艱難度日。王玉齡在台灣最痛苦的日子不是物質上的匱乏,而是她必須要出席台灣「國防部」每年5月16日給亡夫張靈甫開的追悼會,她的心靈創傷每次剛剛癒合又被撕開,靈魂不堪重負。

王玉齡在台灣得到了孫立人、張晶英夫婦的特別照顧,孫立人特別在家裡給她請了美軍顧問團的中校教她英語,並說了一句影響她一生的話:「跟外國人學習可以,嫁給他們不行」,她因此後來在美國雖有眾多追求者卻終生未再婚。1952年,王玉齡為逃離台灣的「白色恐怖」,在孫立人的幫助下前往美國,蔣介石見木已成舟,給她特批了5000美元,算是對張靈甫有了交代。

王玉齡去美國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約大學財會專業,在美國航空公司工作了21年直至退休,1973年她受邀回到中國幫兒子打理上海的生意。王玉齡回國後四處打聽張靈甫的安葬處而未果,便於2003年在上海浦東玫瑰墓園為他安了一座衣冠冢,墓碑上刻下了她對亡夫難忘的深情:「當年有幸識夫君,沒世難忘恩愛情。四七硝煙傷永訣,凄凄往事怯重溫。」

本文由軒軒有禮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軒軒有禮 的精彩文章:

封禪選在泰山的原因,與史前大洪水有關,祭拜的不是天地而是亡靈
秦始皇兩件摯愛國寶:一件是帝王必爭之物,一件是當今最昂貴之物

TAG:軒軒有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