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用信仰點亮青春之光

用信仰點亮青春之光

陽光照耀下,一群大學生身著紅衣紅帽,排成一個巨大的黨徽形狀,與腳下擺放的「喜迎十九大 永遠跟黨走」金字紅底條幅共同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這是黨的十九大開幕會結束後,長春中醫藥大學「杏林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微信公眾號推送的一條圖片消息,是該校「青馬工程」學員們「用信仰點亮青春之光」的莊嚴承諾。

近年來,長春中醫藥大學充分發揮中醫藥專業特色和學科優勢,將中醫藥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念融入到「杏林青馬工程」實踐中,創造性地實施了理論導航、文化滋養、實踐淬鍊、導師引領、自我提升「五行計劃」。

三級聯動:黨委統籌,分層培養

2017年4月,長春中醫藥大學建成了佔地1000平方米的杏林青馬工程基地,正式啟動杏林青馬工程,從大一新生中選拔出120名優秀學生作為校級杏林青馬班學員。各學院組成杏林青馬工程學員班,並在各班級建立杏林青馬小組。目前,三個層級的杏林青馬學員共有2000多人,構建了校、院、班三級聯動的培養體系,以點帶面,分批、分層次開展馬克思主義學習實踐活動。

學校黨委為杏林青馬班學員制定了一套系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單獨編班、單獨授課,校領導帶頭進課堂、上講台;將課堂理論教學與課下實證分析、校內教師授課與校外專家講座、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教師講與學生講相結合,形成了極具創新性和實效性的理論課程體系,構建了大思政工作格局。

以此同時,長春中醫藥大學還成立了「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學會」,共有334名40歲以下青年教師加入學會,佔全校青年教師總數的80%,形成了師生共進、共學馬克思主義的生動局面。

導師引領:面對面,全方位

「好像考試得了滿分一樣,我驚喜得差點跳起來。」回憶起得知自己與其他3名同學成為校長宋柏林的杏林青馬班對接學員的感受,2016級杏林青馬班學員劉晟說。

這樣的安排源於杏林青馬工程中的導師引領「1+4+X」計劃。學校遴選具有正高級職稱或擔任正處級職務的優秀黨員幹部,成立了包括全部校領導在內共32人的杏林青馬導師團,每名導師與4名青馬學員對接,每個月與學員面對面交流兩次以上,從思想、學業、心理等方面對學員進行全方位服務與指導。

「我的4名學員來自4個不同學院,課程安排不一樣,空閑時間也不一樣。」為協調交流時間,長春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聯合黨總支書記胡樹毅動了一番腦筋,「第一次見面時,我給學員們叫了外賣,在午餐會的輕鬆氛圍中和學員們暢談學習目標和人生規劃」。

五行計劃:協調實施,凝聚合力

「『五行計劃』沒有輕重之分,每一個計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長春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張興海說,「要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係,凝聚合力,實現價值最大化,深入實施杏林青馬工程。」

實施「金計劃」,切實提高青馬學員的馬克思主義修養,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實施「木計劃」,在杏林青馬學員班成立黨支部,建立團支部、班委會,每月召開一次主題班會、每學期舉辦一次讀書報告會、每學年評選一次單項標兵等「十個一」活動,強化青年師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實現自我全面發展;實施「水計劃」,為杏林青馬學員提供面對面、全方位的指導,使他們能夠有更加明晰的學習計劃和發展目標;實施「火計劃」,在井岡山、延安等地建立5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吉林省內建立20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要求每名杏林青馬學員在校內外崗位上掛職鍛煉一個學期,參加不少於20個小時的志願服務活動;實施「土計劃」,出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工程實施意見,推進傳統文化課程改革,鼓勵教師將傳統文化和哲學思維融入課程教學。

目前,杏林青馬工程基地開展專題教育、實踐體驗、文化沙龍等活動126次,邀請知名專家、黨的十九大代表等作講座32次,青馬學員撰寫心得體會1000餘篇;教師青馬學會開展活動54次,撰寫心得體會數百篇。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08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洋」教師感受綾絹文化魅力
正確看待孩子的告狀行為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