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普通人如何定位中國傳統武術?強身健體適應廣,就是不傷人?

普通人如何定位中國傳統武術?強身健體適應廣,就是不傷人?

彤陽

武術的定位問題我覺得國家做得很好。至少國家是需要這樣的武術的。

表演性武術現在發展得最好。擂台武術發展得最差。自古有言俠以武犯禁。練武人大多有血性。會打了真心對社會穩定起不到什麼好的作用。舉個例子,心意拳守洞塵技里寫恨天恨地,一個恨字貫穿拳譜始終。為什麼要恨,因為恨了就無所不用其極。八極還講怒呢。一個道理,都是通過情緒來激發身體潛能。你說練出這種功夫的人再加上能打,脾氣上來了真心不好控制。不得不承認建國後武術的打法漸漸被淡化甚至失傳。而表演武術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心裡想的就是好看。我只要好看就能獲得榮譽和利益。

再說擂台武術。擂台武術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呢。因為之前老一輩就從武術里發展出了散打。說起來散打已經是擂台武術了。還要怎麼發展。另外,武術是一個很廣義的詞。這裡面不僅包括了在相同規則下的比賽。也包括了暗殺,逃跑,保鏢,自衛,戰場,兵器,江湖詭計各方面的東西,具體參考之前說的張付老師的答案。為什麼說從來拳勢通兵法不通兵法莫習拳。三十六計哪一計符合擂台規則?哪一計又符合普世道德觀?武術的根本就是盡量削弱你的優勢加強我的長處來打敗你殺死你。無所不用其極。江湖道義也要跟講道義的人講不是嗎。武術傳統打法里更多的是講究的一擊必殺,更貼近軍隊搏殺。過去練武人不準別人進他三尺之內,不就是怕人家下暗手嗎。你都死了還要爬起來講道德講公平嗎。

所以說擂台武術的發展還需要大家摸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另外,散打已經是擂台武術了,散打也在和國際接軌。你們不要要求那麼多了。傳統武術在擂台上打起來就是散打那樣。好了吧。沒有飛天遁地,沒有隔空打人。

再說句題外話。傳統武術的技法大部分也在被各家格鬥研究和吸收,時代不一樣了,沒有那麼多所謂秘傳了。山西心意拳老師梁曉峰不是還收了穆斯里穆為徒嗎,正經磕頭遞貼的。但梁老師也說了,老穆的稍節和中節打法已經不用他教了,他就教他一些根節打法。但老穆現在還不能用根節打法,太還沒練出來。你說老穆能打過梁老師不。梁老師好幾個弟子好像在搏擊界都名氣吧。都打過擂台吧。梁曉峰_百度百科怎麼定義他的徒弟是現代搏擊還是傳統武術?

最後,對於武術的定位。我覺得對於平民大眾來說,健身防身就足夠了。這也是我希望的武術發展方向。至於超級保鏢,軍隊搏殺,離普通人太遠了,註定是一小部分人的事。而武術想發揚光大則必須走平民這條路。多向跆拳道空手道學習吧。但我覺得我有生之年看不到這樣的景象了。各派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保守的。而有些過去的打法還在很少一部分人手裡,幾近失傳。實話實說我得的打法也只是很小一部分。

再講一個劈拳用法吧。我猜、只是我猜,擂台格鬥里應該沒有這一招,但軍隊系統應該有類似的。不知道我猜的對不對

起手鑽翻,在這過程中控制敵手形成壓制。一封二也好,雙手扶一臂廢掉對方半邊身子也罷。這個過程我沒法一條條都講到,隨機性太大。郭雲深半步崩拳也不是上去就把人崩了的,總要有這個過程的。雖然很快,有可能你都看不清大腦也反應不過來,但肯定有。

下面就是劈拳上手了。其實這是第二個劈拳了。之前的鑽翻就已經是一個完整的劈拳了。兩手如托盤上鑽,這裡小臂和肘的用處很重要,封對手護自己。一手托對方下頜,一手拍百會。這一下打上對方基本上就蒙了,然後後手繼續上托前推,前手開始下按,要是想要對方命就發脆勁,很有可能折斷頸椎,但爆發力必須驚人,反正我是做不到。因為人正常情況下脖子後仰很容易,要折斷必須在托下頜的時候就把力放到頸椎上最好能打出些許的錯位,讓對方不能自然仰頭。還有就是後手上托但不前推,而是帶著向自己方向的勁,也能起到控制頸椎的作用。放長勁就是摔人了。直接讓對方躺下或者跪下。然後你想跟啥就跟啥了。這個過程其實是劈拳的循環,只是在得手時稍微加了變化。

不要輕易嘗試。最多摔人,別折人頸椎。

這中間的步法是關鍵,因為這一用法基本上兩人是臉貼臉了。上步必定要上到對方的後腳,最好能吃住對方後腳。

傳統武術本身就是起源於戰場,傳承的是殺伐之術。拳法是根據兵器演化而來,比如心意拳就是明顯的槍架子,八卦掌是明顯的刀法。戰場之下,就是偷襲與反偷襲,是江湖豪強的手段。

民國時期的武術家們因為各種原因走入了上層社會,再講打講殺就不合時宜了,於是開始「懂勁而神明」開始追求打的境界。一掌打死就不如放一個長勁把人打飛,如果後面有堵牆,被打者撞到牆上,那就起個名字叫「牆上掛畫」,雙方胳膊一碰,一個人就能控制另一個人的重心,讓其跟著自己的意思動,這個名字土點叫「拿勁」,這種類似的很多,要做到很難很難,但是如果對方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配合的話,做到就很容易。

於是,現在的整個武術圈,都在這種不自覺的配合下玩這些虛的東西。為什麼是不自覺的配合,因為老師會跟你講,你感覺不到我的勁是你沒練到,你就開始拚命的體會老師的勁,終於感覺到老師接觸到你的胳膊有一點輕輕的往左的運動趨勢,於是你很興奮,跟著他的勁倒出去。外行看著像傻逼,內行沉浸其中認為是多年修鍊的功夫,總之,離武術最開始的殺伐之道越來越遠。

民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內家三拳,「形意,太極,八卦」本身就是勁力拳法,那些動作如果沒有拳法本身的勁力支撐,是無法用於實戰的,於是外行從動作看,判定這三個拳種是花架子,內行沒練出勁力而用動作實戰過幾次,也否定了這幾個拳種。

而勁力,就是我們這些現代練傳統武術人的追求所在,很好玩,很好玩,很好玩。

勁力就是一套發力模式,如果發力模式有最好的話,就得從動作啟動,中間過程,動作結束。處處符合發力最大化,速度最大化的要求。但這個很難,所以很多時候要取巧,比如只要動作結束的瞬間符合,那個勁力也能保證很大。只要啟動過程就能很突然,兩頭相對容易些,中間過程最難,要在全身快速的運動中,保持節奏一致,間架結構完整。

舉例來說形意拳要求手腳齊到,落步成拳,前腳踩踏的瞬間完成拳的擰裹鑽翻,同時完成,螺旋的勁力就有,只要不同時,那就沒有。小腹(丹田)運動幅度很小,但手臂運動很長,這個節奏要求小腹鼓盪的同時手開始動,小腹鼓盪結束時手到位,如果不然,勁力就差很多。

總之,勁力的追求是一個武者一生的追求。這裡面樂趣非常多。

至於實戰,如果指的是打架,那個很容易,外行覺得恐懼覺得不會打那是因為離得很遙遠,想像一下一幫練武術的天天湊一起研究怎麼打架,閑著沒事互相打上一場,許多年下來,打架就如同吃飯一樣簡單。

至於擂台,那是愛好者遇上專業人士,先天所學的技能本身不是為擂台而生,後天的訓練條件等等都無法和專業人士比,結果自然是打不過,沒什麼不好承認的,也沒什麼丟人的。

練法上傳統武術和現代格鬥有很大的區別,傳統武術從整體入手,要求一個動作把所有的都練到,沒有分解動作,沒有專項練習,這個是有道理的,因為傳統拳設立之初就要求練到伸手就能死人的力度,所以把全身能夠參與發力的部位都進行了整合,如果分解練習的話,節奏不一致的問題很難解決。這種勁力造成的打鬥技術就是靠整體的樁架欺負人,猛衝進去無法阻擋,相對不那麼注重反應。而現代的格鬥項目,因為要在擂台上比賽,所以選擇的發力項上就會考慮諸如體力,速度等等因素,所以大多是以轉體發力為主,對抗技術上躲閃游斗等等非常全面,對反應的要求非常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月彤陽 的精彩文章:

八極拳李書文:怒挺三招挑死日本武教官,為中國功夫點贊
從秘傳功法層面來說,螳螂拳是最陰狠的傳統武術嗎?

TAG:冷月彤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