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神經重塑的理解

關於神經重塑的理解

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康復小南寧》,本公眾號是小編業餘時間,用來學習分享,因此有添加小編微信號或者留言的同道,回復有所怠慢請見諒。

我們都知道,神經控制單元改變肌肉募集順序而維持關節穩定,失神經控制就會導致肌肉的失衡和功能的紊亂,因此理解神經控制不僅對於從事神經康復來說非常重要,對於長從事肌肉骨骼康復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神經的反射會影響肌肉的平衡和功能,另外,關節結構、肌肉功能以及中樞神經系統之間是存在交互作用的。因此,理解中樞神經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今天來聊聊神經重塑的問題,根據人體發育學說,人的神經細胞在出生都已經是基本恆定的,也就是說,神經細胞數量是恆定的,我們從小到大,不停的學習,實際上是皮質下中樞和皮質中樞不斷的完善過程。當我們聽到別人說「我根本不懂做這工」時,很多時都會安慰他說︰你一出世就識做嗎?,那就是說除了與生俱來的一部分原始功能外,我們的一生都在學習、熟習新的知識和技巧。我們能如常活動是因為由嬰兒時代到現在,都不斷在學習、修正、深化每種技能,例如不斷試步行、跌倒、再起來,直至懂得步行為止。之後又會嘗試跳躍、跑步等更高階的動作。所以說腦卒中的患者就像嬰兒一樣學習、修正每個活動功能,而我們的工作是教師、教練。巴賓斯基症陽性在2歲以前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腦的完善,中樞會對這一個神經反射進行抑制,我們發現腦卒中患者出現巴賓斯基症陽性,實際上就是中樞對於這一神經反射出現失抑制的過程。

我們在學習神經康復學這門課程時會提到神經可塑性的理論,中樞神經損傷後會發生系統間和系統內存在結構和功能的可塑性,怎麼去理解這個概念呢?系統間的重塑也就是當中樞神經某一部分損傷時它所支配的功能由另一部分代替,比如當大腦皮質受損時,較粗糙低級的功能即可由古、舊腦承擔。系統內的可塑,也就是系統內功能的重組其重要的表現之一為突觸的可塑性和神經軸突的發芽。神經細胞是恆定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腦細胞發生死亡後幾乎不會重新生長出新的腦細胞,但是這一損傷後的神經支配中樞就會對肌肉控制產生影響,那麼我們做康復實際上是通過康復手段去影響突觸數目的增加或者減少、神經軸突側枝發芽等實現功能的重造。

是不是覺得上段話太過難理解了?那麼就通俗易懂的說吧,實際上神經的重塑就是重新開一條「路」,讓這條路來代替之前已經斷了的「路」的功能。

沒錯,腦細胞死了便不能再生,但腦部仍有很多地方未被使用及開發的。就正如某公路因為山泥傾瀉而中斷了,修路工人仍可以在旁邊開鑿另一條繞路,令交通恢復。我們要集中的並不是要令「死了」的部分復活,而是如何開出一條新的路徑,再去完成不同的動作、功能。再以公路作比喻,一個國家的交通是否方便,並不在於某一條公路的長短、闊窄,而是在於公路之間能否互相連接,以貫穿整個國家的交通網。腦的體積與功能未必是成比例的,反而腦內神經細胞的連接是否強大,才是功能的決定因素。而學習(當中還包括成功、失敗、反覆練習),就是建立連接工具。所以我對該位腦部大面積受損,但治療後仍有進步的患者並不感到奇怪,第一因為腦造影未能細緻地看出患者腦神經的連接(這是較微觀的轉變),只看到較大、較宏觀的結構。另外,由於腦部是一個十分有彈性的器官,透過訓練後可以重新塑造自己,以達到更佳的功能,應付更多的挑戰。所以如何造出新的連接,如何使這些新連接變得更穩固,才是神經康復要處理的問題,這亦使患者可以重新得到動力,而不是只顧「哀悼」或嘗試「叫醒」、「刺激」那些死了的腦細胞。為腦部「重新鋪路」、使神經重塑才是應對這巨變的方法!

如何到達功能的重塑呢?

集中,而且針對性地大量重複練習,是重塑的關鍵。(這一方法對於處理體態康復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過反覆的練習去讓我們大腦覺得這樣的體態就是正常的。所以不要單一的認為O行腿、X型腿、上下交叉綜合症就是一兩次肌肉的松解或者加強就能改善的,這一過程也是需要神經參與學習記憶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中樞神經系統身體圖示的建立)以學習踩單車為例,一開始我們會戰戰兢兢,害怕跌倒,所以動作會很不協調,要時常提醒自己不要跌倒及保持前進。期間亦會失平衡而跌倒,但經過反覆的練習後,踩單車漸漸變成毋須思考得太多的活動,進而可以一邊踩單車,一邊看風景或與人交談。以神經的角度去分析,當開始學踩單車時,某組的神經細胞會同時發出信號,並互相溝通、連接,使你可以做出踩單車的動作。這些連接一開始時並不十分穩固,所以當你分心或者前面有突發事件時,那些連接便可能失效,使你失平衡跌倒。當經過反覆練習後,控制「踩單車」這件事工的神經群組會連接得更強、更有效率,所以到最後你可以一邊踩單車,一邊看風景,即使前面突然有車停下來,你亦可以輕鬆避開。

學習與重塑未死亡的腦細胞其實都是沿用這個機制去學習,這是腦部與生俱來的能力,不論老幼,這也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功臣。所以要重塑,首要的是要嘗試活動肢體(試騎上單車並踩動腳踏),之後就是集中練習某些動作(找個空曠的地方學踩單車,減少突發事件的機會),然後是不斷的練習,直到最後重複到自己掌握到動作(在普通的路上踩到單車、可以與人交談、看風景)為止。治療師就像你的單車教練一樣︰開始時提供協助,使動作變得簡單,並去除阻止患者前進的障礙,例如伸展肌肉、鬆動關節(在單車上裝上輔助輪、維持練習時的安全);?針對矯正不良的動作(提醒不要過分依賴輔助輪);?提供使人較易集中的環境,給予鼓勵(集中練習有助強化腦神經的連接、鼓勵可以使印象加深);?將動作連繫到日常生活的功能上(帶學踩單車者到公路實習)如果你要學踩單車,就要坐在單車上;不可以單單看別人踩單車便學會如何踩單車,世上無人可以替你嘗試推動肢體。再有名、再好的治療師、花再多的金錢都不能代替你的腦袋去叫你的肢體活動。康復不是被動的過程,不是躺在治療床上,治療師施展一輪法術後患者便可以如常活動,而是主動地去嘗試、集中、練習、失敗、再起、最後達致成功。只有這種「由內而外」的過程才能使重塑變得可能。亦只有憑著這種思想,患者才會進步。積極地走出失敗、廢用、回想過去的死胡同,踏上「成功、進步」的高速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復小南寧 的精彩文章:

認識梨狀肌症候群
下肢肌肉疲勞對姿勢控制的影響

TAG:康復小南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