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汶川特大地震後,醫學救援領域發生了什麼改變?

汶川特大地震後,醫學救援領域發生了什麼改變?

汶川特大地震後,醫學救援領域發生了什麼改變?在蓉召開的兩場醫學論壇上中外專家暢言——

參加2018年中國·國際第16屆現代救援醫學論壇暨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活動中,與會者認真聽講。(楊樹/攝)

「除了緬懷和感恩,我們還應該用什麼去面對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5月5日,在成都舉行的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2018年學術年會暨四川大學華西緊急醫學救援國際高峰論壇上,央視資深媒體人、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常務委員白岩松,向與會專家拋出這個問題。隨後他自問自答:應該用更多的進步來面對。

每一次創傷,都意味著進步。這是醫療人的共識。汶川特大地震10年,災難醫學救援領域發生了什麼改變?取得了哪些進步?5月5日,2018年中國·國際第16屆現代救援醫學論壇暨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活動,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2018年學術年會暨四川大學華西緊急醫學救援國際高峰論壇同時在成都舉行,兩場論壇上,醫療界的專家們展開了熱議。


進步

在應對突發事件中,

緊急醫學救援能力顯著提升

5日凌晨,白岩松到達成都後聽到的第一個消息是,華西醫院的國際應急醫療隊,正在接受世界衛生組織應急醫療隊認證評估,如果通過,將成為中國第三支國際應急醫療隊。

他意識到,這不僅僅意味著中國醫療界將在國際上承擔更多的應急醫療任務,更意味著中國應急救援能力和標準的提升。

10年前的情景,讓參與那場救援的醫療界人士記憶猶新。「汶川特大地震在帶來艱難險阻的同時,也促進了緊急醫學救援管理和專業的發展,是緊急醫學救援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應急辦公室主任許樹強介紹,「在汶川醫學救援中,我們總結出『前後方、軍警地一體化』等經驗啟示,為今後幾年緊急醫學救援能力的快速提升奠定了基礎。」

不僅如此,圍繞現場檢傷分類救治、傷員快速安全轉移和醫院批量收治;落實「四集中」救治,集中資源、集中專家、集中傷員、集中救治……都是汶川特大地震10年來緊急醫學救援的經驗。

隨著國家應急管理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和建立,10年來,全國醫療界都在為提高應急救援能力而努力。「在一次次突發事件應對處置中,中國緊急醫學救援工作不斷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及時改進,緊急醫學救援體系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許樹強說。

力量

災害教育待普及,

中國災難醫學需要更多人才儲備

「在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某些煤礦醫院的醫生因擅長礦難救援,到了現場迅速投身醫療救治。而有些大醫院的醫生,在斷水斷電、缺醫少葯的災區竟有些不知所措。」親身經歷救災現場,讓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感到,只有儘快向所有醫護人員普及培訓災難現場救援技能,才能填補中國災難醫學的空白。

汶川特大地震之後,「災難醫學」開始進入社會和醫務界的視野。2008年9月,中國高校首個災難醫學系在同濟大學醫學院正式成立,劉中民擔任系主任。2011年12月,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在上海成立,並陸續組建地震、火災、水災、爆炸、科普等多個學組,為中國災難醫學的起步打下人才儲備基礎。

但是,災難救援僅靠專業人才並不夠。「50%-95%的瓦礫下的倖存者,是由家屬、鄰居、志願者及非專業救援人員救出的。」世界災難和急救醫學協會理事長科比·佩雷格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擁有那麼多的專業隊伍來搜救所有坍塌的建築,但16-18歲的學生人數則有很多,通過簡單的一日培訓課程,提高這些學生的災難救援能力,就可能救活上千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認為,國內災害教育普遍缺乏,很多人防災減災和安全意識不強。在總結國內外災害教育的成功經驗後,謝和平認為,有效的災害教育應該具有實用性、針對性強,內容覆蓋面廣、主題多樣、職責分明、方式多樣化人性化、法律支持體系完善等特徵,「這也應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推廣

醫學救援的汶川經驗走出國門,

得到應用驗證和提升

「汶川特大地震之前,我國對災後疫情沒有標準。當時我們想盡辦法尋找唐山地震後是怎麼防疫的,都沒有找到。」四川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沈驥說,眾多頂級專家一起,就此開展了海量調查研究,「對災後大疫的內涵、地域與時間範圍、數量與影響指標進行了定義,首次科學量化了災後無大疫的標準。」

2015年,汶川經驗在赴尼泊爾馳援中得到有效實施。「中國政府醫療防疫隊伍除了巡診和救治傷員,還為當地培訓了1000多名軍地公共衛生技術骨幹,特別是協助制定了11個災後防病技術方案……這是緊急醫學救援援外歷史上的一次開創。」許樹強說。

事實上,在走出國門之前,汶川經驗已經在玉樹、蘆山等地震災區得到應用、驗證、校準和提升。

蘆山地震災區按照汶川經驗,強化群眾參與、環境衛生、健康教育、監督檢查,科學規範開展消殺滅工作……

「從汶川特大地震到九寨溝地震,10年來我們看到,應急響應更迅速,救援隊伍更專業,現場救治更科學,指揮調度更高效,病人轉運更順暢,病死率更低。同時,民間救援隊伍更專業,信息傳遞更通暢,志願者更理性,救災效率明顯提高。」省衛生計生委緊急醫學救援專家組組長、省政府應急辦專家胡衛建如此評價。(劉惠鑫 劉佳)

來源:四川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協改革進行時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協召開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推進改革再出發
「她是那種既有資格見馬克思、又有資格見愛因斯坦的人」

TAG:科協改革進行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