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邯鄲之戰秦國為何會輸,邯鄲之戰趙國君主是誰?

邯鄲之戰秦國為何會輸,邯鄲之戰趙國君主是誰?

長平一戰之後的趙國,被推上了滅亡的邊緣。邯鄲保衛戰決定了趙國的生死存亡,這一戰,牽動著天下所有人的心,眾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輪流上演,眾多才華橫溢的英雄人物被永久銘刻:無論是虞卿說趙王、李同說平原君,還是信陵君竊符救趙、毛遂自薦訪楚,以至白起之說,都是那個歲月最永久最的記憶。在邯鄲一戰,無論是在戰國歷史上,還是在整個春秋戰國里,亦可謂是那最燦爛的一頁。

發生於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是秦國與趙、魏、楚聯軍在趙國首都邯鄲發生的一場城池的攻守戰爭!趙孝成王守衛邯鄲、退卻秦軍、開闢疆土,但是在他在位的時期,趙國國勢逐漸轉衰。公元前245年,趙王去世,太子即位。在長平之戰後,趙國拒絕割地六城,秦國一怒之下發兵直攻趙國首都邯鄲,結果以秦國戰敗結束!

趙孝成王名為趙丹。剛即位時,秦國攻打趙國,奪去了趙國三座城池。眼看著秦國還要繼續攻打趙國,趙王向齊國求救。齊國回復說把趙王的弟弟長安君當作人質送到齊國,齊國才出兵。最後,長安君依照約定前往齊國,齊國出兵為趙國解圍,這算是孝成王第一次聯合齊國阻擋了秦國的進攻。

公元前262年,秦國進攻韓國上黨,韓軍不願投降,就派使者出使趙國,稱要上黨即將被秦國攻下,可是韓國寧願把上黨給趙國也不想給秦國。趙孝成王知道上黨被秦國士兵圍住,出兵去救上黨。當時的臣子都提醒趙王這是韓國想嫁禍給趙國,可是趙王不聽。秦國看到廉頗來到上黨,設計讓趙孝成王派趙括接替廉頗,把廉頗調回趙國。藺相如知曉這件事勸告趙王不要這麼做,可惜趙王我行我素。後秦國大勝趙國,趙括被殺,趙軍全軍覆沒。至此,趙國國運大衰。其實趙王還是一個比較穩健的君王。

邯鄲之戰是繼長平之戰之後的一場戰役,涉及到四個國家,秦國、趙國、魏國、楚國。其中秦國自成一隊,有六十五萬兵力;趙魏楚成為聯軍,有約六十萬兵力。雖說秦國的實力已經是六國之首,但是最後,秦國沒有戰勝趙魏楚聯軍,反而損失慘重。

長平之戰時秦國接受了趙國割地求和的請求。因為那時秦國的士卒傷亡近半,糧草消耗得差不多了;士卒長期在外,士氣低迷;魏楚蠢蠢欲動,非常不安全。因此秦國與趙國和平共處。但是之後趙國卻沒有履行之前的合約,這讓秦國十分惱怒,秦趙邯鄲之戰一觸即發。

秦國失敗有很多原因,長平之戰消耗了秦國太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雖說趙國也在長平之戰中耗損過大,但畢竟在邯鄲之戰中還有魏國和楚國作為幫手,而且趙國派出了善於守城的廉頗領導這次戰爭。綜合來講,邯鄲之戰的軍隊實際戰鬥力,秦國是處於下風的!

二是秦國將士的心沒有趙國的齊。白起坑殺降兵激起多國將士的憤怒。這也是白起不得善終的一個重要原因!白起在長平之戰時發現趙人的戰鬥意志十分頑強,且他們的頑強在於內在的民族氣質,不像秦國要靠著利誘才能激發士卒的戰鬥激情。在邯鄲之戰中,雖然邯鄲城內傷員遍地,但士氣高昂。趙國民眾可以「以骨為炊」、「刎子而食」,秦國士卒卻怨聲載道,疲憊不堪。

第三是秦國沒有考慮到魏楚的動向。秦國發動邯鄲之戰是一場高風險的賭博!秦國賭的就是長平之戰後,趙國會處於一個孤立無援的狀態!齊燕兩國向來不問世事,而韓國自保都難,也就不會參和秦國攻打邯鄲了!所以,秦國就賭魏、楚會因自保的想法而不去支援趙國!但可惜的是,秦國賭輸了!魏、楚兩國深刻意識到如果邯鄲之戰趙國戰敗,那就會造成唇亡齒寒的局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風暴 的精彩文章:

魯國三桓為何沒能像晉三卿、齊陳田一樣取代自己的國君?
歷史上皇位失而復得的3位皇帝

TAG:歷史大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