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光年間第一重臣——陶澍

道光年間第一重臣——陶澍

道光帝御賜「印心石屋」墨寶

陶澍?很多人可能從未聽過這個名字,甚至連澍(音「樹)這個字都頗覺陌生。但我要告訴你,這個人,不應被歷史的塵埃湮沒,稱他為「拉開湖南人才崛起序幕的千古名臣」毫不誇張。

他培養和熏陶的人才如璀璨群星,光芒四射。賀長齡、林則徐、魏源、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等這些在近代史上如雷貫耳、熠熠生輝的人全都深受他的影響。當年曾國藩進京時慕名前去拜訪,可惜被其門客攔下未見成。他還是紀曉嵐的關門弟子,與紀曉嵐時有詩文往來,關係密切。紀曉嵐逝世後,陶澍精心照顧其家屬。下面,就讓我來講講他的故事吧。

陶澍

一 .出身寒微的山村神童

陶澍出生於安化東北部一個山清水秀的古鎮,名叫小淹鎮。相傳南宋嘉定十七年,寧宗之子理宗自邵州詣京師繼位過此,忽值石門潭伏漲,淹留竟日,故名之曰「小淹」。鎮內有一條小溪,名叫石垹溪,小溪蜿蜒曲折,匯入滾滾資水。清末名臣陶澍的許多故事,就在這條小溪中流淌。在石垹溪前方的山頭上,有一銅鈸形狀的巨石,稱鑼鈸岩。後方的山頭上,有一尊巨石光滑如鏡,上有北斗七星圖案,稱七星岩。村裡流傳著「七星亮,鑼鈸響」的諺語。

安化風雨橋,陶澍墓所在地

傳說乾隆四十三年,天下大旱。冬月三十日夜晚,一戶人家突然起火,風助火勢,情況十分緊急。忽然,一聲驚雷,大雨傾盆,大火熄滅,七星岩光芒四射,鑼鈸岩轟隆鳴響。這時秀才陶必銓家的長子降生了。陶必銓見此情景,遂給兒子起名曰「澍」。「澍」意為能使萬物復甦的及時雨。陶必銓《二子名字說》載:「天下之能蘇萬物者,莫如雨。戊戌之夏大旱,冬,谷驟貴,而長子適生,因名之曰澍,而字以子霖,蓋期有以澤蒼生也。」

石垹溪附近的鳴溪灘、七星橋、宮保第、白雲庵、浮丘古寺等名勝古迹,大都與陶澍有關。

二.身居高位不忘本的「干國良臣」

陶澍雖出生貧寒,但天資聰穎,自幼便有「神童」美譽。他勤學苦讀,二十二歲即中舉人,二十四歲中進士,入翰林院,從此走上仕途,後來官至兩江總督,兼理兩淮鹽政,一直是道光皇帝最為信任的大臣。

陶澍為官清廉,深得民心,他以其成就和影響,張大了湖南文壇的聲勢。同時,作為改革派的先驅和領袖,振起了鴉片戰爭以後湖南近代文壇雲興雷奮的雄風。

陶澍為官,重視吏治,體察民情,在治理江南的十五年中,他以鐵腕改革,治水利、漕運、鹽政,政績斐然。道光帝稱他為「才儲幹濟,力矢精勤」的「干國良臣」。道光十九年(1839),陶澍病逝於兩江總督署,贈太子太保銜,謚文毅。

陶澍是當時經世派的領袖,又是洋務派的先聲,在中國古代向近代轉變時期起了關鍵作用。陶澍任兩江總督連續十年,直至逝世。而在陶澍前後擔任此職的都為時不長,且多為滿族官員,可見道光帝對陶澍的信任,也可見無人能代替他的重要作用。

張佩綸《澗於日記》里記載,他與張之洞談論晚清人才時,認為林則徐、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等皆受陶澍影響,讚譽備矣,曰:「道光來人才當以陶文毅為第一。」《清史稿》亦贊他「見義勇為,胸無城府,用人能盡其長……垂百年之利,為屏為翰,庶無愧焉」。

陶澍手書詩文

三.書畫詩文俱佳的文壇領袖

陶澍既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與經濟改革家,也是一位在文學上很有造詣的學者。魏源評價他:「為翰林能詩,為御史能言,及備兵川東,摘伏發奸,又為能吏」。他為官清廉,為政勤勉,關心民事,改革弊端,政績突出。

他交遊甚廣,林則徐、龔自珍、黃爵滋等均與其交往甚密;兒子陶桄娶左宗棠長女左孝瑜為妻;胡林翼是他的第七女陶靜娟的夫婿。還因其廣泛的影響力彙集了一批優秀人才,形成了強有力的人才群體,包括魏源、林則徐、賀長齡、姚瑩、包世臣等。

陶澍所在的兩江地區,是清朝財賦之區,漕糧、鹽課居全國之首,又河湖港汊密布,是水利工程重點地區,陶澍受命於危難之際,他在任期間,衝破重重阻力,厲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蜀輶日記》(嘉慶十五年,陶澍奉命充庚午科四川鄉試副考官,赴川及回京途中每日記日記,記錄一百七十二天的見聞感想。)是當時最重要的經世著作之一,探討了六省關於水利、漕河、財政、鹽務、治安、兵防等方面的問題,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陶澍書法

當時改革派引為自豪的兩大改革成果即河運改海運、綱鹽改票鹽,都是在陶澍的領導與主持下完成的。後人將陶澍和歷史上著名的理財家、改革家桓寬、劉晏相提並論。

陶澍與「湘軍三傑」(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關係十分密切,他在理學經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愛國主義思想等方面,對「湘軍三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湘軍三傑」可認為是陶澍思想與事業的繼承者。

陶澍詩文書畫兼長,著有《陶雲汀先生奏疏》七十六卷、《陶文毅公全集》,《陶雲汀先生題稿》八卷,《印心石屋文鈔》三十五卷,《印心石屋詩鈔》等。但在世時其文名一直為政名所掩蓋,如今斯人已逝,但其詩文將永傳千古。他的詩文是其為官治學思想的集中呈現,大量著作如一座寶庫,值得後人去努力挖掘,探索。

陶澍書畫

四、八卦

陶澍娶黃德芬為妻,後來又先後娶了六房妾。陶澍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大臣,卻娶這麼多妻妾,這……?

除了當時社會官僚們「三妻四妾」是流行現象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封建社會的傳宗接代思想在作祟。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封建宗法思想可謂根深蒂固,傳宗接代不啻為一個家族尤其是大家族的頭等大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宗法社會,唯有男子可以繼承香火,而女子出嫁後便成為外姓人。陶澍早年娶黃德芬為妻,黃只生了三個女兒便再無生育。十年之後,陶澍娶賀元秀為妾。賀元秀很能生——她生了四個兒子,五個女兒。可惜四個兒子均早夭。那時醫療水平非常落後,哪怕是顯貴官宦人家也難逃疾病魔爪。又十年後,陶澍已四十一歲,但膝下無子,因此他又娶了張筠卿為妾,但張氏僅生一女。於是相繼娶了劉珊、盧芝、楊珏,生的兒子均早殤。道光十一年,唯一的兒子葆賢患喉疾去世,此時,陶澍已經五十四歲了。於是,由原配夫人黃德芬做主,在當年冬天,娶侍女張李為妾。次年,張氏生陶桄。陶澍一共有八個兒子(七個早殤),九個女兒(兩個早殤)。只有陶桄成為陶家唯一的繼承人。

陶桄成年後才智雙全,修髯偉貌,見者都說酷像其父。後來他娶左宗棠的長女左孝瑜為妻,生了六個兒子,六子均各有後代,發展為一個大家族,至今湖南安化一帶仍有其後人。

附:人物簡介:

陶澍(1779—1839),字子霖,號雲汀,自稱桃花漁者、印心石屋主人,晚年自號髯樵,湖南安化人。嘉慶五年(1800)中舉,七年登進士第,自此進入官場。道光十年(1830)由江蘇巡撫擢升兩江總督,兼理兩淮鹽政,成為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封疆重臣。

名人對陶澍的評論:

1.嘉慶帝:放爾南漕矣,爾尚有良心,肯說幾句正經話。

2.道光帝:端直宅心,勇敢任事,起家詞苑,遷職言官。

3.張之洞、張佩綸:道光來人才,當以陶文毅為第一。

4.蕭一山:不有陶澍之提倡,則湖南之人才不能蔚起,是國藩之成就,亦賴陶澍之喤引爾。

5.孟森:嘉道之時,留心時事之士大夫,以湖南為最盛,政治學說亦倡導於湖南。所謂首倡經世文編之賀長齡亦善化人,而澍以學問為實行,尤為湖南政治家之巨擘。

原創作品,如果你喜歡,就請點個贊吧!

如果能轉發,那就太好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想要抓住這個生日的小尾巴
他從周圍小東西中獲得靈感,每天摺疊一隻摺紙鶴,直到1000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