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十本最適合青年讀的書

十本最適合青年讀的書

陳寅恪說:「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歷史學家陳寅恪,雖然沒有文憑,卻是學貫中西,號稱是「讀完了中國書的人」。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在這與青春有關的節日里,讀書君特別挑選了十本書,希望大家永遠記住「五四」,記住「五四」精神。

《南渡北歸》

歷史紀實文學名家岳南耗費十餘年心血,三下江南與西南邊陲實地採訪與考察,並遠赴台灣清華大學,並親自重走抗戰中大師內遷路,搜閱整理近千萬字珍貴史料及親歷者口述資料,全面描述了20世紀大師群體命運的劇烈變遷。

《南渡北歸. 南渡》,描述了抗戰爆發前後,中國知識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從敵占區流亡西南的故事。時間從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始,繼之平津淪陷,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南渡西遷,先長沙後昆明、蒙自辦學的歲月,同時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在抗戰烽火中艱難跋涉的歷程。突出地描寫了蔡元培、胡適、陳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濟、林徽因、金岳霖、梅貽琦、馮友蘭等大知識分子的生活、學術、精神與情操,搜羅宏富,規模宏大,意旨宏遠,堪稱中國知識分子抗戰時期的群雕。

《南渡北歸. 北歸》,著重描述了抗戰勝利前後,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的學術追求、思想變化與不同的人生遭際,時間跨度約為抗戰中後期至1948年末,國民政府搶運國寶與「搶救學人」計劃,連同選舉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為止。突出地再現了董作賓、李約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蔣夢麟、聞一多、劉文典、羅庸、鄭天挺、吳晗等中外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艱難歲月里,顛沛流離,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從不同的角度還原了西南聯大學潮與聞一多被刺案真相,對知識分子群體於時代大潮中的分化與演變,做了深入細緻的探究與揭示。

《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周策縱先生的代表作。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集中細緻地描述了五四運動的成因、社會支持力量和發展經過,釐清了由學生髮動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擴展為一場全國性的政治愛國運動;下編剖析了五四運動對政治、社會、文學和思想領域的影響,全面而系統地論述了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以及當時的各種社會政治思潮。

作者引用的資料翔實,論證客觀,對新式知識分子的社會功能和歷史命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書呈現了一幅完整的「五四」歷史圖景。


《胡適的北大哲學課》

馮友蘭評論說:在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適的創始之功,是不可埋沒的。

1917年7月,胡適受蔡元培之邀就任國立北京大學文科教授,講授中國古代哲學史、中國名學、英文高等修辭學。胡適一邊教學,一邊編寫教材。本套《胡適北大哲學課》以胡適在北京大學的所有哲學講義為母本,囊括胡適北大哲學講義所有內容。


《毛澤東讀書筆記精講》

毛澤東一生縱橫天下,波瀾壯闊,得益於他書劍雙修,學用兼擅。毛澤東研究專家陳晉及其團隊,集二十年之功,搜輯梳理毛澤東一生的讀書筆記,編為戰略卷、哲學卷、文學卷、歷史?附錄卷,並結合毛澤東對每本書的創造性運用情況,做客觀解讀。

本書不僅文獻史料豐富,更反映出毛澤東讀書和實踐的關係,是提升學習力領導力的生動教材,也是廣大普通讀者提升素養,以達學以致用的經典讀本。


《新青年》

一份喚醒沉睡中國的名刊,一輪20世紀壯麗的精神日出——凡追求進步之青年不可不讀《新青年》。

《新青年》於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創刊,是中國近代文化思想運動中*具時代影響和歷史影響的刊物。這套新文化元典叢書(普及版)(10卷),收入20世紀歷史舞台上的影響巨大的陳獨秀、李大釗、李達、瞿秋白等大家的文章,名篇薈萃,思想犀利活躍,富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


《周恩來答問錄》

在周恩來同志逝世40周年紀念日(1月8日)前夕,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周恩來答問錄》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並在全國發行。

這部答問錄,收入了周恩來同志1936年至1971年期間接受中外記者採訪以及在記者招待會上的談話、答問、散發的聲明等文稿64篇,約30萬字;書中同時收錄83幅珍貴歷史圖片,圖文並茂。書中大部分內容散見於一些早期的重要報刊中,如上世紀40年代的新華日報、解放日報,50、60年代的人民日報等,還有一些是從境外著作中摘譯過來的。


《魯迅全集》

初版《魯迅全集》由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與許廣平發起並主持出版,蔡元培擔任紀念委員會主席,宋慶齡擔任副主席。編輯委員有蔡元培、胡適、茅盾、周作人、馬裕藻、沈兼士。參與編輯的主要人員有許廣平、鄭振鐸、王任叔、黃幼雄、吳觀周、唐弢等,參與出版發行的主要人員有胡愈之、張宗麟、黃幼雄、胡仲持等。

全書大致分創作、古籍校輯、譯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內容按時間先後排序。全書總計六百餘萬字,共分二十卷。於1938年6月正式出版並發行。本書以1938年版《魯迅全集》為底稿。全書內容和編排體例均與原版相同。原書中通假字和魯迅習慣用字均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國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完全保留魯迅當時的譯法。


《梁啟超家書》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梁啟超更是一個開明的父親、一個高明的教育家,梁氏一門九個子女都能成為各自領域裡的傑出人才,他們的成長離不開梁啟超的教育影響。

本書選摘了1898—1928年間梁啟超寫給子女的上百封書信,信中梁啟超 「筆端飽含感情」,沒有嚴厲的呵斥,也不做居高臨下的姿態,而是噴薄而出的慈父之愛。這種愛完全是一位父親情感的宣洩,赤裸奔放、情真意切。在孩子們面前,梁啟超既是一位父親,又是一位導師,還是一個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讓他們全面發展,同他們談人生理想,國家大事,婚姻感情。他這種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對當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彌足珍貴的借鑒意義。


《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牛津大學歷史教授彼得?弗蘭科潘的著作。獲得央視重磅推薦,《人民日報》四度推薦。

弗蘭科潘用散文一般的筆法將張騫通西域、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崛起、波斯帝國輝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鬥爭、十字軍東征、成吉思汗西征、美洲大發現、明代《金瓶梅》的出現、王陽明心學的繁盛、美國獨立、克里米亞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中東戰爭、阿富汗戰爭、塔利班、911恐怖襲擊、伊拉克戰爭、一帶一路等人類歷史上幾乎所有的絢爛故事全都串聯在一起,為我們帶來了《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這部包羅萬象的史詩級巨著。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期,朱光潛先生求學於歐洲,從海外寄回了這十二封寫給青年朋友的信,最初登載在《一般》雜誌上,後集結成冊出版。

作者勸年輕的朋友們,眼光要深沉,戒驕戒躁,不貪容易,更不能隨了世俗、急於近利。這些信件正是朱光潛先生提供給現代青少年的成長指南,是充滿了人生智慧的必讀經典。

來源|微信公眾號:智庫讀書(ID:zhikuduhsh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BA智庫 的精彩文章:

不換腦子就換人,還適用嗎?
答題前途未卜,同行融資準備上市,真人秀直播會不會「涼涼」?

TAG:MBA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