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速擴散!廈門全城將拉響防空警報!時間就在…

速擴散!廈門全城將拉響防空警報!時間就在…

原標題:速擴散!廈門全城將拉響防空警報!時間就在…


嘟……


嘟……


嘟……


再過2天

一聲聲警報將劃破廈門長空


響徹全市各個角落



5月10日


我市將在全市範圍內舉行


防空警報試鳴暨人防演練


這是我市連續第18年組織人防試鳴演練



日前,廈門市政府發布公告↓↓


廈門市人民政府

關於試鳴防空警報的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福建省人民防空條例》和《廈門市人民防空管理辦法》的規定,決定於2018年5月10日15:00起在全市試鳴防空警報。


防空警報試鳴分為預先警報、空襲警報、解除警報三種信號:


1.15:00起發預先警報信號:鳴36秒,停24秒,反覆三遍。


2.15:10起發空襲警報信號:鳴6秒,停6秒,反覆15遍。


3.15:20起發解除警報信號:一長音,連續鳴3分鐘。


屆時,廈門電視台、廈門人民廣播電台、廈門地鐵1號線同步傳送防空警報試鳴的圖文信息;廈門電信公司、廈門移動公司、廈門聯通公司向部分手機用戶發送警報試鳴信息。在試鳴期間,請全體市民注意識別防空警報信號種類,保持正常秩序。


特此公告。


廈門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6日

大家發現了嗎?


今年與往年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今年將首次在地鐵1號線內


同步發放防空警報信號



所以,到時候在地鐵里的小夥伴


聽到警報聲可別慌張啦!



小好奇


為什麼防空警報試鳴日要選在5月10日?


1938年5月10日,日本侵略者強行侵佔廈門,廈門淪為殖民地長達7年之久。勿忘國恥,警鐘長鳴,為此,廈門市人大常委會決定2001年起每年5月10日為我市防空警報試鳴日。



小編


5月10日15時-15時30分,全市200多台防空警報器(含固定警報、機動警報車、多功能警報和手搖警報)將先後分別試鳴「預先警報」「空襲警報」「解除警報」3種防空警報信號。


1


預先警報



預先告訴人們敵人即將空襲城市,要求做好防空襲的準備。規定信號為鳴36秒,停24秒,重複3遍,時間3分鐘,其特點是:「長間隔」

到時你該這樣做:


聽到預先警報時,應立即關閉電源、煤氣、爐火,攜帶好個人防護器材和生活必需品,迅速有序地進入人防工程或指定隱蔽地域。


2


空襲警報



表明敵空襲兵器已臨近本市,空襲即將開始,警告人們迅速隱蔽。規定信號為鳴6秒,停6秒,重複15遍,時間3分鐘,其特點是「短間隔」。


到時你該這樣做:


聽到空襲警報時,應就近進入人防工程隱蔽。當情況緊急無法進入人防工程時,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隱蔽。


3


解除警報


表明敵空襲已結束,且沒有其他威脅的敵空襲兵器出現。規定信號為長鳴3分鐘,其特點是「無間隔」。


除了鳴放警報


當天還要做這些事↓↓


試鳴的同時,全市中小學校及部分在廈高校60餘萬師生將在校園內開展防空襲應急疏散演練。各區將同步組織一個街道演練,參加人數不少於3000人。



(資料圖)


廈門今年將在位於翔安的廈門技師學院開設人防演練主場,組織防空襲和突發事件背景下學生應急疏散、人防專業隊災後救援演練和應急救護技能演示,將有4600餘名師生參加應急疏散演練,消防、電力、燃氣等8支人防專業隊約300人參加災後救援演練,投入專業車輛20餘部。


大家都清楚了嗎?


歷史銘記心間

血戰


1938年5月10日,日軍侵略廈門。國軍與廈門民眾頑強抵抗,可是只抵擋了3日,幾乎全軍覆沒。在廈門保衛戰三天中,守軍打死、打傷日軍500人左右,而守軍四四五團1500人中,陣亡800餘人,三營副營長和四個連長全部陣亡,全營僅生存6人。廈門保安隊、各炮台守軍全部殉難,民眾在戰火中死傷多達三四千人




日刊登載日軍進攻高崎的圖片。



1938年5月10日



5月10日凌晨3時,在艦炮和飛機的掩護下,日軍海軍陸戰隊約700餘人,從泥金、五通一帶強行登陸。


1938年5月10日凌晨日軍從五通泥金登陸



上圖為五通泥金浦口鳳頭一帶海灘的景象,這是木樁和鐵絲網構成防禦工事,據稱,日軍就是剪斷鐵絲網,從這裡登陸的。



5月10日,日軍在廈門五通登陸後,大肆屠殺村民,造成許多家破人亡的悲慘故事。解放初期,這裡的海灘上挖掘出一個萬人坑,裡面是累累白骨,觸目驚心。



↑ 鳳頭海灘上的萬人坑



1938年5月11日


5月11日日軍一部分突入市區,守軍退路被截,大部重返前線死戰,一小部分進入市區的義勇壯丁、保安隊與敵展開巷戰。



1938年5月12日



5月12日日軍後續部隊1500多人相繼登陸、佔領全市。當晚廈門守軍撤往大陸。



日軍士兵佔領胡里山炮台時的情形。



1938年5月13日



日軍佔領廈門磐石炮台,每一處佔領都是一場屠殺。



日軍佔領廈大,部分建築被炮擊中損毀。



侵華日軍哨兵在虎頭山對望鼓浪嶼。



5月13日廈門全島陷落。日軍在調戲被俘國軍戰士,將其的德軍鋼盔戴反。



這條影片來自於義大利紀錄片《La guerra in estremo oriente(遠東的戰爭)》。由Archivio Storico Luce出版,時間為1938年8月3日。紀錄了1938年5月日軍侵略廈門的情形。旁白為義大利語。影片中可見戰爭主要發生在廈門島北部的丘陵地帶。日軍用大炮炮擊村莊、焚燒民宅,處處可見濃煙升天。日軍在攻佔的城鎮里升起了旭日旗。侵略者在廈門市黨部大樓下進行合照。


旁白的大致翻譯:


在遠東的那場戰爭中,日本人佔領了中國南部的廈門島,這個城市是日軍登陸、卸貨的一個重要港口。為了取得勝利,他們的飛機佔領了中國南部的領空,每日轟鳴不止,並且佔領了這個地區所有的機場。在廈門,日本人佔據了商店等等一切日本當局認為必須的資產。(阮輝玲 譯 )


淪陷


1938年5月13日,日軍將搜捕到的中國士兵、壯丁、警察集中在輪渡碼頭槍殺,推屍入海,慘不忍睹。廈門軍民雖經奮力抗擊,終因雙方力量懸殊,至13日,廈門全島淪陷。是役,廈門軍民擊斃日軍280餘人,擊落日機1架;守軍、保安隊、武裝警察、壯丁陣亡和群眾遭到日軍殺害者約7000人。之後日本佔領廈門達7年零4個月之久。淪陷期間廈門社會停滯發展,工商業蕭條,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1938年日本兵把守的輪渡碼頭)



難民生活


廈門淪陷後,鼓浪嶼租界在外國的保護傘下,日軍絲毫不敢進犯。廈門島內居民紛紛湧入鼓浪嶼避難,廈門島原有約18萬人口,戰爭中大量市民逃難,至淪陷時已驟降到1.3萬人。



↑ 搭建在黃家渡的難民營。



↑ 鼓浪嶼的難民,隔著鷺江數百米,有家不可歸,甚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令人辛酸!



↑ 淪陷後,廈門市內一片冷清。你能想像一個廈門市只有一萬多人的場面嗎?




1938年5月,日軍在廈門登陸。鼓浪嶼在廈門西南,孤懸海中。



當年被日軍佔領的「鼓浪洞天」,該處可控制廈門全市。



↑ 1938年,日軍統治下的中山路滿目瘡痍。



1938年5月12日,日軍福島部隊佔領胡里山炮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


同年8月29日,侵廈日軍在石碼(今龍海市)向中國政府當局請降。


1945年9月28日侵廈門日軍正式舉行受降儀式,侵廈日軍投降簽字處位於廈門鼓浪嶼鹿礁路2號。該址坐西北朝東南,為三層磚混結構西式樓房,原為海濱旅社社址。


血淚歷史中的守望與相助


還原一九三八年的鼓浪嶼


77年前,日寇從五通登陸鷺島,燒殺搶掠,淪陷的廈門傷痕纍纍。市區大批人群湧進鼓浪嶼公共租界避難。讓我們將時刻撥回到那一年,還原1938年鼓浪嶼上國人守望與救助的感人一幕。



收容難民



1938年510日晨,日本侵略軍登陸後,市區大批人群湧進鼓浪嶼。當時,鼓浪嶼的中外人士,為做好收容工作,立刻組成了「鼓浪嶼國際救濟會」。


一切你能想到的建築,幾乎都收容了難民。鼓浪嶼人滿為患,學校、廟宇、戲院、教堂等都成為了收容所,居民的空閑樓房也都盡量為難民提供住宿。當時鼓浪嶼的大建築物如八卦樓、西林等都住滿難民。


收容所原來只計劃設置20所,而後增加到50多所,卻還是不夠用。有親朋戚友可以投靠的還好,其餘的便只好露宿街頭。後來,救濟會又在海濱空曠的地方臨時搭蓋一些竹棚、草厝,供難民住宿。

  • 黃家渡難民收容所


國際救濟會在黃家渡空地搭數座竹棚作難民宿舍,難民自帶被席,夜晚睡於潮濕地上,雖然飽受蚊蟲咬叮,但終歸是有了棲身之地

  • 毓德難民收容所


曾任毓德難民收容所管理主任的朱鴻謨先生回憶說,起初,難民們在操場邊上燒飯,黑煙滾滾,廁所里到處都是大小便。師生們堅持輪流半天上課,半天服務難民。高峰時期,毓德女中曾經收容了1300名難民住校,直到同年95日難民才全部遷出。

  • 懷仁女子中學


許多帶著嬰兒的母親,倉惶逃難,受到驚嚇,加上非常飢餓,常常沒有奶水。救濟會在懷仁女子學校設立育嬰處,收容嬰兒和母親,為她們提供煉乳,挽救了一些無辜的幼小生命。


提供飲食


最初,鼓浪嶼救濟會發給難民白米,讓他們自己做飯吃,但是因為缺乏做飯需要的柴薪,難民又大多沒有帶炊具,即使分到米也無法做飯吃。



後來,救濟會得到廈門淘化大同公司鼓浪嶼製造廠及兆和公司製造廠的支持,由他們承擔煮飯任務。每天為難民們免費提供兩餐稀飯,由於難民數量巨大,粥從上午8點開始,一直煮到傍晚6點。難民們用爛鹹菜或臭豆豉配著稀飯吃,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難童學校



一開始,難民所中有位原廈門全民小學的女教師鍾慧貞,為使難童不致失學,她熱心發動竇麗貞、施於治(是鍾慧貞以前教過的學生)等人,招集數十個難童,在福民小學附近的樹下為難童補習功課。



一個多月後,國際救濟會開辦一所「難童學校」,搭一竹草棚作為校舍,釘長條木板作課桌椅。聘用的教員,都是廈門逃難的中、小學教員或中學生,全校學生近500名,分成高、初級10班,幼稚園4班。課程和原來的小學相同,唯高年級每周加授英語一節。入學的難童不收學雜費,課本由學校發給,教師們感到難童每天僅食兩餐稀飯,不能充饑,經向當局反映後,學生每日另發給「面煎糕」或黑麵包一塊。


志願協助



在面臨如此巨變之時,鼓浪嶼人民發揚了慈祥仁愛之精神,為扶危濟困出了大力。


難民一湧進鼓浪嶼,鼓浪嶼各中小學就自動停課,騰出教室,供難民棲身。學校還組織學生到碼頭,幫助難民,提攜帶路。學生們還向商店和居民募捐,用來救濟難民,支援前線。


原廈青團女團員回憶道:「我們大家都在街上募捐,麵包、餅、饅頭、什麼的物品都送往禾山前線。飛機、大炮不停地轟炸,我們都不畏懼。」


許多熱心人士充當義務巡察員,到各收容所安撫難民,維持秩序,排憂解難。調濟飲水、食品、醫藥,儘力清潔、防病防疫等等,不厭其煩。


鼓浪嶼人民這種民族同情心和無私為公的精神,使難民深受感動。


海外資助


「鼓浪嶼國際救濟會」向全球華人呼籲捐款捐物。


5月19日,海外福建華僑慷慨解囊,紛紛捐款,通過香港的福建商會、同鄉會賑濟委員會即購食米2500袋(每袋重107公斤),即船運直達鼓浪嶼,解燃眉之急,使難民得以充饑。


其後,東南亞的四五十個華僑社團也都自願捐款,陸續匯到鼓浪嶼國際救濟會。


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也由華僑銀行匯上叻銀 5800 余元,國幣 14000 余元進行救助。



1938年5月10日的廈門


她美麗的身軀被重重劃破


那個無法平愈的傷口


在五通 當你經過


請記住用你的手 輕輕撫摸旁邊開放的小花


如同撫摸 一個親人


漸漸遠去的背影!


——節選自黃白水《春天的傷痕》


勿忘國恥 圓夢中華


這段日據時代的歷史


已隨煙雲散去


此刻的廈門是如此的幸福祥和


當防空警報再度劃破長空


這是對過去的紀念


也是對未來的警醒


讓我們共同牢記: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內容綜合自廈門日報(ID xiamenribao)、視覺廈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廈門mp 的精彩文章:

TAG:影像廈門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