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吹盡狂沙始到金:選擇磨鍊 才能先苦後甜

吹盡狂沙始到金:選擇磨鍊 才能先苦後甜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鵰英雄傳》,其中的主要角色郭靖和楊康有著極為相似的窮苦出身,但二人的成長經歷卻迥然不同,也因此成就了兩人完全不同的人生。

楊康生長在金國王爺完顏洪烈家,身份尊貴,從小錦衣玉食,再加上有些聰明帥氣,養成了富家公子哥做派。

武功上他的起點也很高。師從丘處機,又偷師梅超風和歐陽鋒,如果認真鑽研,發展下去,楊康很有可能在江湖上有一番作為。

但可惜的是,生活給他開了個大玩笑。生父楊鐵心的出現證明了他的普通漢人身份。之後他的生身父母又雙雙自殺。這種情況下,楊康一旦離開王府,將一無所有。

往昔的尊榮可能瞬間化為烏有,這讓過慣了安逸富貴生活的楊康無法接受。先甜後苦的生活是楊康不敢想像的,於是繼續追隨金國王爺完顏洪烈便成了他的不二選擇。

但這樣的生活註定要承受公共輿論及良心的拷問。隨後的事態發展也證明,無論楊康再怎麼努力去掩飾,都無法擺脫其高開低走的生活軌跡,因此死亡成了他解脫的唯一歸宿。

另一位主人公郭靖則不同。郭靖資質愚笨,學習領悟能力很差,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風裡來雨里去。但這恰恰造就了郭靖堅忍不拔的品格,再加上他心地善良,相信世間的美好事物,因此遇到困難和危險總能逢凶化吉。

就練武而言,郭靖其實並不是一顆好的苗子,論資質他比楊康差得遠。江南七怪也是念在其父親是個錚錚鐵漢以及與丘處機道長的比武諾言,勉為其難地教其練功,對他的未來幾乎不抱有什麼希望。

縱觀郭靖的成長之路,低開高走是其標準軌跡。而且因為他對生活要求不高,知足常樂,心態很好,練武雖愚鈍但能長期堅持,所以基本功紮實。

等到積累到一定程度,心智開化後自然進步神速。同時郭靖廣泛涉獵各門各派的武功,後來的郭靖幾乎已經打遍江湖無敵手了。

郭靖和楊康的人生履歷完美地詮釋了這個道理:先苦後甜,日子會越過越好;而先甜後苦則容易使人產生頹廢的心態,充滿了倒退的負能量,不利於日後的發展。

這就好比吃甘蔗。你是從梢至根(上往下)吃還是從根至梢(下往上)吃?看似簡單的問題,折射出的是不同的人生態度及人生路徑。

從梢至根吃,先苦後甜漸入佳境

晉書《文苑列傳·顧愷之》記載:「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顧愷之)云:『漸入佳境』」。

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畫家,他吃甘蔗的方法是從梢至根,當別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吃法時,他的回答也很別緻,曰:「漸入佳境」。

我們知道,甘蔗的養分和糖分主要集中在根部,這個部位也最甜,越往上則糖分越少,至梢部甚至會有些苦澀。顧愷之先從梢部開始吃,先把最不好的品嘗了,然後向下吃會越來越甜,自然就感受到了漸入佳境的妙處。

從根至梢,先甜後苦

如果是從跟至梢的吃法,因為先吃的是甘蔗最好的部位,越往後甜份越少,口感自然就越來越差,甚至會懷疑是不是自己買的甘蔗不好。

同樣的一根甘蔗,吃法不同,感受不一。這其中最主要的區別就是:起點不同,最初的感受不同,結局也不同。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排斥先天就有的優勢,只是強調在能夠選擇的條件下,不必貪一時的口舌之歡,不要被享受和安逸蒙蔽自己的雙眼。

我們還是要學習顧愷之吃甘蔗的方法,從吃苦開始。像郭靖練功那樣,先打好基礎磨練自己,漸入佳境,那麼美好的日子自然會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治家何其難!讀讀曾國藩
以史解易:終日乾乾 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