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讀博的女生,怎樣通過「九九八十一關」?

那些讀博的女生,怎樣通過「九九八十一關」?

來源:常州新周刊

博士、女博士……常常成為新聞報道的主角。但現在,「博士光環」之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博士真實的生態,包括延遲畢業時的焦慮,擇業就業時的迷惘。

都說讀博很苦,女博士們究竟是怎樣通過「九九八十一關」,拿到學位的?文科、工科、醫科三位學子,講述了她們的故事。

張玲文科 考博

讀博時間:2012年到2017年

2012年,張玲考入華東理工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2013年,她生了女兒。在五年內拿到博士學位,同時養育了一個4歲的女兒,在周圍同學看來,非常了不起。

她畢業的時候,畢業的要求是發過一篇CSSCI論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兩篇論文,另外博士論文要通過5個「明審」,兩個「盲審」,「盲審」就是把論文送給專家審核,這個專家是誰你不知道,專家也不認識你,比知道專家是誰的「明審」要難多了。很多博士生就是栽在「盲審」上,如果通不過,就要發回重寫。跟張玲一起考入華東理工大學的十幾個博士,到現在也才畢業了五六個。

張玲碩士就是在華東理工大學讀的,她先生比她高一屆,他先讀博士,張玲覺得自己也不急著工作,碩士畢業後就繼續考博士。

兩個人都在讀博士的時候,他們的小寶寶出生了,那時候主要是靠父母支持一下小寶寶的開銷。她先生學的是化工機械,孩子出生後,他的壓力更大了,也跟導師溝通過,「我孩子出生了,我要快點畢業工作養家」。好在他很順利地完成了論文,三年就畢業了。理工科博士一般要讀個五六年才能畢業,他是他導師的學生中第一個只用了三年就畢業的。

張玲碩士在社會學院就讀,她的博士導師是法學院的,她的博士屬於跨學院培養,選導師的時候,她先跟導師聊了聊。她覺得雙方有個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你要了解導師,也讓導師了解你。」

在選擇導師的時候,除了導師的學術影響力,張玲覺得導師的人品、素質,以及對學生的用心程度,也很重要。

孩子出生後,她在學校租了房子,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家就是在圖書館。她和先生雙方父母都沒有退休,除了暑假裡婆婆放假了會來幫忙,其他時間都是靠他們自己照顧孩子。張玲只好抓緊先生在家或者寶寶睡覺的時間,做課題、寫論文。那時候晚上12點睡覺她都覺得很早,兩三點再睡是普遍的情況。

孩子剛出生那會兒還不是最忙的,最忙的是她博三、博四的時候,孩子常常感冒發燒,她幾乎每個月都要送她去一趟醫院。

那兩年家務事非常多,論文寫著寫著就「卡住了」,她也想過放棄,出來工作,想想還是要跟導師聊一聊。每次導師都會鼓勵她再堅持一下,給她一些建議,她就覺得,再做下去試試吧……

姜曉紅工科 助研

讀博時間:2011年到2015年

「讀工科博士,數學和英語這兩門基礎學科肯定要好的,最好沒有經濟壓力,然後女生的話,你最好有個男朋友。」姜曉紅說。

在2011年到2015年這4年時間裡,每天早上9點到晚上10點,她幾乎都在實驗室、工作室,忙起來熬個通宵,周末也都泡在實驗室、工作室。

她說自己在博士中算不太用功的,不然真的騰不出時間來談戀愛。

對工科博士來說,數學基礎特別重要,統計概率、數學建模、線性代數,在寫論文的過程中,都要綜合應用,同時還要用到一些編程基礎。

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很多科研機構、院校都寫著「有海外教育背景者優先」,因此姜曉紅說,「現在『土』博士很少啦,都要爭取到海外學習。」

她申請了一個聯合培養的項目,在博三那一年,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學習高速公路安全管理。

像這樣的項目,一般都是博士生自己申請的,導師們通常也很支持學生出去學習。但這樣的項目不是所有博士生都能申請到,首先英語肯定要過關。

她畢業的時候,除了博士論文,還要求在國際期刊上發一篇論文,對英文的要求就更高了。

她是2007年本科畢業的,本科在東南大學讀的交通工程。畢業的時候,成績離保送本校的研究生差了一點點,那時正好有一個本校的導師招助研,助研就是做導師助理,幫導師做項目,兩年後再讀研,助研期間也可以修學分,因此讀研的時間就可以短一點,她就報了這個導師的助研。

她的導師很受歡迎,保研的學生中,也要成績比較好的才能報上這個導師的研究生。因此姜曉紅說自己很幸運。

讀研的時候,她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讀博,他們專業的碩士工作也挺好找的,可以去交通規劃設計院,但是工作量很大,經常跟著項目出差,也比較「虐」,就是傳說中的「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戀」。最後她還是決定讀博,準備將來到高校工作……

陳方(化名)醫科 保送,碩博連讀

時間:2008年到2013年

陳方畢業於東南大學醫學院,5年本科讀完後,她的成績排在全年級100名學生中第21位,成績在前20%的學生可以保研,恰好有一個同學放棄了保研資格,她就幸運地進入了保研序列,到同在南京的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讀研。修完碩士學分以後,只要英語考試成績超過全國線5分左右,就可以讀博。在那幾年裡,對於醫學生來說,博士已經不稀奇了。她不僅繼續讀博,中途都沒有拿碩士學位保底,直接讀完博士拿的博士學位。

相對來說,保研的學生成績更優秀,也更受導師歡迎。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一個導師只帶一個碩士,到博士階段一次最多只帶三個,對他們很負責,他們在那裡也有機會向業內頂尖專家學習,參與罕見病例的治療。

她的博士補助每月有兩三千,他們也可以上門診,如果上門診,也會補貼一點錢。對她來說,經濟方面的壓力不是很大。

最大的壓力來自論文。她的博士論文是真菌感染方向的。在臨床上,有些患者會同時感染真菌和細菌。一開始,她希望在實驗室里將真菌和細菌共同培養,建立共同感染的模型。問題是,真菌和細菌雖然在人體中可以共存,在實驗室里分開來養也很容易養活,但放在一起培養,因為生存的環境不一樣,很難模擬,她前前後後試了幾百次,死了養養了死,一次都沒有養活。由於要畢業,她只好改了課題方向,做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方面的工作。

醫學博士有兩種,一種是純基礎的,一種是臨床科研型的。她自己更希望做臨床科研,因為臨床科研是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可以切實解決臨床問題。實驗做失敗了,現在想起來還有些遺憾。然而實驗有時光靠努力也是不行的,有時也需要一點點運氣,可能她就缺少那麼點運氣。她舉了個例子。她的一個師姐也是做類似的實驗,堅持了一年也沒有把細胞養活,而她的一個師妹,技術都是師姐指導的,第一次就成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工觀察 的精彩文章:

黃銳:社會工作理論的三個基本假設

TAG:社工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