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硬碰硬 榮耀MagicBook-小米筆記本Air對比評測

硬碰硬 榮耀MagicBook-小米筆記本Air對比評測

4月19日,榮耀的第一台筆記本榮耀MagicBook,作為壓軸產品和榮耀10手機一同發布。對位和市場,都直指小米筆記本Air、聯想小新潮7000和戴爾燃7000等同級別產品。

熱點問答

針對這兩台熱門筆記本,網友的疑問主要集中在屏幕、內存上,剛好引出了兩個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基礎認知,我們在這裡先進行一下簡單的答疑:

屏幕相關的項目包括解析度、材質、色域/飽和度、調光方式、視覺效果、防眩光等細節,這是個整體工程,缺一不可。榮耀的短板是色域,優勢是色准。小米的短板是PWM調光,優勢是色域。但對於日常使用,小米反倒是因為調光太傷眼,短板太短。

雙通道的LPDDR3和單通道的DDR4,筆記本內存的考量項主要是頻率、帶寬和省電。不能盲目以為代數高就是好,1.2V的LPDDR3和1.2V的DDR4,在同等情況下功耗要低10%左右。而性能上,雙通道2133MHz對比單通道的2400MHz,頻率相近但帶寬更高。實際上,蘋果MacBook Pro和微軟Surface Book 2都是LPDDR3的……

外觀與使用

兩台機器都是65W適配器,重量和大小都非常相近。榮耀MagicBook的是由華為自產,低電壓模式的電流輸出要小一些,對手機和充電寶的適應性更好(部分充電寶用小米這個充電頭充不進電)。而小米的則是田米生產,插頭腳可以摺疊,攜帶方便。

深空灰版的榮耀MagicBook,機身在正常環境下偏灰黑色,在強光下偏紫色,鋁合金機身上的陽極氧化粒度很細,觸感類似MacBook。D面(背面)墊腳很高很硬,兩側是兼當散熱口的大面積揚聲器開孔,造型要比小米簡潔很多。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金屬機身上的磨砂粒度要大很多,手感比較粗獷。

兩機介面類型一致,雙USB+HDMI+Type C+耳機介面,只是Type C介面(充電也是用它)和耳機介面換邊了。在可能擋住滑鼠的右邊,小米的是充電介面,而榮耀MagicBook是耳機介面。

三維和重量上,榮耀MagicBook是323*221*15.8mm(1.47kg),而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是310*211*14.8mm(1.3kg),本來都是屏幕更小的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更佔優,但小米的設計拖了後腿。榮耀MagicBook的D面有大弧度,且有前薄後厚的設定,在觀感遠比小米要薄。重量上,榮耀MagicBook面積更大,密度上和小米接近,單獨拿還挺難分辨誰更重一些。

兩台機器都是窄邊框+下沉式屏幕轉軸設計,只是推出時間更晚的榮耀MagicBook,邊框要更窄一些,避開了「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退格鍵縮水(最左端使用率奇低的「~鍵」進行了壓縮)、電源鍵擠佔Delete鍵、鍵盤背光亮度過高」等設計上的小缺點。但作為輕薄本,兩台筆記本的上下方向鍵,都是「二合一」設計。

榮耀MagicBook在設計上的特殊點很多:

阻尼很大的180度開合轉軸,在膝上使用會更加舒服,但無法單手打開屏幕了;

四揚聲器的設定很少見,機身C面和D面都有面積巨大的揚聲器網孔,音量和音質對比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有一定提升;

最後這個是筆者非常喜歡的「開機電源鍵二合一」設計,設計上少開一個孔,使用邏輯和手感都和手機的指紋識別很像,是暫時遇到過指紋體驗最好的筆記本,沒有之一。按鍵需要長按才會生效,一次點按後可以在隨後自動進入系統,無需再次按壓指紋。

榮耀MagicBook開機鍵和指紋合一(點按之後鬆開,開機之後能自己進入系統)

小米筆記本Air(指紋模塊不可按壓,睡眠時觸摸可直接進入系統,但休眠或關機狀態得先按電源鍵)

榮耀MagicBook的指紋連識別速度和識別率都和手機接近,點亮屏幕秒解鎖,而且面積巨大,不挑角度。和電源鍵集成之後,使用流程和普通電源鍵一樣,正常使用根本就不會想起這原來已經有指紋識別了。這種「讓人察覺不到」的科技感才是這些互聯網廠商進入傳統領域之後應該追求和完成的。

屏幕

14寸與13.3寸屏幕大小對比

色域,左榮耀,右小米

色准,上榮耀,下小米

市面上的14寸1080P屏幕面板普遍素質不佳,13.3寸屏幕相對會好一些,但小米居然搞了個PWM調光……榮耀強在調色、小米強在硬體素質:

榮耀MagicBook的護眼模式,可以類似手機那樣,自定義調節色溫

榮耀MagicBook的優點是調色更准,最高亮度最低。其平均delta E色彩偏移只有4.3,色溫也更加接近sRGB標準的6500K,最低亮度可以壓到5.1尼特,暗夜中使用會比小米那高達24.9尼特的最低亮度,舒服得多得多得多。機器自帶了護眼模式,這個護眼模式,官方宣稱的專業由國家眼科診療中心專業調校,可以更舒地適應對更長久的凝視。它的主要缺點是最高亮度偏低、色域覆蓋不足。

亮度問題影響不大,畢竟筆記本主要室內使用,一般日用亮度在100尼特左右。而色域覆蓋中藍色和紅色的覆蓋,影響了這兩個色相的最高色准,但最後顏色還是比小米准,小米還是浪費了一塊好面板。

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的優點是屏幕色域覆蓋和屏幕亮度,第一觀感要比榮耀MagicBook艷麗。它的問題是PWM調光、屏幕反光導致對比度偏低、最低亮度過高。部分對頻閃敏感的用戶會因PWM調光感到眼澀眼痛(包括筆者),且亮度越低,頻閃越嚴重。

如果要我評這兩台筆記本的屏幕優劣,我會毫不猶豫選擇榮耀MagicBook。作為一塊屏幕,就算小米能做到MBP一樣的色准和觀感,單單這個傷眼的PWM調光就要判死刑了,更何況這不算很好的屏幕……

小米的光面玻璃反光真的是太嚴重了(同一個光源,左右兩邊分別投在兩台筆記本上)

小米的一體式屏幕蓋板,整體性強,造型漂亮,但玻璃反光性很強,沾染指紋後很明顯,且影響明亮環境的對比度和可視性。實際使用中,筆記本調整角度不方便,信我,還是霧面磨砂處理更接地氣,在強光下的觀感要好很多。

性能

上為榮耀,下為小米

CINEBENCH R15測試,左榮耀,右小米

兩台筆記本的性能配置,乍眼看都是「英特爾8代酷睿+MX150」,但功耗設定卻有明顯分別

CPU部分,移動版8代酷睿,是英特爾這麼多年來在移動端擠出來的「最大牙膏」。i5和i7的核心數直接翻倍,變成了4核8線程。i5-8250U默頻1.6G,最大睿頻3.4G;i7-8550U默頻1.8G,最大睿頻更是達到了4G。這個增幅,用性能暴漲形容已經不太合適,這簡直就是性能走火,移動版的8代i5都能打7代i7了。

CPU性能上,榮耀MagicBook的i5-8250U,把PL1和PL2 Power Limit設定在了10W和29W,而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則是15W和44W。榮耀調控看似更加保守,但散熱要好很多,最後多核成績要更高。實際使用中,長時間負載時頻率也會比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高0.1-0.2GHz。

內存速度讀寫速度對,左榮耀,右小米

內存參數上,榮耀和小米分別是雙通道2133MHz的LPDDR3,和單通道2400MHz的DDR4。而性能上,雙通道的優勢,直接導致了榮耀MagicBook的內存成績大幅碾壓了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這個估計會出乎很多入門用戶的預想。在這個性能級別,內存速率遠沒有內存帶寬來得重要,如果是核顯機器,這個雙通道內存就更重要了。

而榮耀用的方案和蘋果MBP非常類似,通過把低電壓的LPDDR3顆粒「超頻」到了2133MHz,填補了頻率上的劣勢,但LPDDR3在功耗上優勢又被拖回來。這個方案在功耗和速度,甚至價格上其實都和DDR4很接近,MBP用的主要目的,更多是快閃記憶體顆粒供應和布板面積上的考量。

單雙通道的取捨,主要是看用戶的後期需求了。如果後期本來就打算多加1條8G內存組雙通道,小米的設定就更合適。然而這個價位的筆記本,8G其實已經足夠應對日常使用,單條8G個人覺得更適合遊戲本和更高端的產品。

榮耀MagicBook的3DMark和PCMark成績

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的3DMark和PCMark成績

兩台機器最大的性能分別在GPU,MX150有低功耗版和滿血版兩種,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用的是8W TDP,榮耀MagicBook是25W。實際測試的性能差距在20%-30%之間,可以理解為已經不是同一個東西了。

榮耀MagicBook的25W滿血版MX150, GPU代號1D10(低壓版為1D12),GP108核心,384個流處理器,默頻1469MHz,典型boost頻率為1532MHz(部分產品日常使用可以飆到1.7G以上),比同源的桌面版GT1030頻率還稍高一些。2GB GDDR5顯存,64bit顯存位寬, 48.1GB/s帶寬。而低功耗版MX150的GPU頻率只有937MHz,典型boost只有1038MHz,雖然後者的峰值也能飆到1.6G以上,但TDP和顯存頻率都要更低,和滿血版的性能輸出差距明顯。

硬碟讀寫性能,左榮耀,右小米

硬碟是小米性能部分唯一的優勢,而且明顯差距。榮耀搭載的是SATA固態,我們拿到這台,用的型號是閃迪SD9SN8W256G1027。而小米用的是經典的三星PM961,具體型號MZVLW256HEHP-0000。兩機都保留了M.2拓展介面,用戶可以後期自行添加或更換NVMe固態。

直接開機速度對比(小米開機點按反饋偏慢,看起來像是晚了點,但實際上是同時按的開機鍵)

最後反饋到開機速度上,居然是榮耀更快,小米不知道是輸在內存還是系統上,這個就很玄學了。

發熱控制與噪音

榮耀MagicBook的CPU和GPU雙烤測試

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的CPU和GPU雙烤測試

在U系列的移動版處理器中,有個「28秒真男人」的梗,戲稱現在根本沒有幾台筆記本的散熱能壓得住這些CPU的全力運轉。它們能最高頻堅挺多久,要看看廠商的散熱配置、TDP和溫度牆設定

CPU頻率:同一顆i5-8250U,榮耀把PL1和PL2 Power Limit設定在了10W和29W。而小米則是15W和44W,功耗牆設置得無比激進,但無奈小米的散熱真的太吃緊,負載一高就降頻,不但降頻速度比榮耀快,熱穩定之後的頻率也會比榮耀低0.1-0.2GHz。

室溫27度,雙烤1分鐘,榮耀和小米分別是2.2G和2.0G;2分鐘之後就降到了2.1G和1.9G;維持到8分鐘就變成了1.7G和1.6G;15分鐘之後就變成了了1.7G和1.5G了。

GPU:GPU的差距就更加巨大了,雖然兩機都降頻了,榮耀MagicBook是1290MHz(默頻1469MHz),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是835-847MHz(默頻937MHz),但頻率和帶寬差距還是太大了。在FURMARK中,榮耀MagicBook的GPU可以維持40幀,而小米雖然能維持,但畢竟頻率和功耗更低,只有29-30幀。

TDP:也從烤機初期的12.6W和12.2W,降到了最後的9.9W和9.2W。榮耀MagicBook的散熱條件明顯要好得多,或者說,小米給的散熱實在是捉襟見肘。

溫度:雖然榮耀MagicBook的輸出更大,但散熱上的優勢導致它最後溫度反而更低,CPU的熱穩定溫度是79度對81度,GPU則是70度對74度。

榮耀MagicBook雙烤溫度

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雙烤溫度

發熱方面,室溫27度,極限雙烤20分鐘,模擬長時間高負載遊戲:

榮耀MagicBook鍵盤區最高溫50.1度,WASD鍵位47.1度;背面最高溫在轉軸出風口中央附近,52.4度。發熱避開了右下角的方向鍵,整體散熱明顯好於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

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鍵盤區最高溫51.7度,WASD鍵位51.5度;背面最高溫在進風口中央附近,55.3度。再次指向了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散熱實在是太吃緊的事實,日常瀏覽器多開幾個頁面或者PS跑一波就能聽到風扇的呼呼聲,機身溫度上升很快。

除了溫度,散熱上的差距,還體現在噪音上,榮耀MagicBook風扇觸發幾率和音量都要比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小,最後音量差了2個分貝左右。分貝值聽起來差距不大,但差3個分貝,音頻功率值就已經翻1倍了。

PCMark Home場景續航測試,上榮耀,下小米

榮耀MagicBook搭載了57.4Wh的電池,這個容量不但比小米筆記本Air 13.3寸四核增強版的40Wh大了近50%,甚至比很多遊戲本上都要大。續航沒有懸念地強,近6小時對3.5小時,差距遠比容量上的大,小米的基礎功耗比榮耀MagicBook還高。

配套軟體與其他

榮耀MagicBook給人帶來非常明顯的互聯網品牌印象。除了四揚聲器、指紋電源二合一、2x2 MIMO雙天線Wi-Fi等,這個價位很少見的硬體設定,很有互聯網手機的味道。

在系統上,榮耀和小米都預裝了一個自家的助手程序(榮耀的護眼模式直接集成在了右鍵菜單中,沒有常駐),比傳統的筆記本大廠一大堆的自家程序要好多了。只是功能上,榮耀要比小米的要豐富很多了。

榮耀MagicBook的電腦管家除了常見的售後、維護、硬體檢測和驅動,還有個可以和華為/榮耀手機通過藍牙連接直接配對快速備份手機照片的Magic-Link功能,甚至連電源管理功能都有種榮耀手機的味道,都是些挺方便且不打擾用戶的功能設定,可以說是非常互聯網廠商風格了。

總結

無論是筆記本還是手機,面對軟硬體的調教和天平,榮耀和小米所做的取捨,都很明顯地顯現在產品上,甚至可以理解為是兩個廠商之間價值觀的分歧。

小米依舊是那個有什麼新硬體都給大家先堆上的那個小米,賬面和配置上絕對不能輸,但總是在均衡性和綜合考量上有所欠缺,需要高速地產品迭代填坑。榮耀也會追求硬體參數,但他們更追求的是綜合均衡和生產鏈控制,配置的選定上很少會出現什麼大短板。

上面這些都吹遠了,其實榮耀MagicBook的對手更像是小米筆記本Pro,而不是接近價位的小米筆記本Air。而論產品的話,筆者會肯定會投配置更加均衡的榮耀MagicBook一票,畢竟同配下,小米都要比榮耀貴400左右,這個價差已經足夠我們再買一條SSD固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搞機 的精彩文章:

華為這下真良心!千元機也用上了8.0!僅限2萬人!
同一個設計,黑莓 Key Two 曝光

TAG:愛搞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