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深譯員分享,關於口筆譯的那些事

資深譯員分享,關於口筆譯的那些事

都勇:韓國釜山人、韓語高級翻譯、從事翻譯10多年

和都勇約在他家做這次專訪,「家裡面安靜些」他笑道,儒雅有禮的樣子頗有古代大家風範。一番招待後,採訪也就開始了……

>>>譯者的態度

在談到為什麼選擇翻譯這個行業的時候,都勇笑了笑,「我小時候很早就到了中國生活,到了大學,學的也是英語專業,英語學的挺好的,但是很快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我連自己的母語(韓語)都不會。這個對自身清醒的認識讓我有那麼一絲愧疚,幸而那時年輕,對於挑戰總是樂此不疲,很快就拾起了韓語,這也有了後來初期的我。」

>>>翻譯對於您來說更多的是事業還是興趣?

作為一個採訪框架中已經耳熟能詳的Q&A ,對於這個問題的A還是有點不同尋常。

「翻譯對於我來說不能說更多的是兩者中的某一者,這是具有連通性的一對。在時間的維度上,翻譯一開始於我而言是事業,這點無疑。沒有誰一開始不是為了工作,不是為了生活的,只有你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才能放開自己,去做自己內心最想做的事情。而那個時候,事業就可以定義為興趣愛好,沒有人可以非議你。

像我現在有能力去選擇中期的自己站在人生的哪個岔口,就不會分神去在意所謂的分內之事,如你所見,我現在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培養新興人才這個目標上,現在的翻譯市場需要的是優質的筆譯、口譯的人才,而我覺得培養和發掘他們是現階段我需要做的,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翻譯這個我愛的事業。」

>>>對於這類像《推理解說》專業性和領域偏差較大的韓文譯作,您覺得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其實不光是推理這塊的,還有很多題材特別廣泛的著作,譬如歷史。這類著作的翻譯是相當考究的,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倘若你什麼都不了解,那麼在這樣宏大的知識體系下你會翻譯的相當愚笨。像《推理解說》這本書,不論是在之前還是之後,對我邏輯思維由固化到發散是很有幫助的,這個時候翻譯就像是置身於一座思維迷宮,不靈活的話只會四處碰壁。」

(都勇的性格就如他自己說的那樣enjoy challenging佔了絕大部分,在成為韓語翻譯之前他是一位大學英語老師,橫跨了語種與職業兩大山澗)

「有機會的話我想我會嘗試金融方面著作的翻譯,在現在的市場體系下,值得借鑒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他略憧憬的說道,彷彿這不是挑戰,而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站歡愉。

>>>無為,無不為

在自由譯者和專職譯者的角色轉換上,您可以分享下自己的經驗嗎?

「在這個問題上,我更喜歡前者,就像道家有曰:無為,無不為。他們之間的不同無非就是同一維度下在深度上以及空間上的不同,這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像自由譯者的話,知識面的垂直深度上是可以不斷加深的,而專職的譯者則是廣度橫向的延伸,被動的接觸到行業的方方面面。

像我之前在做自由譯者期間接到過一段時間的專職工作,涉及到雷達微波行業,那次的經歷讓我不管是在廣度還是深度的層面上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翻譯中口譯是極其重要的,那麼在口譯這方面您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下

>>>在口譯這塊我有自己總結的three tips

1、口譯中我們永遠要正視的發音問題,就拿韓語舉例說,韓語的地方語言很多,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要注意不能跑偏。

你得跟著地道的首爾原音進行反覆的練習和模仿,我自己有了解到一些韓語專業的學生,10個裡可能好幾個口音都是不一樣的。

原因呢無非就是兩點,一點是師從何處,一點是自我造化。但我要說的是師從何處是相當重要的,語言無非就是一個耳濡目染的學習階段,如果這個階段斷掉的話,那麼之後的學習也會艱難的多。

2、而在口譯交傳這一塊,有兩點值得一提,首先交傳的傳到率更高,你需要事先找到一個相對清晰的角度。

拿會議交傳舉例的,我一般都是採取速記,所以這就要求能夠快速的用韓語敲下來,取大而避小,這樣就會快速的多。而採取記Memo這樣的方法也便於會後的一個溫故而知新,這是很有幫助的。

3、這應該是所有口譯者最愛也是最頭疼的問題了,的確,同聲傳譯的傳到率比較低,對譯者的綜合素質要求極高。我曾經在西外高翻院學了半年,在職業生涯中同傳也是好多次了,同傳無非是兩點,一是心態,二就是對語言嫻熟的掌控。

對自己不自信或對語言的把控不到位的話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種泥潭式的循環,做不了、做不好就是常態了。所以在這一塊上,就不得不提專業的教育,同傳者必須要對各種知識構架了解,並能根據情況很好的在廣度和深度上進行延伸,在接受教育階段或從業階段就應該做好相關的準備和充足的實戰。

同傳的挑戰不止於此,像大會上如果設備出現故障,你沒有辦法聽到外面發言人的聲音,那這個時候就只有發揮想像力和根據發言上下的承接來進行,而如若遇到會議發言人偶爾會冒出的方言,如果前期你沒有一定的知識構架,那就沒有辦法很好的進行下去。

都勇還告訴我,像同傳時如果遇到詩歌翻譯的話,很多時候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雖說如此,但你也得具備基礎的知識,知道大概是要表達什麼意思才能解釋。所以作為翻譯,的確需要終生學習。」

>>>譯=意義

現在很多年輕人對翻譯的了解都是通過網路、電視劇、電影所呈現的故事和畫面,您對此什麼看法?

「這一點的確是挺惱人的,像前段時間有個電視劇叫《親愛的翻譯官》首先,名字就錯了,沒有官這個說法,其次裡面那種光鮮亮麗的職場生活讓我沒辦法苟同。雖然我們不是沒有推杯換盞的時候,但更多的是面臨淘汰率90%以上的現狀。

干這行,如果你既不能吃苦耐勞也不能甘於寂寞,那還是別踏出去那一步比較好。在我以前最高強度的時候,每天的工作時間大約為16個小時,只要有能放筆記本的地方我就在翻譯,等個電梯我會計算好出電梯後下一步是做什麼大概需要多少時間,這期間我要翻譯多少...當然,這麼大的工作量是我自己選擇的,因為我知道,只有付出了才有回報,卧薪嘗膽也不過爾爾吧。」

>>>談到翻譯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都勇有自己的看法

「翻譯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是極其可觀的,但是這種可觀是建立於其高素質的翻譯人才和高水平的把控力的。像現在各大高校的外語專業的學生,有很多都是學而不用,用而不實,學了幾年外語到最後嘴裡吐不出完整的一句話,缺乏理論與實操。當然這是教育體制的問題,但長久來看的話勢必會對以後的翻譯行業造成影響,人才的流失與不優質足以動其根基。

而目前已有的翻譯行業,國內國外對比明顯,南北差距也很大,像韓國那邊的翻譯效率很高,最重要的是比較正規,有完整的一個體系,對翻譯水平的把控自然就高。(對比國內)而在國內,普遍認為西部沒有好的翻譯,當然我自身對這個很不贊同。

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北上廣的客戶群體要求的確很高,工作的機會也很多,大量翻譯人才彙集,長此以往確實會形成一種半真實半假想的格局。這是需要我們改善的。

都勇的專訪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與其一生都在與人博弈不如一世都與自己較勁。我想,這就是他想告訴翻譯圈的。

註:文章來源於翻譯圈那些事兒,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譯客 的精彩文章:

譯客Leon:毫無PS,這裡才是雅典最好的拍攝點
譯客Valeriana:聶魯達的詩歌譯介——力與美

TAG:雲譯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