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教父》三畫面中窺探經典

從《教父》三畫面中窺探經典

《教父》這部影片的出現,為電影業樹立了一座豐碑。

一直以來,人們對它的討論經久不息,這樣一部以圍繞黑手黨為主題的暗系電影,被奉為男人的聖經,史詩巨作。最初我接觸原著《教父》三部曲,看完原著後十分期待電影版的展現,畢竟三個小時的影片,要表現出龐大的故事結構和紛繁錯雜的人物關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龐大的故事格局、眾多的人物、敘事主線外的諸多細節容易使人頭腦混亂。

但——就這部影片而言,我認為選擇先原著後電影的順序是正確的,對故事走向的把握更有助於理解這部電影的內涵,使我更從容地欣賞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人精湛的演技,欣賞電影中教父做人的哲學。

因其本身就是一段冗長的故事,我不再細細贅述故事情節,只來分享三個令我嘆服的電影畫面。

偉大之所以被奉為偉大,是因為它曠日持久給人們以啟迪,給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觀感體驗。這篇影片的神奇之處在於,即使這是一部描寫黑手黨派間的故事,但整部下來你不會有黑暗恐怖的窒息感,反而是「世間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的暢快感。

為何如此呢?除了導演精湛的拍攝技巧,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克里昂家族所展現的處事原則,即是第一代教父的處世觀令人折服。教父是個視責任重於泰山的角色,而他對事業、家庭這兩者間關係處理得極好並立著幾條「家規」。

第一個畫面,即是電影的開頭。

偉大的電影擁有偉大的開頭,《教父》也同樣。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我相信美國」,寥寥幾個字,但畫面卻是全黑,而後,第一個特寫給了這位愛女心切的殯儀館老闆。

開場的平靜肅穆,奠定了整體冗長樸實的基調,教父只有一個模糊的背影。緩慢的長鏡頭拉遠,老闆悲痛絕望的神情與黑色的背景幕布十分相稱。接著鏡頭一搖,轉向了馬龍,白蘭度,真正的大人物出現了,他才是鏡頭的主角——權利的中心,他潛藏於黑暗裡慢慢清晰,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平緩的節奏保持了張力,體現了他的權威,雖然壓抑,但卻不會給人壓力,透露了一個成功的上位者的威嚴和謙和。畫面中,掌握著如此大的權利和財富的教父,手裡卻安靜的撫摸著一隻小貓,胸前別著一朵鮮紅的玫瑰,對比強烈。

講個趣事,白蘭度手上的貓不是原計劃中有的,而是導演科波拉看到片場有一隻流浪貓在跑來跑去,他便抓住了它,什麼話也沒說,就將它放在了白蘭度手上,這居然成了電影的神來一筆。

在這個裝潢嚴謹優雅卻陰暗密閉的房間里,兩人開始了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從拒絕到應承,從進到退,先施以手腕,再訴之以情。柯里昂把上位者的攻心之術展現的淋漓盡致。

「包納薩拉,到底我做了什麼讓你這麼的不尊重我?如果你以朋友身份來找我,那麼傷害你女兒的雜碎就會受到折磨。你這種誠實人的敵人也就是我的敵人。」

「他日,我或許需要你的幫忙,也可能永遠都不會有那麼一天,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收下這份公道,作為小女結婚之禮。」

老教父的手段高明無比,運籌之間,顯得遊刃有餘,完全掌握了對方的心理,也獲得了自己最看重的東西。對於教父而言,尊重比金錢更加可貴,還符合了自身公平的處事原則。

隨即鏡頭切換到教父女兒康妮結婚的場面,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眾人跳著舞,愉悅的氛圍中也穿插著一絲緊張的氣息。

黑道大佬巴西尼也初次現身,從他派人奪取攝影師為克里昂家族拍照的膠捲,並親手撕毀,就能看出其中隱現的各大家族暗藏的矛盾,表面的親和是一套,但是幕後的心機算計千絲萬縷。隨後畫面掃過的過程中,各路主角也紛紛出現。

所有的人物一一交代完成,每個事情的安排處理都妥善有度。婚禮最後的合影,作為這一段的尾聲。一個婚禮說完了故事,幾乎完成了後面所有的鋪墊,僅是為這個開頭,就足以使《教父》成為教科書級電影。

第二個畫面,即是教父對於家庭的理解。

在解決教父的教子強尼的事業問題時,教父講了一句話。

個真正的男人必須要花出時間和家人在一起,不照顧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個男人。教父是一個真正顧家的男人,非常重視家族的關係。同樣,他非常愛自己的妻子,愛自己的孩子。

另外,電影的後面有一幕餐桌上的細節,裡面就透露了他們家族的一條家規,和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不允許討論公事。

這也是教父的人格魅力所在,與其他不同的,柯里昂在義利之間,講究義字當先,但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裡,教父既然已經垂垂老矣,那麼他的秩序被取代是遲早的事情,家族的危機逐漸的暴露出來,「情感」不敵「生意」,一切都會變成利益的交換,而不是情感的互補。

第三個畫面,

電影的最高潮部分——洗禮。第二任教父麥克為妹妹的孩子洗禮,成為他的教父。在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洗禮。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兩個場面不停的切換,一邊純潔的嬰兒受洗,一邊開展著血腥的殺戮。

嬰兒的啼哭與槍聲砰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傳奇的刺殺,一舉消滅五大家族的首腦,卻又有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明。守護與殺戮,聖潔與罪惡,在同一時間,不停的交織著。

神父問:「麥克,你相信神造世界嗎?」

「你相信耶穌是唯一的神子嗎?」

「你相信聖靈和教會嗎?」

麥克::「我相信

回答始終如一,此時,麥克完成了雙重的身份轉變,成為真正意義的教父,也正式的,與過去的自己告別。

最後,麥克的姐姐過來找他,瘋狂的質問為何殺死自己的丈夫(麥克姐姐的丈夫正是背叛了家族的人),麥克冷峻的命令人把她帶走,並且找醫生過來。

他已經是新一代的教父了。他不想讓妻子知道他做的事情,但是他已經無法回頭了。

電影的尾聲,妻子默默的注視著麥克,接受著元老們的祝福。

書房門被助手慢慢的關閉,只留下了妻子複雜的眼神。門關了,畫面全黑,沒有退路,也再也回不到過去。

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第二代教父,麥克的時代。

最後,我理解的《教父》中的人生觀即是:第一步要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第二步要全力照顧好家人,第三步要儘可能幫助善良的人,第四步為族群發聲,第五步為國家爭榮譽。

這是一部關於人性的電影,在電影中對於人性藝術化的處理讓人驚嘆不已。從電影中也可感受到應該如何去做人,如何堅持原則。《教父》對黑社會、黑手黨的描述徹底打破了長期固有的框框,從人性、道義、準則和倫理角度,對黑幫份子進行了突破性處理。對於這部影片,總的來說就是被教父這一角色所折服,對其死去的一刻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甜蜜的心酸這種感觸。

文創,等你發聲!

撰稿:梅雅菲

編輯:余姝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創作與評論協會 的精彩文章:

《末代皇帝》:溥儀傳奇而又無奈的一生

TAG:文學創作與評論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