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紙的古人,用什麼工具擦屁股?
文史
05-08
現在國人嘲笑印度人,最常見的嘲諷方向,就是印度人在大便後很少用紙,基本都是用手解決問題,完事後據說還要在水桶里涮一涮,這是印度幾千年下來保留的擦屁股手法。
而在國內,儘管在東漢時候,就有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但是在隨後的幾千年里,造紙術還不是特別流行,那時候紙張很貴,一般人家讀書寫字都要計量紙的使用,不敢太浪費,更不要提拿白花花的紙擦屁股了。
因此,一直到元朝,一個是造紙技術進一步完善,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多餘可利用紙張,一方面是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一直生活在草原上,當時的文化水平相對還比較落後,沒有漢族敬惜字紙的意識,再加上使用紙張時候的時候感覺的確不錯,因此從元朝開始,才有了用紙張擦屁股的前例。
那麼在元朝以前,中國歷代帝王、朝廷、百姓都用什麼擦屁股呢?
古代有錢人最常用的如廁工具叫廁籌,簡單地說,就是一根小木棍或是一個小竹片,用於大便後擦拭污物,而且這種東西一般還是循環利用的,基本操作流程,也是和印度人用手的方式差不多,都是用完後涮一涮。
不過關於廁籌,有個說法很有意思,很多人都說廁籌是從印度傳來的,但是國人從元朝就開始用紙,而印度人幾千年下來,從用廁籌「進化」到用手,這個反進化流程還是讓人看不懂的。
古代有錢人會用廁籌這種高檔物件,但是一般的老百姓基本就是隨地取材,樹葉、卵石都是常用的物件,不過最常用的還是土塊,一般被稱為「土坷垃」,就是一種比較硬的土塊。
相比國內的習俗,國外的擦屁股習俗就顯得有些土豪了,比方說英國的貴族喜歡用新鮮的鮭魚肉片擦屁股;日本貴族喜歡用蟬翼擦屁股;法國人喜歡用粗麻繩,而且還是廁所里共用……這麼看來,古人在沒有紙的時候,在擦屁股方面,還真是各有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