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二戰勝利日,讓我們致敬那些曾在海外作戰的華人士兵

二戰勝利日,讓我們致敬那些曾在海外作戰的華人士兵

編輯:姜濟晗

5月9日德國柏林,蘇聯士兵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圖片來自鐵血網)

1945年4月30日,蘇聯軍隊攻佔德國首都柏林。5月8日晚,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歐洲戰場」宣告結束。

先後有61個國家或地區參加了這場戰爭,波及人數多達20億。二戰中參戰國被分成了兩個陣營,一邊是以德、意、日為代表的法西斯「軸心國」,另一邊是以蘇、美、英、中為代表的反法西斯「同盟國」。

這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被分為了歐洲戰場、北非戰場、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儘管美、英、法等國將這一天定為「二戰歐洲勝利日」。但在這些戰場上,並不缺少華人士兵的身影。

太平洋戰場:超1.3萬華人在美國陸軍服役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由此捲入二戰。

此後,美國政府徵召華人入伍。一時間,美國各大城市唐人街出現了華僑華人送子報名參軍的熱潮。1942年2月,僅舊金山第76徵兵局就有2600名華人報名,其中一所華人學校有150多名畢業生應徵入伍。

據美國徵兵總局統計,二戰期間,在美國陸軍服役的華人超過1.3萬人,佔美國華人總數的17%,是美國各族裔參軍人數百分比最高的族裔之一,而他們中間有將近20%的人在海外陣亡。

1945年12月,馬薩諸塞州退伍的華人軍人合影。(圖片來自騰訊文化)

戰爭海報也同樣感召了旅居美國的華裔青年。在歐洲戰場,華人子弟參加了美軍第3和第4步兵師的戰鬥。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華人子弟參加了美軍第6、第32和第77步兵師的作戰。在美軍中的華人甚至有婦女參戰,美國空軍中還曾出現過華裔女飛行員。

不僅如此,整個戰爭期間,還有1.5萬名華人海員在美國和英國的商船上服務。

滯留澳洲的2000多名中國海員,也為太平洋戰場做出貢獻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滯留在澳洲的中國海員有2000多人。他們多數是英商和荷印船務公司的僱員,大多是船上各種中低級技術職位和普通水手,甚至是廚師和廚房幫工。

1942年,在澳的中國海員成立了「澳洲中國海員工會」,應政府要求,他們積極組織了海員參戰。其中,大部分海員前往被徵用的商船上,為同盟國軍隊服務。另外一部分,則被澳大利亞軍隊徵召,編成「中國勞工營」,專為澳軍和盟軍服務。

中國海員在為美軍修船——電焊。(資料圖)

圖為中國海員在為美軍修船——在船上起螺絲和螺桿。(資料圖)

另有500名中國海員,被澳大利亞軍事當局編為「澳軍勞工營第7連」。他們先是為美軍修理軍艦,1943年之後,被轉移至伯林壩(Bulimba)船塢工作,負責為美軍修船和造船。

戰後,這些中國海員大多被遣返回中國,少部分留在了澳洲,成為澳洲公民。儘管他們積極投身到反法西斯戰爭的戰場上,並且為此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由於員當時的特殊身份,他們在澳洲參戰史中很少被提及。

歐洲、非洲戰場:華人士兵血戰4年

駱榮碩是美國第一位華人州長駱家輝的父親,二戰時他隨美軍赴歐洲戰場,加入巴頓將軍的裝甲師同德軍作戰,並參加過歐美盟軍「諾曼底登陸戰役」。

2011年,駱榮碩在美國西雅圖辭世。(圖片來自人民網)

另一位軍人劉如基1941年7月入伍,在歐洲、非洲戰場血戰4年。「珍珠港事件」後,隨美軍開赴英國,歸屬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隨後到了非洲突尼西亞,同有「沙漠之狐」之稱的德國隆美爾軍作戰,受盡北非氣候乾燥缺水之苦。之後,他又隨盟軍攻入西西里、羅馬、法國、德國,三渡萊茵河。

歐戰結束時,劉如基在巴黎和法國人民一起徹夜狂歡慶祝勝利。他說:「這四年戰事我未吃過一頓米飯,都是啃麵包、餅乾。我這個『廣東佬』也不知是怎樣熬過來的。」

華僑余伯利參加美國空軍對德作戰,戰後成為飛行機械師;黃文湘,先加入美國陸軍部隊,後編入美國第101及第82空降師,赴歐洲戰場作戰,他曾以筆名「玲玲」寫了許多歐洲戰場的通訊及小說,發表於紐約《美洲華僑日報》,鼓舞了華裔軍民的鬥志。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美籍華裔軍人黃君裕獲最高榮譽獎章

2009年的一天,家住波士頓唐人街的85歲老人黃君裕收到了一封第112屆美國國會聯邦參議員約翰·克里的信:

「美國陸軍黃君裕(Arthur Wong):今天,我驕傲地宣布,你獲得了國家的最高軍隊榮譽勳章:紫心勳章、銅星勳章。請接受我最真誠的感謝。感謝你對國家作出的奉獻,以及你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忠誠。作為一位退伍軍人,你的獻身精神是大多數人所不能了解的……」

隨信一起寄來的有九枚勳章,其中包括信中提及的美國紫心勳章、銅星勳章。黃君裕將這些勳章和克里來信的照片,與他剛去世不久的妻子的照片一起,掛在牆上。

左圖:1946年黃君裕(Arthur Wong)的戎裝照。右圖:2009年,黃君裕展示其勳章。(圖片來自騰訊文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上的華裔官兵表現不俗。一名姓魏的華裔上尉曾因作戰英勇,得到美國國家頒發的最高軍事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 (榮譽勳章)。他1941年入伍,在美軍第34步兵師服役,先赴歐洲戰場,後調亞洲,1944年10月在菲律賓戰死。

丘吉爾接見中國軍官:年輕人,感謝你!

1944年6月6日,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打響,在英國海軍參加實習作戰的郭成森、盧東閣、吳方瑞等21名中國留學軍官全員參加了戰鬥。

「諾曼底登陸戰役」中,在奧馬哈灘頭上正向內陸推進的同盟國軍隊士兵。(資料圖)

1943年,時任中國駐英大使鄭天賜接見來英國學習的中國海軍軍官。(資料圖)

圖為年輕時的郭成森(左)和盧東閣(右)。(資料圖)

在整個作戰過程中,這些中國軍官或在巡洋艦上、或在驅逐艦上和航空母艦上作為普通一兵擔任了主攻和掩護任務,無一人傷亡。其中,盧東閣、郭成森都在炮擊海灘的一線軍艦上。郭成森在副炮長的位置上指揮發射了數千發炮彈,不僅摧毀了德軍大量的岸防設施,而且還在佈雷封鎖作戰中,擊沉了1艘德國大型救生船和4艘運輸船。

1945年初,郭成森等人隨「肯特」號戰艦護送英國首相丘吉爾率領的代表團參加即將召開的雅爾塔會議。旅途中,他們不僅要防止德軍的魚雷襲擊,還要防止希特勒的暗殺。

經過嚴密的計劃,「肯特」號終於成功完成任務,丘吉爾破例接見了「肯特」號全體軍官。艦長向他介紹了郭成森和盧東閣兩位中國軍官,丘吉爾十分驚訝,他緊握著郭成森的手,微笑著點點頭說:「很好,年輕人,我祝賀你,也感謝你!」

中國「辛德勒」何鳳山,和他簽發的「生命簽證」

由於在二戰期間救助了大批遭受納粹迫害的猶太人,德國實業家辛德勒的故事被拍成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感人至深。而在中國,也有這樣一位「辛德勒」,他就是何鳳山。

1938年3月,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後,屠殺猶太人的活動愈加猖狂。當時納粹當局規定,猶太人只要馬上離開奧地利即可被釋放。但在危難的關頭,美國、英國、法國、瑞典等國家的領事館卻用多種手段限制為猶太人辦理簽證。

作為時任中國駐奧地利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鋌而走險,對這些走投無路的猶太人實施了開放的簽證政策——任何猶太人只要申請中國簽證,馬上就可以核發。

何鳳山。(圖片來自BBC)

何鳳山簽發的「救命簽證」。(資料圖)

何鳳山絲毫不懼怕「蓋世太保」的淫威,也鄙視蔣介石的親德政策,毅然自己出經費給猶太人簽發了「生命簽證」。他簽發的2000份中國簽證,成為那個灰暗時代一些奧地利猶太人的「救命書」。

2000年7月7日,以色列政府為紀念何鳳山先生拯救奧地利猶太人的義舉,封他為「國際正義人」,這是該國最高的榮譽。他的名字被刻入猶太人紀念館的「國際義人園」里。

參考資料:

騰訊文化,2015年7月7日,在諾曼底登陸的美國華人士兵

國際在線,2005年5月9日,二戰回憶:中國人在歐洲戰場

鐵血網,2007年11月27日,二戰歐洲戰場中華人士兵的功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誰說減肥就要節食?運動前後這樣吃能讓你瘦成閃電!
不玩抖音、不玩快手,我就玩「B站」,為什麼很多90後00後愛死這破站?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