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吧孩子,讓我給你規劃一下人生

來吧孩子,讓我給你規劃一下人生

我要規劃一下我的人生。

我要做一個孩子的童年成長計劃。

我的孩子將來要上清華大學。

規劃這個概念已經深深刻進這幾代人的腦子裡,認為事情一經規劃,就能實現。於是就什麼也拿來規劃規劃。

那麼問題是:人生是規劃來的嗎?孩子的成長也是可以規劃的嗎?

當這種規劃的思維習慣深入人心時,就會把什麼事也拿來規劃規劃。我們自己的人生還不知道是咋回事,就開始了自己孩子人生的規劃之路。

當生孩子列入計劃清單時,就開始了。先得備孕,調整好身體,做好生孩子的心理準備。這個倒是有必要。懷孕了,孩子還沒有出生,就要開始進行出生前的教育,簡稱「胎教」。希望孩子將來當音樂家,就給聽音樂;希望孩子將來當作家,就念書給胎兒聽;希望孩子將來能上清華,就挺著肚子在清華大學門口拍照留念一下。

總之各種希望。

當孩子生下來,就開始實施起跑線計划了。孩子還不會走,我們就要開始起跑,要不就可能落後了。於是各種早教班蜂擁而至,賺足了這群滿懷希望和焦慮的家長的銀子。別人都學,我不學怎麼行?落伍了怎麼辦?耽誤了孩子的未來怎麼行?

於是,圍棋象棋跆拳道,算術唱歌加舞蹈,琴棋書畫三字經,詩歌表演全都要。

前一陣子看到一個文章,說一個孩子的家長,給上幼兒園的孩子做的每天流程表,從早上幾點起床,到晚上幾點睡覺,中間的每項事情,細到刷牙要幾分鐘,吃飯幾分鐘,練琴多長時間,寫作業多久,規劃得嚴絲合縫,看得人細思極恐啊!——孩子成木偶了是不是?

由此可見,對孩子的焦慮在我們心中或多或少存在。擔心孩子落在別人後面,於是把孩子的學習內容一直向前推,三四歲學五六歲的東西,幼兒園的學小學生的知識,小學生學中學才可能接觸到的課程。家長和課外機構相互作用,推波助瀾,把孩子的成長道路規劃得沒有一點自主和空閑,把孩子變成了考試的機器,學習的奴隸。

我們太喜歡對孩子進行干預,從而體現自己的存在感。我們和孩子應該是怎樣一種關係,我們在孩子眼中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卻想的不多。

萬維剛在欄目文章《《園丁與木匠》2:真關係和假教育》中說:

「家長不能確保孩子將來一定成功,不能確保孩子一定聰明,也不能確保孩子一定幸福。家長要做的不是給孩子定製、制定或者指定發展路線。家長能做的,是讓孩子面對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具備抗打擊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

孩子在成長中,需要的應該是更多的自我探索,而非父母的指定動作。父母要做的,是提供資源和環境,然後讓孩子自我發展。

萬維剛說:

「你是什麼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如果你本人很靠譜,知識豐富充滿自信,跟孩子的關係很親密,孩子對你有安全感,他就願意模仿你,他就更信任你的話。如果你本人的一舉一動都很有教養,心地善良做事穩重,你的孩子也會是這樣。

反過來說,如果你自己根本不讀書,卻在孩子面前刻意表演一個什麼知識,逼孩子死記硬背天書一樣的東西,他就會認為你不靠譜,你給他帶來的都是困惑。」

所以,對孩子的干預,往往並沒有多少作用。做出細緻入微而且長遠的規劃,也沒有必要。世界是動態的,不確定的,培養孩子如何適應環境,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才是最重要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得東 的精彩文章:

五十年後,我們是否成了無用之人

TAG:木得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