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發力晶元展示開放,從幾組數字解讀微軟的AI藍圖

發力晶元展示開放,從幾組數字解讀微軟的AI藍圖

智造觀點

微軟、亞馬遜、谷歌以及其他公司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晶元,從英偉達的圖形處理單元(GPU)到谷歌自主研發的張量處理單元(TPU)。但是與它們相比,微軟推崇的FPGA將使AI模型的圖像處理速度更快。另外,重組後的微軟,越來越多的動作顯示,AI已成為其發展的重中之重。

文/未末末

來源/人工智慧觀察(ID:Aiobservation)

今天凌晨,微軟Build 2018開發者大會拉開了帷幕。這次會上,沒有相關硬體的更新,也不再大談Windows戰略,微軟開始將整體業務轉向了AI和雲應用平台。微軟CEO Satya Nadella表示,希望在未來移動設備複雜化的物聯網時代,依靠重建新的AI雲基礎應用平台,來完成新微軟的彎道超車。

那麼,要實現彎道超車,微軟做出了哪些努力呢?下面小智君就從幾組數字來看下微軟的AI轉型和布局。

發力晶元,FPGA上的AI服務

隨著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一些軟體製造商正試圖調整自己的政策,尤其是在晶元領域。以谷歌為例,目前谷歌的一些伺服器里安裝了該公司內部專為機器學習而設計的張量處理單元(TPU),以便為其產品提供更好的動力和效率。與此同時,谷歌已經開始將這些晶元出售給自己的雲計算客戶使用。

另外,Facebook也做出了同樣的舉動。該公司最近表示,正在為其數據中心設計類似的晶元。換句話說,這兩個科技巨頭正在與旨在自主研發AI伺服器晶元的創業公司競爭,而這些公司去年總計獲得數億美元投資。但是,大舉投資此類晶元真的是對的嗎?微軟對此提出了質疑。

在會上,微軟公開建議那些希望得到長久發展的企業避開谷歌開發的晶元。該公司表示,如今,機器學習發展迅速,將現在的想法植入硅晶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硅晶元很快就會被證明功能有限且容易過時。

那麼,什麼才是有效的呢?這裡,就要講一下微軟正在宣傳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AI晶元了。為了幫助開發者更快地完成人工智慧計算任務,微軟還開展了一個名為Project Brainwave的項目,可以讓微軟數據中心的開發人員使用FPGA,其優點是即使被插入伺服器之後也可以進行定製。

另外,這是該晶元首次亮相於微軟的開發者大會。作為首批應用者,雀巢的醫療保健部門用它根據患者提交的影像信息分析痤瘡的嚴重程度,通過相關的軟體可以對圖像進行檢查從而推薦最合適的治療方法,並跟蹤其有效性。

另外還有電子產品製造商Jabil,這家在全球擁有超過90家工廠的公司,也是著名的蘋果供應商。該公司將部署微軟開發的軟體來檢查被工廠設備標記為有缺陷的電路圖版的圖像。Jabil項目經理Ryan Litvak表示,微軟的Project Brainwave項目很有吸引力,因為它可以快速處理圖像,但成本卻比現有的機器學習項目中常用的圖形晶元低得多。

說到快速處理圖像,這也是微軟認為該晶元擁有的優勢之一。微軟、亞馬遜、谷歌以及其他類似(如阿里巴巴)公司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晶元,從英偉達的圖形處理單元(GPU)到谷歌自主研發的張量處理單元(TPU)。與亞馬遜AWS或谷歌雲計算服務相比,FPGA將使AI模型的圖像處理速度更快。

此外,微軟稱,利用長期合作夥伴英特爾製造的商用FPGA,另一個優勢在於客戶企業將能夠在本地設置類似技術,而不再局限於在雲計算平台上。這是微軟為客戶提供更強靈活性服務策略的一部分。

Project Brainwave的負責人Doug Burger表示:「我們不希望通過使用FPGA來犧牲性能或競爭優勢,我認為我們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微軟將讓開發者直接接觸到晶元。」

雖然尚不清楚FPGA晶元的應用會有多廣泛,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希望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部署機器學習,由此,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驅動人工智慧演算法的競爭會逐漸加劇。當然,也不要認為微軟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力,只有晶元,接下來,小智君就帶領大家從數字的角度看看微軟在AI方面還有哪些最新舉措。

2500萬美元——AI for Accessibility

去年12月,微軟承諾向AI for Earth項目投入5000萬美元資金,這是一個五年期計劃,支持人工智慧的創建,以幫助減少氣候變化和提高作物產量。現在,微軟再下大手筆。

會上,微軟正式宣布將在未來5年內投入2500萬美元開發AI for Accessibility計劃,鼓勵微軟合作企業利用人工智慧改善殘疾人服務。這也成為Nadella口中大公司在推動AI時應該首先考慮的是構建一個有溫度的「道德AI」標準。

未來,AI for Accessibility項目將著重於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相關的三大領域:殘疾人士的工作、生活和人際關係。

據了解,該項目將由微軟的相關團隊運營,而運營團隊將由Jenny Lay-Flurrie負責,她將為開發者打造相應的工具,並幫助那些有意將人工智慧推廣給所有人的研究人員。

對此,微軟總裁Brad Smith在一篇博文中表示:「在過去三年里,隨著微軟的開發人員和工程師的成功,他們擴大的使命是為開發人員和全世界提供新的工具和支持。」

10%容錯率——Cortana「智能大腦」

這個有趣的情景演示實際上發生在微軟現場搭建的Meeting Room中。

一個360度的相機與麥克風矩陣能夠準確識別出所有的參會者,不僅如此,還能實時記錄與翻譯每個人說話的內容,並且幫助你提取出重點——那些需要有下一步的事項。一旦有人說出他將「Follow Up」,都會被微軟的會議系統自動記錄在案。

提升工作效率的是這個環節微軟試圖強調的重點,從這個角度來說,「開會」無疑是最適合的場景。

另外,在宣講Office 365的環節中,亞馬遜的登台成為一個讓人關注的事件。去年8月,微軟與亞馬遜宣布了兩家語音助手產品Cortana與Alexa的融合合作,Alexa用戶可以在自己的設備上使用Cortana,而Cortana用戶也可以召喚出Alexa。

現在,微軟又透露了更多:對著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說「Alexa,open Cortana」,即可使用Cortana的功能;並且可以在Windows PC上展示Alexa。微軟方面提到,整合仍處於測試階段。

4家中國企業——大疆、小米、華為和Roboo

在本次微軟Build 2018開發者大會上,同樣也少不了與中國企業合作這樣的中國元素。

大疆作為現場第一個Demo環節出場,並與微軟宣布達成了戰略合作。大疆發布了面向Windows的軟體開發工具包(SDK),並宣布選定Microsoft Azure智能雲平台作為首選雲計算合作夥伴。

基於此合作,開發者將可以通過開發原生Windows應用來遙控大疆無人機,實現自主飛行、實時數據流傳輸等功能。SDK還允許Windows 開發者整合併控制來自第三方的負載和機械組件,如多光譜感測器及定製的動作裝置等。

此外,小米、華為以及一家名為Roboo的中國人工智慧方案平台公司都出現在了Satya Nadella的演講當中。在語音語義識別的環節,小米與華為的設備作為實體產品展示了Azure AI的實時翻譯技術。

可見,中國企業在微軟Build大會中也佔據了相當的位置。

0成本打通手機與電腦

在大會上,微軟還發布了名為「Your Phone」的新應用,藉助這款程序可以實現手機和電腦的互聯,效果是在電腦上鏡像你的移動設備,由此,電腦用戶可以自由訪問手機的簡訊、照片、通知,發送網頁等,而且這款APP不僅支持Windows 手機,iOS/Android都能通用。

舉個簡單例子,保持連接狀態下,當你用手機拍了張照片,電腦上就立即同步到,無需解鎖手機再進行繁瑣地互傳操作。

88.5%——高水平機器翻譯

微軟在開發者大會上表示,在2018年1月份測試成績上,自家AI所代表的機器翻譯水準的閱讀性能可以達到88.5%的人類水平,而今年3月份的最新測試中,翻譯水準已經和人類水平不相上下。目前,微軟正在為其開發人員推出新的「語音設備SDK」和參考套件。

1024×1024——新一代Kinect感測器

此處需要注意,大家都很熟悉的Kinect並沒有消失,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在會,上微軟宣布了Kinect for Azure項目,Kinect被集成到了體積更小的硬體中,包括深度感測器、紅外感測器等,並且整合進了Azure AI平台。在Kinect的基礎上,該項目為開發者提供了新的場景。

新一代的Kinect感測器要比之前的設計小得多,深度感測器解析度達到1024×1024。這已經是Kinect的第四次更新,每次當微軟對Kinect進行調整時,應用場景就會發生變化,目前該技術已經被應用於HoloLens平台,而從今年開始,包括物聯網、機器學習將成為新一代Kinect感測器的舞台。

總的來說,此次微軟Build 2018開發者大會上發布的新技術很多,基本圍繞著AI、語音識別和AR,而這些都是微軟的優勢項目。與過去相比,微軟對外界的態度也更為開放,在自家的辦公應用中接入第三方的語音助手就說明了這點。

看來,為了抓住未來的發展機遇,微軟也押注了不少領域,就是不知道這個在科技領域屹立了幾十年不倒的巨頭,能否在變革中,讓傳奇繼續上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工智慧觀察 的精彩文章:

英特爾宣布AI:In Production項目,將人工智慧原型全面推向市場
阿里確認布局自動駕駛,BAT再度聚首競爭白熱化

TAG:人工智慧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