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嘆芸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嘆芸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嘆芸娘

浮生若

夢為歡幾何

有這樣一個女子,她沒有西施「沉魚落雁」的絕美容顏,也沒有李清照「人比黃花」的絕世才情,更沒有梁紅玉金山擊鼓的巾幗情懷。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一個一生在相夫教子、柴米油鹽的狹窄空間中輾轉騰挪的平凡女子。然而,她卻是魯迅先生眼中的「中國第一美人」,林語堂先生心中的「最可愛女子」。

一生「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先生吐個煙圈說:

芸,雖非西施面目,並且前齒微露,我卻覺得是中國第一美人。

淵博儒雅的林語堂先生手托青花茶盞輕言慢語道:

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林語堂先生甚至想穿越時空到「芸」家做客:「她只是在我們朋友家中有時遇見有風韻的麗人,因其與夫伉儷情篤,令人盡絕傾慕之念。我們只覺得有這樣一個女人是一件可喜的事,只願認識她是朋友之妻,可以出入其家,可以不邀自來和她夫婦吃午飯,或者當她與丈夫促膝暢談文學腐乳鹵瓜之時,你打瞌睡,她可以來放一條毛毯把你的腳腿蓋上。」

這個女人就是芸娘——清代沈復所著《浮生六記》的女主人公,沈復之妻,姓陳名芸,字淑珍。

「邂逅」這本《浮生六記》很偶然。陪小侄兒逛書店的時候,順手把它帶回家的時候,我沒有想到,這本書、這個女子會帶給我這麼大的感動和愉悅。2017年,我讀了大概二十本書,最令我心動、心醉的就是《浮生六記》。活了四十六年,一生遇人無數,最令我喜愛、欣賞的女子就是芸娘。

下面是我讀《浮生六記》時隨手發的兩條朋友圈:

有妻如此溫婉賢美,沈生之幸也!有夫如此情深體貼,芸娘之幸也!能得知世上竟有此神仙眷侶、鶼蝶佳偶,佳茗之幸也!

——讀《浮生六記》,其文字細膩傳神,優雅雋永,令人痴迷不已。若佳茗我生為男兒,非芸娘這樣的女子不娶也!

【浮生六記與蘿蔔排骨湯】

午後讀《浮生六記》,至芸娘香消玉殞篇,悲傷難抑,淚灑書卷,恐家人尋問,自倚陽台邊以窗帘掩面,泣不成聲。

一時之間正不知今夕何夕,身處何地,忽聞廚房傳來夫君呼喚「佳茗同志,排骨燉趴(趴,雲南方言,意為熟)了!」恍驚起回到現實,以紙巾拭淚,低頭入廚房加蘿蔔於鍋中,晚餐主菜為蘿蔔燉排骨一鍋,老少皆歡。

是為記。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通過「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六記,記錄了沈復大半生的點點滴滴,其中,最為世人樂道與艷羨的,便是沈復與其妻子芸娘的深摯愛情。

芸娘出生於詩書禮儀之家,四歲喪父,從小自食其力、當家做主,照顧母親和弟弟。她天性聰慧、勤奮好學,於「刺繡之暇,漸通吟詠」。自學詩文,亦能寫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種句子來,她與沈復(字三白)青梅竹馬,婚後伉儷情深,相敬如賓,共讀《西廂記》,巧辯李杜詩,趣啖腐乳鹵瓜,避暑「我取軒」,走月「滄浪亭」,生活過得極有情致。即使在寄居蕭爽樓中時,生活拮据,但芸娘巧手烹飪、「拔釵沽酒」,夫妻二人與友人三五成群,吟詩作對,快活自在,儼然一對「煙火神仙」。

其實,芸娘算不上美女,書中對芸娘的容貌描寫筆墨不多,但卻令人一讀難忘:「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可見,芸娘之美在於韻美,而芸娘的動人之處在於她的才思、情趣。她的儀態風韻,她的穎悟才情,她的率性真誠,每每於生活瑣事間不經意流露出來,在此羅列幾處:

藏粥待婿

芸暗牽余袖,隨至其室,見藏有暖粥並小菜焉,余欣然舉箸。忽聞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來!」芸急閉門曰:「已疲乏,將卧矣。」玉衡擠身而入,見余將吃粥,乃笑睨芸曰:「頃我索粥,汝曰『盡矣』,乃藏此專待汝婿耶?」芸大窘而去,上下嘩笑之。

趣啖腐乳、鹵瓜

余笑曰:「卿陷我作狗耶?」芸曰:「妾作狗久矣,屈君試嘗之。」以箸強塞余口。余掩鼻咀嚼之,似覺脆美,開鼻再嚼,竟成異味,從此亦喜食。芸以麻油加白糖少許拌鹵腐,亦鮮美;以鹵瓜搗爛拌鹵腐,名之曰雙鮮醬,有異昧。余曰:「始惡而終好之,理之不可解也。」芸曰:「情之所鍾,雖丑不嫌。」

男裝出遊

歸家向芸艷稱之,芸曰:「惜妾非男子,不能往。」余曰:「冠我冠,衣我衣,亦化女為男之法也。」於是易鬢為辮,添掃蛾眉;加余冠,微露兩鬃,尚可掩飾;服余衣,長一寸又半;於腰間折而縫之,外加馬褂。芸曰:「腳下將奈何?」余曰:「坊間有蝴蝶履,大小由之,購亦極易,且早晚可代撤鞋之用,不亦善乎?」芸欣然。

巧編活花屏

余與芸寄屆錫山華氏,時華夫人以兩女從芸識字。鄉居院曠,夏日逼人,勞教其家,作活花屏法甚妙。每屏—扇,用木梢二枝約長四五寸作矮條凳式,虛其中,橫四擋,寬一尺許,四角鑿圓眼,插竹編方眼,屏約高六七尺,用砂盆種扁豆置屏中,盤延屏上,兩人可移動。多編數屏,隨意遮攔,恍如綠陰滿窗,透風蔽日,紆迴曲折,隨時可更,故曰活花屏,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隨地可用。此真鄉居之良法也。

關於旅行,芸娘和夫君有過這樣一段閑聊:

沈復:惜卿雌而伏,苟能化女為男,相與訪名山,搜勝跡,遨遊天下,不亦快哉!

芸娘:此何難,俟妾鬢斑之後,雖不能遠遊五嶽,而近地之虎阜、靈岩,南至西湖,北至平山,盡可偕游。

沈復:恐卿鬢斑之日,步履已艱。

芸娘:今世不能,期以來世。

沈復: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

芸娘:必得不昧今生,方覺有情趣。

在書中,這樣的趣事比比皆是。作者生動率真的文字,全無雕琢藻飾痕迹,雖是文言文,但淺薄如我,也完全不需翻譯就能讀懂,輕聲吟誦,唇齒生香,時時莞爾,忍俊不住。

但生活終歸不只風花雪月、詩情畫意,芸娘的結局令人痛惜。中年喪子、紅顏早逝,令人唏噓。

掩卷之餘,對芸娘,我心中有十二字:可愛可惜、可羨可嘆、可佩可憐。

芸娘的可愛毋庸置疑。芸娘對中國文學史雖談不上精通,卻很能說出一點道道來。「司馬遷、班固博大,韓愈雄渾,柳宗元峻峭,歐陽修跌宕,三蘇雄辯……」古文大家盡在她的胸中。她對李白、杜甫的點評也很精當:「杜詩錘鍊精純,李詩瀟洒落拓」,「格律謹嚴,詞旨老當,誠杜所獨擅;但李詩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愛。」以致於沈三白笑稱她「乃李青蓮知己」。一個女子,既聰慧秀美,賢良淑德,且能在柴米油鹽的瑣碎中保持著內心的詩意和情趣,這樣的女子,如何不可愛?如何不令人珍惜?

芸娘的婚姻是令人羨慕的。她嫁了一個自己深愛對方、對方也深愛自己的男人。在封建社會,他們倆能在婚前自由戀愛,婚後有共同的情趣愛好和價值觀,伉儷情深、兩心相悅,人間之樂,莫過於此。這樣的婚姻,實在令人羨慕。但他們的婚姻最終因芸娘的早逝而無法白頭偕老,又怎不令人唏噓嘆息?

芸娘的品性是令人佩服的。她雖然生活在封建禮教嚴苛的時代,但她敢於突破樊籬,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為了到水仙廟去參加廟會,她大膽地女扮男裝,並「攬鏡自照,狂笑不已」,勇敢中帶著天真。芸娘對愛情忠貞不二,貧賤不移。沈復是一個寒士,做過幕僚,經過商,但都不成功,一生拮据窘迫,而芸娘因為女扮男裝隨夫君出遊,失去了公婆的歡心,夫妻二人被逐出家門,寄居在朋友家。顛沛流離的生活並沒有磨滅芸娘心中的詩情畫意,芸娘於苦中作樂,「拔釵沽酒」,把貧困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全無「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悲涼。這樣的女子,豈不令人欽佩?

但同時,芸娘也是可憐的。她陷入了封建大家庭難以理清的複雜關係之中。她的公公和丈夫在外地習幕(官場里做幕僚),公公要她代婆婆寫信,但一來二去竟產生了誤會,婆婆怪她捏造謊言,公公怪她措辭放肆。她被逐出家門,輾轉流離、受盡磨難,經受了喪子之痛。為了取悅夫君,她絞盡腦汁想給沈復納一個妾,結果看中了名妓溫冷香之女憨園,後來憨園被有權有勢者奪去,芸娘竟然大病一場,卧床不起,形銷骨立,芳華早逝。這樣的身世和結局,豈不可憐?

掩卷之餘,我還想:如果芸娘生在當今這個時代,也許會更幸福一些吧?至少,以她的勤奮和天賦,她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不用隨夫漂泊,窘迫一生。她可以不受束縛,自由自在,不會因女扮男裝上街一趟就不見容於公婆。在現代婚姻制度下,她可以獨享夫君的愛情,不用絞盡腦汁委曲求全、為夫納妾。她的聰慧、才華、情趣,會讓她受到更多人的喜愛,獲得更優渥的生活,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但如果真的生活在這個時代,芸娘還能遇到一個像沈三白這麼懂得她、欣賞她、愛惜她的好男人嗎?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保護得了婚姻,卻保護不了愛情。在這個崇尚金錢、講究速度、日新月異的時代,「從前慢」里的愛情已成為奢侈品,有誰還會慢下腳步陪芸娘一起吟詩作對、夜讀西廂,然後再把這一切點點滴滴用心記錄下來,成為千古流傳的篇章呢?至少,四十六年來的經歷告訴我,這樣的男人不會再有了!從這一點來說,芸娘生活在那個時代,是幸運的。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世間已無芸娘,浮生恰如一夢,徒留我這個痴心人空自嘆息。

佳茗完成於2018年5月5日晚

品茗齋

讀書 記錄 分享

長按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齋 的精彩文章:

TAG:品茗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