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讀書有三階段,人生有三境界

讀書有三階段,人生有三境界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文/江徐

書海浩渺,單單在古典文學裡暢遊一番,縱觀細讀之下,描寫讀書感悟的作品就有很多,抒發人生感慨的唐詩宋詞更是枚不勝舉。

透過讀書方式,看待人生境界的詩文,要屬張潮寫得最有意味。

張潮,清代文學家,出生富貴之家。身為官二代,他並不像別的紈絝子弟那樣追求物質享樂,耽戀於吹牛泡妞逗蟈蟈。他性情沉靜,清心寡欲,不愛社交,喜歡將時間用來與同道中人飲飲酒、品品茶、寫寫詩。

他寫過一本隨筆格言文集,書名叫作《幽夢影》。在其中,記錄了不少關於讀書的切身感悟,。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這一句: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

皆以閱歷之淺深,

為所得之淺深耳。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一本書,就像天上一輪月。如果站在窗戶背後,只能從縫隙里窺見月亮一小部分,不能見得全貌。我們小時候讀書也是如此,厚厚一本書,翻過去,裝腔作勢也好,求知若渴也行,最終也往往只是一知半解。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當你走出房門,站在庭院中,抬頭仰望,就能望見明月當空,一覽無餘。同一本書,不同年齡去品讀,定有不一樣的收穫。人到中年,倘若再去翻一翻之前看過的某本書,很可能會有別樣的收穫。

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如果在庭院石台坐下,一個人靜靜地呆一會,心神寧靜。此時,不僅可以望月、賞月,還能在心裡玩味著皎潔月光。人生行至暮年,再去讀書,不僅對書中內容瞭然於心,如果胸懷豁達,還能以把玩的心態享受其中。

同時讀書,甚至同一本書,不同人生階段,引發不同感悟,進入不同境界。

為什麼會這樣呢?

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讀書,尤其是讀那些「閑書」,其實是帶著自己的人生閱歷,漫步在別人的文字。有時候,品讀別人的故事,流淌自己的眼淚。

人生閱歷越深厚,從書中領悟所得就越多;人生閱歷越淺薄,從書中領悟所得就越少。

錢鍾書曾說:「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是個郵差。」行萬里路的好處在於不斷積累閱歷。

心田為簡,一筆一划,一行一頁,用雙腳與雙眼記錄成書。行走得越遠,閱歷之書越厚。

再厚,不去讀,它永遠靜靜地關閉在那裡,封面為天穹廬,封底為平原。通過讀書,通過去感悟和思考,才能使之懂得、消化之前形形色色曲曲折折的閱歷。

陸遊詩云:「游山如讀書,深淺皆可樂。」他說,游山其實和讀書一樣,不管深淺如何,都有樂趣可得。這些個樂趣,應該就是張潮所喻的窺月、望月、玩月——樂在其中。

書籍即人生,讀一本書即品一種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境界,不管怎樣的境遇,都值得體驗和感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像宋人一樣有品位地生活
老子和孔子的對話,流傳百世的千古智慧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