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沒有哲學

中國沒有哲學

反觀中國,從歷史記載來看,約三千年前的周公時代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孟老莊,整個社會的主流思想意識上缺乏對數學和邏輯的重視,這與中國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優越有關,老百姓靠天已有飯吃,依靠農耕種植容易養活自己。黎民百姓安土重遷,社會需要的是維持這種生存狀態的手段,所以,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創造性地發明了適宜於中國社會的五倫關係思想學說體系,主要靠倫理道德建設而非刑法警察來維繫家庭和社會的穩定發展。至於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天人合一為基本指導方針,人當適應自然而非圖改變自然。從中國社會兩千多年的具體實踐和孔子家族的延續來看,只要我們承認人類的存在為第一重要,就不得不承認儒家思想學說體系正麵價值的無可替代。當炎黃子孫、華夏兒女於公元前後終形成漢民族的同時,儒家思想學說體系也基本同步成為中國人的主要人生觀和價值觀。

漢民族成形以來直到歐洲人開始進入大航海時代和進行工業革命這約一千五、六百年的時間裡,中西方人包括美洲人和非洲人都是各自獨立存在,互無往來。全世界不同的文明體系分成了幾大塊,主要以海洋為界。今天,籠統地分為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各大文明體系都產生了自己獨特的物質文明成果,精神文明方面則只有中國、印度和古希臘成形,稍後是天主教獨樹一幟,再往後幾百年是伊斯蘭文明產生並做大。總體而論,中國文明相對領先。幾千年歷史的中國自然而然出現過總數不少的科學家和技術創新者,否則也出不了四大發明。祖沖之(429-500)的圓周率值領先世界逾千年;二十四節氣對天氣進行預報不輸今天的天文學。但是,無論如何,中國人講數學、觀天象、求科學、學技術僅限於求生存基本夠用,主觀意識上沒有改造大自然為己所用的願望,偶有這樣的人出現也是影響相當有限,成不了大氣候。總之,一切不偏離天人合一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普遍地,今日中國人在科技上的成就以能夠接近靠攏歐美先進即可。以中國知識界一直以來的對科學、哲學和宗教的理解,以及政府對教育的思路來看,未來也必然如此。科技方面偶有單項一時領先,即舉國上下大吹特吹。根本上,中國人弱於創新而長於模仿。中國人的模仿能力強源於「三人行,必有我師。」之類的存在於每個人潛意識中的儒家思想。

創文化,管窺之見,求同存異,合文化眾

中西合一,自成一體,戒尊去薄,但求字公

維納斯家私---締造一流奢華典範!!! 精緻生活從傢具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思靜想 的精彩文章:

TAG:閑思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