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土黑石 藍天雁:冉茂福散文詩集《雪落村莊》淺讀

白土黑石 藍天雁:冉茂福散文詩集《雪落村莊》淺讀

村莊抒情與拷問的三重維度

——冉茂福散文詩集《雪落村莊》淺讀

白土黑石 藍天雁

出席第二屆中國烏江文化論壇期間,讀到印刷裝幀精美的《新世紀烏江作家叢書》,甚是喜愛。其中,冉茂福先生的散文詩集《雪落村莊》更讓人愛不釋手。之前,曾讀過一些冉茂福的作品,神交已久。《雪落村莊》全書分三個部分,分別是上部《風吹高原》、中部《雪落村莊》、下部《守望村莊》。詩人用散文詩寫作方式,以不同的身份,從多個維度,對村莊鄉愁進行了抒寫與拷問,對當代淪陷的村莊進行了深刻的全面的抒寫,對失落的鄉愁進行了深刻的展示與拷問,並表示出深深的憂慮。詩人展現的對村莊的熱愛之切,對鄉愁失落之憂,深深打動人心。

冉茂福是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一位詩人,他出生在鄉村,成長於鄉村,對鄉村的人和物有著深刻的了解,對生活在鄉村的人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感同身受。對鄉村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花一石,日出與日落,鳥叫與蟲鳴等等,都有著深刻的記憶與感情,對村莊有特殊的情結。這成了他散文詩寫作靈感的重要源泉。當他身處城市,再次返回鄉村時,鄉村的變化無形地撞擊著抽打著他的心靈,鄉村淪陷了,鄉愁淪陷了,他把這種強烈的對立情緒訴諸筆端,他從眾多切入點展開描述、想像、挖掘、升華,一篇一篇動人優美的散文詩誕生了,他寫出了特殊地域,獨特民族文化底蘊的散文詩篇。

「鄉村是一個文化的、心理的和哲學的概念,而不僅僅是地理的、經濟的概念,它既包括風光、風情、風俗等物質與非物質的客體存在,也包括主體的故鄉情結、鄉土意識、民族意識和家園意識的精神指向。」(喻子涵語)可是,隨著城鎮化改革,鄉土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社會發生巨大變化時鄉村的沒落與衰敗,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觀念與情緒。冉茂福一直關注著這一進程的變化。生活在烏江流域沿河土家族的農村農民的物質生活的艱辛和精神情感的痛苦,溝壑叢生的塬、溝、峁、梁,短缺的飲水條件、荒瘠的土地、偏遠的地理條件,苦苦掙扎求生的留守老人兒童,破敗落後的農村,在詩人筆下得以呈現。詩人以自己的方式為農村代言,通過具有先鋒性的銳利視角,透視解析中國鄉土的種種現象。由對鄉土的簡單描述、讚美、迷戀,到轉向對農民內心情感流漏、對落後現狀的質疑和無奈。他的散文詩寫作呈現出深刻的情感指向,這就是鄉愁。

應該說,沒有哪一種情感,有鄉愁那樣令人魂牽夢繞,以抒寫鄉愁為主題的古今詩文更是數不勝數,把鄉愁上升到文化的、哲理性的思考,並賦予鄉愁之詩以社會意義的作品,是難能可貴的。鄉愁,在當代中國,不僅僅包含傳統的思鄉之愁的內涵,更是現在這個時代的憂鄉之愁,這種鄉愁以一種深刻的憂患意識大面積地蔓延。它意味著處於當代中國社會中的人們,對於代表著傳統精神的鄉園遭遇種種破壞,以極快的速度走向消亡的深刻憂慮。這種憂患意識,緣於人們耳聞目睹那些古老而又寧靜的村莊,被代表著現代文明的機械所碾壓,素樸傳統生活方式被光怪陸離的現代生活方式所剷除。《雪落村莊》對鄉愁這一主題的寫作無疑帶給了人們更多的思考。

詩人以返回者的熱愛,關切村莊的天地人。作者長期生活在農村,當他移居城市之後,一次次的返回,他觀察到了鄉村的變化。詩人為何如此關切家鄉村莊的這些變化呢?這很容易理解,就是源於詩人對村莊的熱愛。誰也無法擺脫自己來時走過的路,從故鄉村莊走出來的我們,每個人身上已經刻下了故鄉的烙印,即使已經被城市馴化了多年,這些烙印卻仍然頑固地存在著,故鄉村莊更隱秘地存在於觀念之中。

同樣,詩人也擺脫不了這種鄉村鄉愁情結。中國的現代化發軔,由於抱有甚至迷戀極端化的進步和進化理念,所以鄉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費孝通的《鄉土重建》一書,刻畫了這一慘烈的過程。由於我們相信鄉村是落後的,城市是進步的象徵,因此鄉村原有的維持系統自然要被摧毀掉。當他發現記憶中的原鄉那種美麗正在消失,內心必然經受著難忍的煎熬和焦急。他要疾呼,用他最擅長的散文詩寫作,喚起民眾的警醒。

「曾經喧囂的鄉村,退到了歷史的背後;/曾經牽手的月影,化作了無形。/在廢墟的暗影里,滄桑的面孔、化石般的皺紋,還有一滴濁淚。/鄉村的角落,老人、兒童與狗酣睡。」(《荒涼的田野》)這是描寫村莊的一組鏡頭,月影、面孔、老人、兒童、狗。這種情景無疑是荒涼和無奈的。

「而山坡上成群的雲追逐,衰敗的野草瘋長,岩石下一隻遺留的巢如千年之化石,驚栗、彷徨、孤獨、無助。//鄰家大嬸張著嘴,迷茫的眼裡沒有表情,如山後乾枯的荷塘殘留時空的清香。」(《如花開放的風走過山坡》)土地野草的表情成了人的表情與情緒,孤獨,無助。

「牛、羊、驢以及啃草的馬無精打采,它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伸向大山的路》)寫牛、羊、驢,何嘗不是在隱喻人呢?

生活在鄉村的農民,他們的生活時常牽動著詩人的心。詩人無論是回望過去還是面對現實,無論是仰視、直視還是俯視,無論是直抒胸臆還是朦朧隱喻,都深切關注著村莊,追憶過往或者感慨當下。一次次的返回,詩人用空靈、沉鬱的筆墨,抒寫著村莊的變化。對村莊天地人的關切,貫穿於《雪落村莊》的全部篇章。

詩人以在場者的悲憫守護走失的鄉愁。面對不斷陷落的村莊與鄉愁,詩人看在眼裡,痛在心裡。詩人以在場者的身份,對原始的鄉村風情在現代化的排擠和壓迫下逐漸消失,農業文明急極蛻化,與農民和農村生活息息相關的詩人的精神世界面臨了巨大的困境。詩人試圖通過批判或歌頌的方式,喚醒人們的關注與內醒。詩人在《山坡上,流淌憂傷的歌謠》寫道:

「枯瘦的村莊,令陽光的微笑苦澀。顫慄之手揭不開新娘朦朧的面紗,如一段乾枯的河床、如荒灘上孤獨的鵝卵石,夢一般迷茫的眼睛啊。

失去滋潤的村莊,布滿了煙塵。

曾經迷一般的村莊,正向現代蛻變。

有誰能站在時代的額頭,唱一曲喚醒村莊靈魂的歌謠?」

這是詩人在目睹村莊的銳變後,發出的概嘆。象徵意蘊的運用表現出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無奈。而詩人在懷念過去鄉村的美好記憶時,他寫了稻草人:「你的虔誠你的堅守是緣於對大地的思念,用一生的代價來裝飾天空的風景,鄉村的愛情點綴夕陽無邊的山色。」當這種變化陷落時,他寫道:「孤獨而漂泊的靈魂,行走在石頭的內部,一束束的磷火在奮力燃燒,逶迤而去。我的寂寞與憂傷,在鄉村的山頭開放。/我只想做你的稻草人,默默地守望。」

詩人在通過對比,寫過去的美好,來表達對現在的失望。他筆下的農村生活圖景宛如一副恬靜的風情畫,鄉情淳樸,與世無爭。《守望鄉村》《行走與仰望》《烏楊》等,這些篇章詩人以敏銳的視角來觀察鄉村,通過細膩而富於情感的筆觸描繪沿河大地,使人們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了一個溫情的村莊、美好的村莊。而這樣抒寫的目的,就是想喚起人們的鄉土鄉愁意識,讓人們更多的關注這種變化。

詩人以突圍者的思考找尋鄉愁之根——鄉村文化。寫鄉村的各種景物,寫天地人,歸根到底,是要寫出鄉愁之根,鄉村的文化。鄉愁作為一種文化記憶,它所表達的或者是憂國憂民的情感,或者是對於漂泊動蕩生活的感受。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崔顥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蘇軾的「此心安處是吾鄉」等。都生動地表達出了古人悠悠不盡的思鄉感受。

鄉愁對於現代化進程中的人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這是一種對已經逝去的文化歲月、生活方式的追憶、留戀和緬懷。人是一種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時空中漸漸積澱成為一種文化記憶。從農村進城後,但人的鄉村文化記憶卻不能連根拔起。鄉愁就是我們串聯起生命之流、體悟生活真實的最恰當方式。如果說傳統意義的鄉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鄉村場景、人物和故事的話,現代意義上的文化鄉愁的所指則是一種具有人文意味、歷史情懷的文化象徵。

這裡不得不談到詩人寫作的鄉村情懷,實則就是文化情懷。「情懷」是文學中抽象的學術概念,是一種典型的「虛擬題材」,在文學創作中具有抽象意義或蘊含深邃的主觀思想和道理的哲學命題,往往需要通過「化虛為實」、「以實表虛」的具象描繪方式,獲得對虛擬情感的現實捕捉,其「情懷」所具有的獨特文化氣質也是成為作家爭相傳達的情感之一。事實上,我們看到過許多寫鄉村題材的文學作品,沈從文、莫言等,無疑是寫這種題材成功的佼佼者。他們將個人意識和存在意志悄然流露在作品中,宣洩對故土、鄉情、懷舊、民生、風俗等身邊景物事物人物的關懷,將自身的視角關注轉入對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觀照,這是一種文化氣象,就是人們常說的「鄉土情懷」。

《雪落村莊》無疑是深刻地寫出了這種情懷。寫烏江、寫土司、寫烏楊,寫土家族山歌,寫土家古墓,寫土家哭嫁,等等,寫出了深刻的地域鄉村文化。這種抒寫,是優美的、空靈的、厚重的,是打動人心的。

《雪落村莊》中的詩章,常常讓人在回望村莊中冷靜思考,在現實生活中難離糾結與疼痛,家鄉的一切,是詩人筆下揮之不去的鄉愁,他的內心觸摸鄉村的堅硬與柔軟,他的目光悉數鄉村的年輪與厚重,他的感官觸及鄉村的味道與溫度。鄉愁,是關於泥土、陽光、老屋、莊稼的全部,鄉愁縈繞的田園,有母親種的菜地,有父親打的糧食,有土家山歌,有土司遺址,是詩人永遠夢牽魂繞的鄉愁情結。

【作者簡介】

白土黑石,原名朱華棣,1967年生。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廣東省散文詩學會會員,地方作協會員。作品散見《星星.散文詩》菲律賓《商報》《南方日報》等報刊及網路平台,出版過文學作品集。

藍天雁,本名朱華燕,70後。曾在《詞刊》《中國詩歌》《星星》《飛天》《作品》等200多家刊物發表過作品。獲小獎數十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等。喜歡行走,遊歷四方。微刊主編。著作數種。

訂閱:可點擊本文標題下方的「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鏈接直接關注,或掃描「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二維碼,或加微信公眾號:zgswsyjzx。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 的精彩文章:

龐 娟:開封漫筆

TAG: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