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教師通宵批卷猝死的背後:用生命來換套房子到底值不值?

教師通宵批卷猝死的背後:用生命來換套房子到底值不值?

我們時不時就會聽到一些新聞報道,

最近某某IT公司、某某醫院、某某金融公司,

又有人猝死在工作崗位上。

這些猝死的精英們,年齡一般都集中在30-50歲,

而且都有一個共同點:

死者往往在死前一周有過重的工作任務或過大的心理壓力。

不知什麼時候起,

這「過勞死」也成為了我們上班一族潛在的死神。

教師通宵批改試卷猝死 其妻申請工傷獲法院支持

海口瓊山中學教師馮芳弟,

在2011年11月15日晚,

由於連續兩夜,評完兩個班學生的數學試卷之後,

在次日因突發心肌梗塞而死亡。

其妻子為此希望申請工傷,

然而當地人社局不予認定,雙方多次上訴。

近日,最高法裁定駁回海口市人社局的再審申請,

支持馮芳弟認定工傷。

過勞死,究竟有多可怕?

對於過勞死這個詞語,

最早可追溯到上個世界七八十年日本經濟繁榮時期。

很多時候,過勞死是由於慢性疲勞綜合徵發展而來,

有些潛在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消化道疾病等,

會容易被疲勞誘發和加劇,從而最終導致「猝死」。

人體就像一個彈簧,而勞累就是外力。

若勞累超過極限,又或者持續時間較長時,

人體這個彈簧就會發生永久性的變性,

甚至會斷裂,導致老化、衰竭以及死亡。

而慢性疲勞綜合征,其原因和癥狀都表現複雜,

因此也無法通過實驗結果來診斷。

因此,若沒有被診斷和及時處理的病例,

很有可能就會發生「過勞死」的危險。

什麼人最容易會「過勞死」呢?

在這些過勞死的案例中,

我們發現一個特點:死者都是處在高度且緊張的工作環境。

因此,若是處在以下類似的危險人群,那就得需要謹慎:

第一,有事業心的人,尤其是稱得上「工作狂」的人;

第二,超時間工作者,以及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的人;

第三,自我期望高,且容易高度緊張,

幾乎沒有休閑活動與嗜好的人,

第四,有遺傳早亡的潛在疾病,但自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的人等。

我就處在這樣環境,我總不能把工作辭了吧?

由於目前職場競爭劇烈,工作效率要求不斷提高的現狀下,

疲勞和壓力似乎不可避免。

那麼究竟該如何應對「過勞死」的風險呢?

第一,該休息的時候還得休息

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會勞累。但如果你有持久或反覆發作的疲勞,持續在6個月以上;又或者根據病史、體征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勞的各種器質性疾病,那就需要立即休息。

第二,主動休息,盡量按照生物鐘作息

若睡眠節律被打亂,那麼人承擔的壓力也就加大,疲勞也更容易發生。即便是需要上夜班,也盡量讓作息制度穩定,有利於身體的適應,盡量每日三餐進食,強化三餐營養,避免暴飲暴食以及高油高鹽飲食。

第三,定期體檢,積極運動

目前醫學也將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這5中疾病,歸列於「過勞死」直接促成,因此要想減小過勞死的發生概率,那麼就需要積極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定期身體健康,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準確把握可以避免承擔超過身體承受能力的工作任務。另外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勞逸結合,保持休息。

第四,及時梳理情緒,保持愉悅

不僅是生理疲勞而導致,心理性過勞的危害咱們也不可小覷、當一個人出現焦慮、苦悶時,其人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就會降低,因此,要想應付高強度的工作,那麼就需要保持心情愉悅,及時排除負面情緒。

對於過勞死,

也許因實際經濟條件以及客觀因素讓我們無法避免。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保護好自己。

即便「不幸」生存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中,

也需要盡量抓緊每一分可以休息的時間。

這人生物無非就這三個心愿:

吃的下飯,睡得著覺以及笑得出來!

若命都沒有,還談什麼詩和遠方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別小看消化不良!這種胃病已經折磨了1.2億中國人沒法好好吃飯!
喪親之痛如何走出?陶虹自爆隱退多年的秘密,這幾點是走出陰霾關鍵!

TAG: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