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療+人工智慧前景可期:與醫療機構深度融合是關鍵

醫療+人工智慧前景可期:與醫療機構深度融合是關鍵

在科幻大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晨起,窗帘會自動打開;

語音下指令就能啟動電視;

機器人會根據指令設定做早餐或是做其他家務;

甚至機器人還能為主人做身體檢查……

GIF

這些美好的事情其實並不遙遠,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從製造業、智能家居、交通,教育到醫療,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已經不斷在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並釋放出更大的社會及商業價值。

當前,人工智慧作為全球醫療領域發展的突破口被寄予厚望。近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三次國際醫療器械監管機構論壇,也專門就「人工智慧醫療器械」進行了研討。

醫療人工智慧,路在何方?

業界普遍認為,醫療人工智慧能否與醫療深度融合、產學研用全方位推進才是決定這股浪潮是成為泡沫還是引領行業變革的關鍵。

圖為北京友誼醫院放射科讀片室內,影像醫生利用人工智慧CT肺部輔助篩查系統對患者的肺內病灶做篩查分析。

臨床診斷呼喚人工智慧

近日,記者在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友誼醫院放射科看到,整個候診區座無虛席,連走道里也站滿了患者。

「我們應該是朝八晚五,但即使中午不休息,大部分醫生每天也都要晚上七八點鐘才能下班。」科室主任楊正漢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醫院的影像科醫生人才短缺,每位影像醫生的工作負荷都特別大。「尤其是去年4月8日醫改降低影像檢查價格以後,以我們科室為例,每天的CT量,從400例增加到600例,由於設備和人員都沒有增加,這意味著每名影像醫生的工作負荷增長了50%。」

「如果能通過人工智慧替代一些重複性診斷,那就能極大地降低醫生的工作負荷,進而提高診斷質量。」楊正漢表示,以肺結節排查為例,病人在醫院做完檢查以後,如果能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把所有的肺部結節都發現並標識出來,即使不能判斷良惡,也能節省影像醫生約三分之二的閱片時間。

據了解,現在的人工智慧產品,尤其是在醫學影像方面,已經有一些自動識別、信息提取功能,可以提取一些人眼難以分辨出來的東西。雖然不能代替醫生,但有的已能提供一些醫生難以察覺的輔助信息。

雖然國內大型三甲醫院放射科與國外發達國家醫院的水平相當,但從全國範圍看,放射科平均水平卻不容樂觀。對此,楊正漢表示:「無論是替代醫生簡單重複勞動提高診斷質量,還是提高基層醫院診療水平,甚至可能幫助專家級醫生進一步提高對疾病的認識,醫療領域都值得人工智慧深度介入。」

賦予人工智慧醫學基因

據介紹,目前醫學影像人工智慧產品的準確率,在不同的器官和病種中表現不盡相同。以當前較為成熟的肺結節篩查,尤其是肺結節檢出來說,人工智慧的診斷水平不亞於一個成熟的放射科醫生,差不多能達到主治醫生的水平。但是,從臨床研究來看,還存在著解釋性差的問題,即輸入的數據與輸出的結果存在相關性但卻不能用因果邏輯來解釋。

零氪科技CEO張天澤坦陳,解釋性差放在其他領域還有接受的可能,但放在醫學領域,則意味著很大的醫療風險。

張天澤表示,對醫療領域人工智慧解釋性差的問題,目前業內通常採用兩種解決思路:一是引入醫學專家對相關性的因果關係做進一步分析研究,賦予醫療人工智慧產品醫學基因,相當於對人工智慧輸出的結果的因果關係提出假說,由臨床專家和技術公司一同找出邏輯關係。二是引入大量真實的臨床案例,並利用這些案例對結果進行解釋,從而提供感性的解釋,讓醫生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找到成功治療案例的感覺。不過,這種感性的解釋也對人工智慧技術公司提出了掌握的具體案例要具有可重複性和學科前沿性的要求。

「無論哪種解決思路,醫療人工智慧都必須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需要有更多頂尖臨床專家的參與和更多高質量、維度足夠豐富的臨床病理數據。」張天澤認為,單靠人工智慧公司技術驅動,沒有醫學人員參與產品開發設計,沒有大量的臨床實驗項目和臨床認知,產品就不可能在真實的醫療場景中應用。

對此,楊正漢高度認同:「只有醫生參與,尤其是高級別醫學專家參與,才能把臨床真正所需的人工智慧產品做得更符合現實需求。」

「實現醫療人工智慧產品落地沒有任何捷徑和竅門。」推想科技營銷總裁席渭齡表示,推想科技在研發人工智慧CT肺部輔助篩查系統初期,就紮根於醫院,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上海長征醫院等醫療機構密切合作,並在產品迭代、優化的過程中,與醫療機構共同確立了產品標準,探索魯棒性、易用性和安全性的完美結合。

研發和臨床亟須深度合作

4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從人工智慧應用等方面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服務相融合。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從原始動力來看,中國的醫療人工智慧發展前景可期。因為中國有更好的政策支持,有更大的數據來源,加上中國的醫生對人工智慧產品的需求,所以創業公司也願意加大投入快速研發產品。

「對於大型三甲醫院和大學的附屬醫院來說,醫療人工智慧是當前科研工作中很重要的內容,我們非常重視與企業的科研合作。」楊正漢表示,目前北京友誼醫院就承擔了多家醫療人工智慧產品的臨床研究項目,並與首都醫科大學磁共振學院聯合承擔了多項科研項目。「如果人工智慧公司在技術能力和產學研用合作方面推動力度大的話,雙方的合作力度也會加大。」

據楊正漢透露,雖然目前大多數與人工智慧公司合作的醫院都沒有進入實質性付費階段,但如果有真正通過國家監管部門審批的、臨床應用表現優秀的產品,相信很多醫院都非常願意購買。對於醫院放射科來說,影像設備是成本比重大頭,而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醫生的勞動力成本,因為影像學醫生都是高學歷、高職稱人才隊伍。以北京友誼醫院放射科為例,31個影像醫生中,有21個醫學博士,其餘的也全部為碩士。

「如果我們不需要這麼多人,或者同樣的人員配備卻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如投入到科研中創造更大的價值,無形中將為醫院節約資源。」楊正漢稱,「人工智慧產品的應用能夠配合醫生提高診斷水平,降低工作負荷,憑著這兩點,我個人認為值得去為它埋單。」

文/《中國醫藥報》記者 張小岑

新媒體編輯:張盼盼

統籌策劃:劉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醫藥報 的精彩文章:

葯膳,要善!你對葯膳了解多少?
「一帶一路」拉動食藥行業新發展

TAG:中國醫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