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古詩聯想到濮院寺觀

從古詩聯想到濮院寺觀

「寺」字加上個「言」字旁,就是「詩」字了,從字形上聯想,詩詞應該和寺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種說法可能有點牽強,但在古詩詞中也確實有大量描寫寺院道觀勝境的佳句妙文。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詩人在遊歷名山大川、古剎道觀後有感而發,一陣感嘆和遐想後,留下一首又一首千古流傳的詩句。同時,那些美崙美奐的詩句,又使這些寺院更加聞名遐邇: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唐?常建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唐?王維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唐?白居易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唐.李白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唐?王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唐?杜牧

天台山下寺,冬暮景如屏,樹密風長在,年深像有靈。

——唐?劉昭禹

但流傳最為廣泛,達到家喻戶曉程度的要數那首《楓橋夜泊》了: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以一首詩成名的唐代詩人張繼,如果沒有這首《楓橋夜泊》的話,他可能就此註定要默默無聞了,也不會成為歷史上眾多知名詩人中的一員。假使沒有這首《楓橋夜泊》,時光倒流千年,沒有人會知道張繼是誰?

據說當年的張繼是個落魄書生,那天登進士後銓選落第的他心情沮喪,夜泊楓橋邊。如果不是因為那晚有點失眠,那落月、霜天、漁火、石橋、古寺、鐘聲、孤舟,使他的思緒如脫韁的野馬,否則中國浩瀚無垠的詩詞海洋里就必然會少了這麼一首絕品好詩。

當然,這首膾炙人口的羈旅詩也成就了蘇州城外那座本不顯眼的寒山小寺,本不可能如此名聲在外,有如此旺盛的香火,也不可能有如此眾多的日本人來頂禮膜拜,也不會讓他們聽到那鐘聲時淚流滿面了……

這首耳熟能祥的唐詩,不由我聯想到濮院古鎮的香海寺和翔雲觀的詩緣。

本鎮的東南名剎香海寺和與蘇州玄妙觀、烏鎮修真觀齊名的江南三大道觀之一的翔雲觀,雖然沒有如李白、王維那樣的詩界「大腕」來此誦詩,也沒有留下如「楓橋夜泊」那樣婦孺皆知的佳作,但寓居濮院的名儒宋濂和本土文人沈梓留下的美麗詩篇,讓當年寺觀的勝境定格在他們的詩文中,讓後人能感受到當年的香海寺和翔雲觀那宏偉、巍峨、肅穆、華麗的身影。

宋濂,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當年寓居濮院時,游遍濮院各處名勝,有感而發寫下「濮川八景」詩組。

「濮川八景」之首的《福善翠冷》一詩全文如下:

太古煙霞錯綉楹,

拍天蒼翠纈虛明。

擘開千佛無文印,

不似空題雁塔名。

福善寺是香海寺的前身,在元至大元年(1309)由濮鑒捨出自家宅院建成,佔地28畝,四面環水,幽雅清靜。天王殿、大雄寶殿氣勢巍峨,那鐘樓上的巨鍾一響,方圓百里的百姓都能聽到那宏亮的鐘聲。大晴天登上寺院內的千佛閣,能清晰地眺望到南邊硤石東山上的寶塔。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7月,康熙皇帝赦賜福善寺為「香海禪寺」。「香海寺」的寺名在後來遠遠地蓋過了「福善寺」的寺名,併流傳至今。

現在重建於楊家橋畔的香海寺那面大照牆上的篆體大字「福善翠冷」四字,就是用的當年宋濂「濮川八景」首詩中的題目,「福善翠冷」這四個大字,彷彿又把我們帶回到那寺院鼎盛時期的場景。

後來的濮院詩人沈濤在一個晴朗的天氣登上千佛閣(眥盧閣),極目遠望,揮筆賦詩一首:

香海華嚴法界瞻,

霜林秋色四圍添。

毗盧閣上登高去,

紅樹青山一塔尖。

(一塔尖指眺望到的海寧硤石東山上的寶塔尖)

如今福善寺原址上當年濮鳳手植的兩棵已有800多年的銀杏樹依然屹立在那空曠的白場上。

宋謙的「濮川八景」中有一首是寫翔雲觀的,題為《翔雲高眺》:

凌虛不用跨青牛,

柱杖為龍住去留。

極目山川知已在,

乾坤冷落片雲浮。

翔雲觀原名玄明觀,濮鑒始建於元至大年間(1308——1311),幾毀幾建,到解放前後只剩下山門、戲台和少量觀殿,還有那對無聲地守衛在山門外神采奕奕的石獅子,更遺憾的是如今只留下了獨吊吊的山門了。

經過數百年人間滄桑、世事沉浮,時過境遷,舊物不復存在,唯有那名儒和文人的詩篇與日月同輝,勾起後人無限的遐想。

【作者簡介】范松林,1964年畢業於桐鄉三中初中部,1967年桐鄉一中高中畢業。曾先後擔任濮院乳品廠、濮院毛紗廠廠長。喜好民樂,愛好閱讀,對濮院地方掌故情有獨鍾。

文章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桂文會 的精彩文章:

吳之振對《宋詩鈔》問世的歷史功績
二十首詩,又見濮院古迹

TAG:聚桂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