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斗」晶元研發科學家韓紹偉:讓「中國芯」烙上咱們光谷印

「北斗」晶元研發科學家韓紹偉:讓「中國芯」烙上咱們光谷印

韓紹偉博士

5月23日,第9屆中國衛星導航技術與應用成果展將在哈爾濱舉辦,紮根武漢光谷的夢芯科技有限公司將帶著兩項國內領先的「光谷造、中國芯」技術及產品驕傲亮相。近日,楚天都市報記者獨家專訪夢芯科技董事長、中國北斗導航晶元研發科學家韓紹偉博士,請這位「中國導航晶元第一人」講述小小晶元的故事。

不做美國公民

等待時機回來

過去一個多月來,「中國芯」話題持續發酵,國內部分產業「缺芯少魂」的現實牽動億萬網友的神經。而就在10年前,中國導航晶元領域也只能依賴國外購買。

韓紹偉告訴記者,目前世界範圍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晶元主要集中在美國SiRF公司等幾個國外企業手裡。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還是在發射了第一顆「北斗」之後。「當時在中國衛星導航管理辦公室的推動下,幾個團隊同時研製開發,我回國後帶隊研製的多系統多頻率衛星導航高性能SoC 晶元就是其中之一。」

韓紹偉生於1965年,遼寧人。2009年他放棄了美國SiRF公司副總裁一職,回國率隊主導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中國北斗導航晶元從0到1的跨越做出重大貢獻。他所研發的晶元,被孫家棟院士評價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這個成果也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何為自主知識產權?「這顆晶元是完全自主可控,從基本的演算法、晶元設計到流片生產等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裡。」韓紹偉說,在這顆晶元問世以前,中國每年需要從國外購買幾億顆導航晶元,「現在我們有了北斗大系統,很多單位、包括軍工企業都跟我表示以後不會再只依靠GPS了。」

為什麼會毫不猶豫回國「拓荒」?韓紹偉說,這麼多年他在海外當博導、做公司,在掌握全球80%晶元市場的SiRF擔任副總裁主管研發,但沒有變成美國公民,就是在等待時機回來。因為中國缺自主知識產權的晶元,這個問題不解決,早晚要受制於人。「我和國內的行業專家、政府領導探討了國際衛星導航產業的競爭態勢,對中國北斗系統在終端晶元等核心技術上的空白感觸很深,意識到這個空白對於大國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於是決定回國。」

急功近利鑽空子

結局註定是失敗

2014年,韓紹偉在武漢創立夢芯科技,致力於讓高大上的北斗系統走入普通百姓家。為什麼拒絕北京、上海的合作邀請,情定武漢光谷?「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武漢測繪科技大學讀的,那時的光谷是可以釣小龍蝦的農村。後來武漢的發展速度超乎想像,國家存儲器基地去年也落地武漢,承擔著改變我國通用存儲器全部依賴進口被動局面的重大使命。」韓紹偉說。

兩年前,韓紹偉帶隊在光谷研發出中國首顆40納米高精度消費類北斗導航定位晶元,斬獲中國衛星導航定位科學進步獎一等獎,「中國芯」從此烙上了光谷印。回憶這顆晶元的誕生過程,韓紹偉記得每一個細節,「等於是在相當於1/5一毛錢硬幣大小的硅體上,實現近千萬的運算和存儲單元,並在核心技術上有所創新。那時候我們的團隊統一住宿,同步吃住。很多同事自嘲是007,因為經常零點上班、零點下班、一周7天不間斷,最後用不到10個月的時間設計完成晶元。」

對「中國芯」的未來,韓紹偉充滿著「薪火相傳」的信心,「有很多年輕人願意投身到晶元這個磨人的行業里,我們這一代人把晶元的事兒做了,再培養一批人,讓事業後繼有人,我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中國人一定要做自己的晶元,不能只靠國外。有句話說,我不想你會游泳,就送你船;不想你懂得賺錢,就送你錢;不想你有競爭力,就送你完整解決方案。道理是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天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10歲男孩跟父母去外地賞牡丹,因花粉引起哮喘複發
500元買輛報廢車,剛上路「練手」被民警一眼識破

TAG:楚天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