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透視唐人用筆,收好這份簡明纏紙筆構造指南

透視唐人用筆,收好這份簡明纏紙筆構造指南

書畫創作歷來與工具有著莫大的關係,但長期以來對技法的宣傳導致人們對工具選擇性忽視,吳湖帆先生注意到這一點,指出「羊毫盛行而書學亡,畫則隨之;生宣紙盛行而畫學亡,書則隨之」。

由於唐代及以前的筆誰也沒見過,直到1927年才由徐炳昶與斯文赫定率領的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在蒙古額濟納河邊發現了漢代的「居延筆」。不過當時有感於只有這麼一隻,誰也不敢輕動它一根毫毛來看看裡面的構造。所以,吳湖帆指出的狼毫羊毫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散卓筆流行以前,還涉及到「有心」的問題。

纏紙筆 第一號

▼奈良正倉院收藏有十七隻聖武天皇遺留下來的纏紙筆,據傅芸子先生在《正倉院考古記》中記述:

先觀中棚,所陳多文房用具,筆凡十七枝,不似今制,與西北科學考察團前於西陲發見的居延筆亦異,毛穎短促,有殘存者有不存者,其形余意即白香山所稱之「雞距筆」,蓋其鋒亦恰短如雞距也。毫內近根處裹以麻紙,尤見古制,馬叔平君曾謂天平筆之製法即本於《筆經》,固以引人注意,惜未言及此十七枝唐式筆也。……此十七枝唐筆,來源莫明,就中當亦有日本仿造者。以外尚有「天平寶物筆」則純為日本製品,斑竹管,甚長,長至五十六厘六,有節無節,上有刻識「文治元年八月二十八日開眼法皇用之天平筆」。

纏紙筆 第一號 細節

從高清的圖像資料上可以看出,第一號纏紙筆上的披毛已經喪失殆盡,只剩下捲紙而已。下面的x光照片或許看得更加直觀一些。

而第四號纏紙筆的披毛完整,這支筆筆管長22.3公分,筆管直徑在兩公分——由於纏紙的緣故,筆管較尋常所用的筆更加粗壯。據官網公布的信息,這支筆用了不止一種動物毛髮,包括鹿毛、馬毛、狸毛在內的三種。而筆頭共纏紙三層。

纏紙筆 第四號

纏紙筆 第四號 細節

看構造圖顯得更加直觀,以纏紙五層為例,正倉院所傳之唐代纏紙筆筆頭採用的是卷心法。以紙裹筆柱,再加以披毛,深深納入筆管,麻紙的筆心占筆頭五分之三,在中心的「命毛」上捲紙,其次加毛,再次加紙,次又加毛,如此數層包纏而成。最後再在外面披毛。

有心筆從韋誕開始,講究「一心二毫三副」。

「心」就是中間的「芯毛」,這是表現筆鋒的重要部位,韋誕在《筆方》中說:「寧心小,不宜大,筆之大要也。」

二毫」是指兩種筆毛,健者為毫,弱者為毳。

三副」中的一副就是中心外面的副毫,二副又稱叫筆柱,或墨池,或承墨,這是韋誕定的名。三副就是最外面的,古稱叫被。

由此可見,有心筆至少要纏三層紙,與正倉院的唐筆相符合。更有甚者,該院所藏的天平寶物筆,纏紙五層。

結構圖

這幾乎就是按照硬筆的方式來造筆啊。無怪乎流傳至今的隋唐人墨跡筆力十足,即便是蠅頭小楷,也如同斬釘截鐵一般乾脆利落。

而且,這樣做出來的筆頭可以卸下換掉。隋人智永有「退筆塚」的傳說,這裡所說的「退筆」,就是寫廢掉的筆頭。當然也是有心硬筆的筆頭。

隋人書大般涅槃經 弗利爾美術館藏

有心筆雖然解決了筆腰無力的弊病,但是也有其缺點。其一就是儲墨太少。當然,在中古時期,普遍是以小筆寫小字,這個毛病在當時也算不上特別顯眼。再者就是筆毛由於被紙或絹纏住導致書寫之時提按不便。柳公權所謂「出鋒太短,傷於勁硬。」傳世至今的晉唐墨跡,在筆畫轉折處往往會有賊毫露出,這便是使用有心硬筆的表現之一。

王珣 伯遠帖 故宮博物院藏

纏紙筆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也有仿造,即他們所謂的「天平筆」。正倉院就收藏有一支大佛開眼法會上使用過的天平筆。

天平寶物筆

天平寶物筆 局部細節

天平時代是日本全力吸收中土文化之時,當時日本人對中國的各種技法可謂是亦步亦趨。下為奈良國立博物館藏天平寶字二年(758年)寫經題記,頗有唐人規模。

天平寫經 奈良國立博物館藏

所謂牆內開花牆外香。在中國,自宋代開始,散卓筆流行之後纏紙筆漸漸廢棄不用,以至於湮沒無聞。但是日本至今仍然有纏紙筆工藝流傳下來。近幾年,國內一些制筆師傅也開始從日本取經,製作出一些纏紙筆,名稱有些許不同,有的叫雀頭筆,有的叫雞距筆。這兩種叫法都是從外形而來,實則是一樣東西。不如直接叫纏紙筆,更能正本清源。因為現在好些售賣的所謂雀頭筆,根本就沒有纏紙,說白了還是無心筆。有的只纏了一層紙,售價奇高,然而也與古法不合。殊不知,正倉院的筆,最少的也纏了三層麻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敦堂文化 的精彩文章:

打擊書畫造假違法犯罪,台北故宮發現大量仿冒名家畫作

TAG:敦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