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敗後自殺並不是唯一的選擇,胸懷決定一個人怎麼做

戰敗後自殺並不是唯一的選擇,胸懷決定一個人怎麼做

文/選讀分享

在史記魯仲連列傳里有這麼一件事,燕國大將在攻克聊城後,由於小人進讒言,害怕回去後被殺,就據守聊城不回。齊國田單派兵攻打一年多也沒拿下來。此時城內物資相當匱乏但是軍民一心,這足見此位大將的才能。由於齊國兵員損失嚴重,魯仲連就為齊國出謀劃策了,寫信送往城中,他先是告訴這位大將,這麼守在聊城不受命於燕王是不忠,就算戰死了他的名聲也不能遠揚,這樣太不明智了,需要在這生死榮辱、貴賤尊卑的時候做一個決斷。

然後詳細介紹了當前的局勢,說白了就是讓他放棄聊城,選擇一是保全兵力回歸燕國,憑藉自己出色的表現建功立業;選擇二是放棄燕國,摒棄世俗的議論投靠齊國,得到分封賞賜,但這位大將經過考慮後選擇了自殺。

筆者認為他大可不必這樣,其他的選擇並不一定是錯的,結果可能會更好,這是他胸懷與抱負不夠大的體現,下面就拿幾例子說明一下。

一、燕國大將樂毅見危奔走趙國

樂毅的情況與這位大將特別相似,簡單介紹一下他的情況。樂毅因伐齊聞名天下,巔峰時期奪得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只有莒邑和即墨沒被收服。田丹利用燕國新繼位君王與樂毅之間的矛盾,實施反間計成功,燕王要其他將領去代替樂毅。樂毅害怕回去被殺就逃到了趙國,趙國對他十分禮遇和尊寵,賞賜土地並封為望諸君。樂毅借用伍子胥侍奉闔閭與夫差的事例,說出了自己離開的原因:侍奉的君主的氣量與抱負不同,自己的理想的實現情況與處境也會發生變化,所以他為了自己離開了燕國。樂毅的行為並沒有得到非議,反而受到人們的敬重,得意蔭庇子孫。

二、屢次戰敗的曹沫,憑一局奪回所有失地

曹沫是出現在史記刺客列傳里,魯國大將,憑力氣大深受魏王的喜愛。但是他屢戰屢敗,還是受魯王的寵愛,或許換別人早因對不住君王的寵愛選擇自殺了。不過曹沫可沒這樣,他趁齊桓公與諸侯會面的時候,手持短劍脅迫了齊桓公,談吐從容的要回了之前戰敗丟失的土地,也就是因為他在一時間的表現,震驚了各大諸侯,也使魯國威望大大提高。不顧及小的名節與恥辱等待機會成就大的功業,這也是一個高明的選擇。

三、聖人管仲,心中裝的是天下

管仲的事情更具有代表性了,看了他的事迹,才會真正的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胸懷。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相對的可以說是齊桓公的仇人;他曾經設計暗中射殺過齊桓公,但是沒有成功;公子糾失敗,管仲也隨之被關進打牢等待 處死。看了吧就是這樣一個人,幫助齊桓公稱霸了諸侯,建立豐功偉業。曾經襲主是犯上,是恥辱;不跟隨公子糾去死是不道義、膽怯,這也是恥辱;在監獄帶刑具還是恥辱,這換成那些能言善辯的士大夫,他們早就裝死了,還會大談名節。但是管仲卻不是這樣,他認為不能使天下太平,不能讓齊國屹立於諸侯各國這才是恥辱,所以才有了齊國稱霸,而他的聲譽比任何人都要高。

這就是胸懷決定著一個人如何選擇,取得怎樣的成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大秦帝國的起源——第十六代君主秦共公,緩和與晉國關係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