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尚書和總督誰的品級更高且實權更大呢?來看看

清朝尚書和總督誰的品級更高且實權更大呢?來看看

清代的官員等級為「九品十八級」的基本制度,一品之上的宗室王公視為超品,而九品以下則喚作未入流(同孫悟空的弼馬溫一個道理)。

清代的官吏體系又分為兩大類,一是京官與地方官,二是文官與武官。從屬正一品的有一些屬於榮譽頭銜,如太師、太傅、太保和殿閣大學士,而較有實權的正一品則是領侍衛內大臣、綏遠將軍和伊犁將軍。

尚書是從一品京官,天子身邊的人,自然是位高權重。可是別忘了,清朝的官制,是吸取明朝的經驗教訓,圍繞著鞏固皇權而設計的。休說是六部尚書,即便是內閣大學士,也沒有真正的權力,僅僅是起到上承下達的作用而已。說白了,內閣就是皇帝的顧問,軍機處就是皇帝的秘書,六部則承辦一些已成常規的日常事務。比如吏部,只能考察中級以下官吏的資歷,根據例案予以批准或否決其升遷。至於重要人事任免,全由軍機處討論,上報皇帝決定。兵部聽起來很厲害,實際上主要也就承辦一些武職的任免,至於軍政軍令,非其所能過問。六部的尚書,說得好聽一點是尚書,說得不好聽便是個大辦事員。

尚書雖有較高的品級,卻沒有相對應的權利。以六部之首兵部來說,兵部尚書號稱大司馬,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兼任國防部副部長。可是在兵部尚書以上有軍機處,還有皇帝的阿哥分管。所以兵部尚書大司馬就只能相當于軍委委員級別。

清代的六部是沒有什麼實權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給皇帝送快遞的快遞員。清代的六部沒有實權到什麼地步呢?例如,吏部自古就是選任官吏的部門,在清代,五品以上的官吏的選任調遣,吏部就無權過問了。在前朝,吏部的堂官的意見還非常受宰相或皇帝的重視,吏部尚書舉薦的官員,一般都能受到任用,但是在清代,吏部無權過問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免。其他幾個部門的權力同樣也很少,就不一一舉例了。

對比這兩類職務的高低和權力大小,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總體上以六部尚書地位為高,以尚書外派總督的很少,大多是侍郎外派或巡撫晉陞。

在清朝中前期,由於中央集權程度高,北京的尚書們多兼任軍機大臣,這個時候地方總督對掌控中樞的尚書們只有畢恭畢敬的份。可是到了太平天國以後,地方總督的權力迅速膨脹,兵權,財權,人事權都獲得了相當的獨立。這個時候,北京的尚書們就遠比不上獨立王國里的土皇帝總督了。晚清的名臣幾乎都是總督,如直隸總督李鴻章,袁世凱。湖廣總督張之洞,四川總督劉坤一,兩江總督曾國藩等,不一而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點微觀 的精彩文章:

魯智深上梁山後,為何和武松關係好,和林沖反倒疏遠了?其實原因很簡單

TAG:極點微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