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國人為什麼將中國的陶瓷稱為china

外國人為什麼將中國的陶瓷稱為china

《胡說八道》由"苗圃創客"負責人、獨立策劃人文峰先生創建內容發布的自媒體平台,是一場互聯網社群試驗,文峰把自己視為「手藝人」,為大家學習,做大家的小秘,每周講述一個故事,並成立文峰學習成長營,每一篇1000字以上的學習心得,集結一群勇於創新的小夥伴,一起用全新的思維方式重新發現世界。

人生不死,折騰不止

——《胡說八道》

中文裡面有三個字進入了英文

是我們送去的"TEA"

我們衣料那個"絲",在英文裡面叫"Silk"

接下來就是瓷器,在外國人稱為"china"

世人都知道,陶瓷的單詞給中國的單詞發音一樣

為什麼外國人把陶瓷稱之為"中國"

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偉大的發明——中國陶瓷

陶瓷是一種工藝美術,也是一種民俗藝術、民俗文化,因此,它與民俗文化的關係極為密切,表現出相當濃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廣泛地反映了我國人民的社會生活、世態人情和我國人民的審美觀念、審美價值、審美情趣與審美追求。中國是世界上幾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在陶瓷技術與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陶瓷發展史,中國人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製作來體現的,並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徵。

陶瓷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不僅僅在於使用,而且是呈現擁有的人背後的品味,早在東漢時期,古人就在昌江河以南的昌南古鎮建造窯坊,燒制陶瓷。到了唐朝,因昌南制瓷至臻上品,而被運到了歐洲,如玉品質轟動四方。王公貴族以能獲得一件昌南鎮瓷器為榮。於是歐洲人就以「昌南」作為瓷器(china)和生產瓷器的「中國」(China)的代稱,後來,他們便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卻了,只記得它是「瓷器」、是「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率先發明瓷器的國家,為人類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瓷器的發明,堪稱我國的"第五大發明"。

它在技術和藝術上的成就,傳播到世界各國,並深刻影響了其陶瓷和文化的發展,為我國贏得"瓷器之國"的盛譽。

"瓷器"的發明始於漢代,至唐、五代時漸趨成熟,至宋代為瓷業蓬勃發展時期,定、汝、官、哥、均等窯,名垂千古。

元代青花和釉里紅等新品迭出,明代繼承並發展了宋瓷傳統,宣德、成化窯製品,尤為突出。

清代風格古雅渾樸,比前時稍遜,卻勝在精巧華麗、美妙絕倫,康熙、雍正、乾隆時所制器物,更是出類拔萃,令人叫絕。

早在歐洲掌握制瓷技術之前一千多年,中國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從我國陶瓷發展史來看,一般是分為陶和瓷兩大類。胎體沒有緻密燒結的粘土和瓷石製品,統稱為陶器。其中把燒造溫度較高,燒結程度較好的那一部分分稱為「硬陶」,把施釉的一種稱為「釉陶」。而經高溫燒成、胎體燒結程度較為緻密、釉色品質優良的粘土或瓷石製品稱為「瓷器」。中國傳統陶瓷的發展,經歷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種類繁雜,工藝特殊,所以,對中國傳統陶瓷的分類除技術上的硬性指標外,還需要綜合曆來傳統的習慣分類方法,結合古今科技認識上的變化,才能更有效地得出歸類結論。

這千數百年間,除日用餐飲器皿之外,祭祀禮儀所用之物也大為發展。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間的漢朝,藝術家和工匠們的創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屬為主,陶器受到了更為確切的重視。在這一時期,燒造技藝有所發展,較為堅緻的釉陶普遍出現,漢字中開始出現「瓷」字。同時,通過新疆、波斯至敘利亞的通商路線,中國與羅馬帝國開始交往,促使東西方文化往來交流,從此一時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來影響的端倪。

六朝時期

六朝時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興起的佛教藝術對陶瓷也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顯痕迹。公元581年隋朝奪取了權力,結束了長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統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隋朝瓷器也開始興起於市。

唐代

被認為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時期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陶瓷工藝技術改進巨大,許多精細瓷器品種大量出現,即用當今的鑒測標準來衡量,它們也算得上是真正的優質瓷器。唐末大亂,英雄竟起,接踵而來的是一個朝代爭奪局面,即五代,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960年。連年戰亂中卻出現了一個陶瓷新品種──柴窯瓷,質地之優被廣為傳頌,但傳世者極為罕見。

宋代

開始對歐洲及南洋諸國大量輸出

陶瓷業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發展,以鈞、汝、官、哥、定為代表的眾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窯在全國各地興起,產品在色品種日趨豐富。

元朝

景德鎮開始成為中國陶瓷產業中心

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樞府窯出現,其名聲遠揚世界各地。景德鎮生產的白瓷與釉下藍色紋飾形成鮮明對比,青花瓷自此起興文化在以後的各個歷史時期也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明朝

景德鎮陶瓷製造業在世界上最好

明朝統治從1368年開始,直到1644年。這一時期,景德鎮的陶瓷製造業在世界上是最好的,在工藝技術和藝術水平上獨佔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窯、浙江的龍泉窯、河北的磁州窯也都以各自風格迥異的優質陶瓷蜚聲於世。

清朝

陶瓷業最為輝煌的時期

滿清統治垂二百餘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認為是整個清朝統治下陶瓷業最為輝煌的時期,工藝技術較為複雜的產品多有出現各種顏色釉及釉上彩異常豐富。到清代晚期,政府腐敗,國運衰落,人民貧困,中國的陶瓷製造業日趨退化。

民國

各地相繼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機構

民國成立以後,各地相繼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機構,但產品除沿襲前代,就是簡單照搬一些外國的設計,無發展可言。民國初,軍閥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曾特製了一批「洪憲」年號款識的瓷器,這批瓷器在技術上不可謂不精,以粉彩為主,風格老舊。由於內戰頻仍,外國入侵,民不聊生,整個陶瓷工業也全面敗落,直到新中國建立以前,未出現過讓世人注目的產品。

歷史傳統

中國傳統陶瓷藝術,尤見裝飾匠心。中國傳統陶瓷裝飾形式,大體上有刻鏤、堆貼、模印、釉色、化妝土、彩繪六大類型。圖案紋樣裝飾於陶器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現。先民們感受生活的自然現象創造出波折紋、圓形紋、編織紋等圖案,以二方連裝飾形式呈現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一件繪有精美的人面和魚紋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時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紋飾體現了先輩們對於自然和人自身觀察的結果,陶工們對於點、線、面的熟練融合,對花紋繁密的組合,以及對於旋紋與弧線的審美感,不但表明他們對於自然和人類自身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還表明自然界已經脫離了它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像力,以及人對自然的美化和崇拜。

追溯中國歷史各個時期的陶瓷產品,陶瓷裝飾有兩大特點:一類是以適合陶瓷器皿的圖案紋樣裝飾形式;另一類是以中國繪畫形式在陶瓷器皿上進行的工藝轉換表現形式。

胡說:

中國,瓷器的故鄉

瓷器,中國文明的瑰寶

它是古代中國人民的偉大發明

亦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不朽創造

「瓷器」與「中國」在英文中同為一詞——china

中國瓷器的精美絕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中國瓷器」

感受中國瓷文化的悠久歷史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

瓷器的發明不僅展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凝聚了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更蘊含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苗圃創客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苗圃創客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