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樣的「聯名」球鞋值得我們掏腰包

什麼樣的「聯名」球鞋值得我們掏腰包

「如果你也喜歡我們Doctor.Insole呈現的文章,請右上角關注我們一波,並大力的按贊分享評論

有些話寫在開頭:

說實話,這篇文章從構思到開始下筆前都沒有一個很準確的方向,因為聯名這個事兒實在有太多可以聊的東西了。要是想聊聯名的起源怕是要把整篇文章講成科普文、百科文,這是我覺得很乏力的一件事。當然如果沒有這些背景故事,怕是要給大家帶來一篇通篇「這雙鞋很好看」的圖片文,也是雞肋。

前幾天和一位小老妹兒聊天兒,她跟我訴苦,為什麼身邊排鞋的小夥伴都是簡單粗暴的認為價格低了就是垃圾,沒必要買?聯名就是好…?所以,Mike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讓大家對「聯名」這件事兒有一個新的認識,幫助大家在選購球鞋的時候有一個較好的幫助。而並不是有著限量、聯名、價格高的鞋子就是一雙人們口中的「好東西」。

聯名之初,經典是再創造的基石

故事,我們就以Nike作為主線劇情,回到那個令人激動不已的80年代,個人認為這是近現代球鞋文化的起源。Nike四大「扛把子」系列全都是在這期間誕生的,而現如今這「眾生百態」的聯名球鞋用這四大系列基本就可以講完。

AF1(1982年誕生,第一雙搭載著內置氣墊的鞋款,早些年並沒有掀起軒然大波,但AJ1的設計卻源自於他和另外一雙Terminator)

DUNK(1985,算是最早的團隊鞋款,類似於如今的Hyperdunk,當年最著名的就是大學籃球系列)

AJ1(1985誕生的AJ系列,在球鞋歷史上來講他打破了常規,改變了球鞋配色的寬度。而Michael Jordan的個人光環的照耀,也讓AJ系列延續到如今最長壽的簽名球鞋,算是聯名的雛形)

AM1(1987的AM,對於中國的玩家來說實在太過小眾,但可見式氣墊的誕生在當時是完全顛覆了傳統跑鞋的概念)

80年代給了Nike一個很好的開端,而到了創意大爆發的90年代,大家似乎把關注點全部放到了設計上面,層出不窮的設計讓給了如今Nike不少吃老本兒的資本。當然還包括街頭文化、電影、美食、藝術…井噴式的爆發,也是給21世紀的各路聯名提供了不少寶貴的素材。

90年代,除了設計,當然也有一些不錯的概念啟蒙,像Air Jordan 10的城市系列。

還有之前Sean上腳的與美國史詩級連續劇《Friends》聯名的(沒看過的小夥伴自行科普吧,算是咱們《西遊記》這個級別的劇),但是可惜的是這雙鞋,只對內部人員進行贈與。

這個時候的球鞋屆,聯名這件事也只是初見概念,並沒有普及開。

千禧年之後,聯名產品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

其實在早期的80年代的時候,由於滑板有著非常消耗鞋子的屬性,AJ1、Dunk、Blazer這三雙相當受滑板人的喜愛。尤其當時AJ1剛出現的時候遭遇市場瘋搶,進行了大規模的補貨,導致供過於求,最終滯銷,以19.99usd的低價進行拋售。

這個價格,加上滑板電影《The Search for Animal Chin》的無意宣傳,讓AJ1成為了滑手的首選。

這個故事也促成了2014年,Lance Mountain的Air Jordan 1 SB的誕生。

講到這裡,大家也應該要知道接下來的主角就是21世紀初聲名大噪的Dunk SB。對,就是將聯名概念推向大眾的Dunk SB。

2002年的Air Jordan系列早已經成為了歷史上最長壽籃球鞋品牌,Nike進軍滑板界的野心不可能寄托在AJ1一雙籃球鞋上,Dunk成為了首選。經過改進,內置Zoom Air,肥大的鞋舌,低廉的發售價格,在當年都是應對滑手們的需求而設計的。

除了簽約了4名業內滑板手作為引路人,聯名的序幕也由Zoo York & Chocolate兩家打開,開啟了輝煌的序幕:橘盒時代。之後的03-04銀盒,04-05的粉盒三個時期被玩家公認為Dunk SB的黃金時代。

滑板這項運動,他不像籃球一樣要更高、更快、更強,需要不斷的提高體能,仰仗科技。滑板運動本身就是一種純粹,一種只需要一雙鞋,一塊板兒的純粹。

這種本質,讓這個時期的Dunk SB除了滿足專業滑手的需求,更像是一個拓展緯度的大平台,展示著同時期來自街頭不同領域的文化。

除了這些啟蒙式的聯名,最具盛名的還有因為「順其自然」的噱頭而出名的鞋款。

最最最著名的和城市聯名系列,這四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把各個城市的特色簡單直白的展現出來:巴黎的藝術氛圍、東京的古樸、倫敦泰晤士河上城市的顏色、紐約隨處可見的和平鴿。每個城市的氛圍、符號濃縮在在這四雙鞋上。

因為侵權,Nike官方不能使用Heineken名字的喜力...

...

Dunk SB在歷史上不可磨滅的原因,就是他將聯名的概念給推廣開了。其中還有各種大膽的元素與配色運用,新材料的嘗試。

發售模式給了Dunk SB充足的噱頭

Dunk SB作為針對滑手出品的小眾球鞋,在當時的宣傳手段也只是在像《THRASHER》這樣專業的滑板雜誌中宣傳,發售也只選在部分滑板零售商進行選擇性發售。面對小眾而言,數量也都有著嚴苛的控制,Nike不可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但,很多事情就連Nike自己都是始料未及...

優秀的新生事物的誕生,往往會引起轟動。而可知的數量、閉塞的信息、狹窄的發售渠道,還有那種來之不易的感覺讓Dunk SB在最初那幾年想不火都難。

據當時的資料記載,Dunk SB的受眾人群只有20%為滑手,80%是收藏家。大多數購買者對於他們到手後的球鞋都是如數家珍,最次也能給你講出個一二三。

Dunk SB開啟了聯名的大門之後,慢慢的就消逝了。這是必然的,沒有會一直熱銷的單品。我曾經在去年的文章《全世界都在說的「黑鴿子」》里簡單提到過Dunk SB對之後的聯名文化的啟蒙式影響。到如今,很多人會說Dunk SB已死,但嚴格的來講,他只是換了種形式存在。縱觀如今大多數聯名,都能在Dunk SB上找到原型。

聯名,並不只有DUNK SB

在Dunk SB興風作浪那幾年,Nike也並非孤獨一擲。2003年,與日本店鋪Atmos促成了Air Max 1的第一次聯名:Safari.之後也開啟了Nike的「小眾」店鋪聯名。

說到「小眾」,除了比Dunk SB更有限的發售渠道&數量,AM的聯名更像是對於別國店鋪、文化的意識形態的濃縮,對外輸出本土文化。因為在「力量」主導下的美國,AM鞋款實在太「秀氣」了,這也是為什麼AM系列能在歐洲、日本這兩個區域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潮。

而AF1風頭並沒有當時的Dunk SB耀眼,偶爾會出一些聯名,但全白的AF1在說唱圈兒卻已經有了病毒式的傳播。

小夥伴們要問了,那AJ呢?

因為Michael.Jordan那時候被眾人神化,同期的AJ依然以復刻為主。當時MJ的鞋款不需要聯名也屬於穩步輸出的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05-06年期間,誕生了兩款我們熟知的超限量的AJ4聯名:Undefeated&Eminem.

極少的數量,重磅的噱頭,高難度的入手方式,讓這兩雙鞋名聲大噪,至今也是鞋圈的談資。而這樣發售方式也在之後的球鞋界造成了很大影響,現在我們管這種鞋統稱Grail.

這之後的10來年,這種聯名模式一直相安無事...

成也聯名,敗也聯名

文章的同學,應該也了解,Yeezy颳起的運動時尚風是對傳統球鞋概念的一次衝擊,開闢了球鞋的受眾人群。但也正因為這種時尚屬性,導致了整個市場的泡沫,低廉的科技成本加上盲目的市場熱情,讓很多形式所逼的品牌看到了一線希望,紛紛加入。只要樣子符合潮流,沒事兒和乙方再搞搞聯名,讓誰誰誰上個腳,帶個流量,請波水軍,這樣就可以賺錢了,誰在乎設計?

商家嘗到了聯名的甜頭之後開始加快聯名頻率,而某些乙方品牌、店鋪為了推廣自己的聯名,擴大知名度開始大肆和品牌商「設計」聯名球鞋,層出不窮的聯名將市場搞得混亂不堪,消費者被這些雲霧捂住了眼。

在如今的買家市場里大致格局可以分為:60%倒賣,35%自穿,5%收藏。越來越方便的信息資訊以及Worldwide Shipping,讓獲取球鞋的途徑變得簡單。第一時間上腳發朋友圈遠比收藏來的更為直接。而自穿與收藏里的人估計也只有10%的人會樂意去了解球鞋背後的故事了。

在這種雙重淺顯消費的作用下,聯名產品已經變成了為了聯名而聯名的商品了。在Mike看來「聯名」這個遊戲並不是簡單找到兩個甚至三個四個品牌,在他們的名字之間划上個「x」。在名字的背後更應該是揚各自之長,去創造新的事物,新的模式,甚至可以說是有一些影響。就像Bape,單純的賣名氣,遲早疲軟,聯名的意義被市場帶跑偏了。

聯名不在數量

前文說的為了聯名而聯名,大家可以看看2017年的Adidas。他們鋪量的目的很簡單,限量帶普款,想侵佔市場份額。但單純的鋪量,讓這些本應該上心設計的聯名沒有了任何記憶點,沒有記憶點的聯名怎麼帶的動貨呢?

作為聯名的乙方丙方,在塑造自己品牌文化、形象之後,其實更多應該是想如何發揮聯名球鞋的優勢去凸顯自己品牌的特點,而並不是單純的把自己的名字印在鞋子上面就完事兒了。反觀Nike 2017年的聯名,可以說是樣樣精品。

像Kaws、Mars Yard等這樣的鞋子就不說了,重磅聯名值得入手。但最最最厲害的就是真的要說年底的Virgil的Off White聯名了。與設計師品牌聯名雖然不是第一次,但「解構」這種模式:在經典外衣下做再設計。Virgil這一槍打得恰當好處,也確實掀起了聯名界不小的浪潮(設計內容的具體剖析,可以閱讀《2017 Top 10球鞋》)。

講道理,其實在Vigirl之前,Adidas里也有像Rick Owen、Jeremy Scott、山本耀司等不錯的設計師合作款。

形成自己風格的同時,也對本家設計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可以說是在Kanye將運動時尚推廣前,比較成功的過渡產品,以Y-3的QASA黑武士最為著名。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對從古至今的球鞋聯名的體系稍微有了些具體的了解。

但要說聯名的最高境界,就不得不提Nike2002年組成的,史上最豪華聯名天團:H.T.M(藤原浩、Tinker Hatfield、Mark Park)雖然三人的系列從外表上看起來非常低調,但HTM的低調對於Nike甚至整個球鞋格局的開發創新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舉個直白的例子的話,2014年以足球鞋Mercurial Superfly為靈感的「呂布」的襪套式概念,在如今的眾多球鞋裡被套用。這個Mike認為是如今聯名的最高奧義,他已經不僅僅是一雙普通的球鞋了,更重要的是理念。

文章到這裡也就告一段落的,因為說起聯名,有太多太多故事可以講了。單一的一雙好的聯名,像之前的介紹Air Max 1/97,因為他的細節太有趣了,我願意花大半篇文字去介紹他背後的故事。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想讓大家了解球鞋聯名更為內在的東西。

我們上初中就知道的一個道理,供求影響市場,但並不證明二級市場價格就是主導一切的風向標。如果每個人都願意花一點時間去了解設計背後的東西,怕是就不會輕易的被拿來主義哄騙,也不會單憑一些明星帶貨、水軍吹逼、過度包裝就輕易掏腰包了。

除了聯名球鞋以外,其實還有很多非聯名款的球鞋值得大家去選擇。如果你覺得眼花繚亂,不知道如何下腳,那麼就請關注我們公眾號之後的種草環節吧~

D.I團隊自主研發的集球鞋買賣、種草、分享於一體的線上APP:TheParks

放二維碼:IOS & 安卓

小小球鞋,以小見大,我們下期再見。

感謝網路各大老闆提供的好看的照片

Thank You Everyone Who Shot Those Awesome Pics

如果你也對球鞋或潮流有任何想法

請不要猶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I關於球鞋那些事 的精彩文章:

4月球鞋買不買?
這家設計出60w天價球鞋的店鋪,開在中國會死的很慘

TAG:DI關於球鞋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