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一個極為正確的看法,卻遭到錯誤的解讀

李世民一個極為正確的看法,卻遭到錯誤的解讀

原標題:李世民一個極為正確的看法,卻遭到錯誤的解讀


近日看《唐高祖傳》,對於李淵進軍霍邑途中發生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


事情是這樣,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後,第一個要進攻的隋朝據點就是霍邑,在那裡駐守的隋朝將領是宋老生。

不過,在進軍的途中卻發生了狀況。李淵接到軍中消息,北面的劉武周勾結突厥人進攻他們的太原老巢。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如果進不能克宋老生,退不能救太原,李淵勢力就會宣告失敗。


當時情況下,李淵的軍中出現了幾種聲音。



第一種表示:突厥和劉武周聯合,威脅十分大,太原是大本營所在,將士們的家屬都在那裡,一定要首先去救太原以穩定軍心和後方。

這也是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人的看法,包括李淵自己本人在內。


而第二種看法則只有兩人贊成,這兩人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他們二人的看法與大家相反,他們認為:劉武周割據一方,志得意滿,沒有什麼大的志向,突厥人貪圖財物缺少信用,他們之間即使聯合也是貌合神離,不會有什麼大的動作。而且隋朝派宋老生率大軍而來,如果我們此時回救,就會腹背受敵。


所以,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看法是:不要救太原,繼續進攻霍邑。


作者牛致功對此事的看法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分析更加切合實際,一旦撤退會腹背受敵。


說實話,我對此極為嗤之以鼻。作者這麼寫完全是從結果反推過程,這就是所謂的事後諸葛。

其實事情的分析不該從主觀的角度出發,而是應該分析當時的真實情況。那就是:到底劉武周和突厥進犯太原的情報是否真實?只有立足於搞清楚這一點,才是判斷這件事情的基本前提。


李世民和李建成關於突厥和劉武周貌合神離的看法當然是有見地的,但是,貌合神離就真的代表他們不會進攻太原嗎?如果他們就貌合神離地一起偷襲太原了,那怎麼辦?太原大本營就真的不要了嗎?歷史上所發生的貌合神離的盟友仍然聯合的事情多了去了,就比如說北漢和契丹就是貌合神離,但他們依然聯合起來南下進攻後周。後周在柴榮的帶領下獲得了勝利,契丹才不戰而走。可以斷定的是,如果不遭受到抵抗,這種貌合神離的進犯也是極具毀滅性的。



所以,在這件事上,討論劉武周和突厥之間的事情並沒有太多意義。問題的重點就是要搞清楚他們進攻的消息是否屬實。


緊接著我們再說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第二個觀點,一旦回撤就會腹背受敵。牛致功先生也認為非常有道理。我看是胡扯。假如突厥和劉武周進犯太原,那麼回援老巢一定是頭等大事。沒有任何事情會比這更加重要。

三國時期的曹操在進攻徐州的過程中,被呂布端掉了自己的老巢兗州。曹操連續攻打了呂布兩次都沒能奪回。曹軍的士氣極為低落,曹操甚至有覆滅的危險。而當時徐州牧陶謙病死了,劉備接管了徐州。曹操就問手下謀士:要不,我先去打徐州吧,打下徐州最起碼有個安身之地,然後以徐州為根據地再回頭和呂布爭奪兗州?


首席謀士荀彧極力反對,他說:當年漢高祖劉邦以關中為根據地,光武帝劉秀以河內為根據地,所以他們即使有困敗的時候,也終於能奪取天下,這叫做「深根固本以致天下」。而現在,兗州這個地方就是你的關中、河內,你的士兵都是從那裡募集的,你不想著先奪回自己的根據地,將會有失敗的危險。而徐州這個地方根本就不會順從你,你曾經在那裡搞過大屠殺。


荀彧的分析我總結了就八個字「深根固本以致天下」。短短八字,卻說出了古今成功的至理名言。成功的政治家,開國皇帝們無不據此而獲得成功,明太祖朱元璋能夠在紛亂不息的元末亂世脫穎而出,最大的成功點就在於他明白深根固本以致天下的道理,他首先奪取集慶,然後將之建成為自己的大後方。從此有雄厚的資本與陳友諒、張士誠等爭鋒。


牛先生如此簡單而草率地就說,不應該回救大本營,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我可以理解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看法。他們二人在當時能夠做出這樣的判斷,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突厥進犯根本就是謠言,是軍中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圖謀不軌。


實際上他們當時所遇到的情況確實有些危急。除了突厥進犯這一條謠言之外,他們還有另外兩個困境。第一,糧草不濟,第二,行軍途中連連大雨,行軍困難。


綜合這些來看,我們似乎就能分析出當時的真實情況。因為行軍的困難,有很多人開始抱怨,外加上軍中缺糧,就更加給反對派們找到了借口。於是有些人藉此機會煽動蠱惑,想要讓李淵退兵。


對於這些情況,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都心知肚明,所以,他們堅定地認為:是謠言!


從後來的情況來看,他們二人的判斷果然是準確的,所謂的突厥進犯根本就不存在。而糧草不濟也算不得什麼大問題。解決方法有二,第一當時正是秋收時節,農田裡到處都是糧食,第二他們可以直接從太原運糧過來。從後來情況看,不久,太原的糧食也就運到了。


所以,一切不過是虛驚一場而已。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成熟,在於他們能夠真正認清事情,辨別謠言。


至於牛致功先生,事後諸侯而已,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說,水平並不高。


歡迎關注公眾號:劉弘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弘文 的精彩文章:

此人用最卑劣手段殺死三位氣節如山的義士,卻成千古名相

TAG:劉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