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努力值得更多回報-《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

你的努力值得更多回報-《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

更多原創影評、書評、散文、小說,歡迎關注本公眾號

春節回家,一個認識的弟弟即將上大四,在面臨人生的關鍵時點有些迷茫和不安。就著烤串兒和啤酒,我語重心長地灌了他幾碗雞湯。分別後我網購了幾本自我開發的書送他。

幾天前在北京再次碰面,問他看得如何,他說頗有收穫,其中感覺受益最多的當屬古典的《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之前我被大學的團委書記邀請回學院給學弟學妹分享經驗(及教訓),也曾多次引用這本書的觀點。想來有必要梳理一下本書的核心觀點,分享給大家。

古典曾任新東方GRE辭彙老師,2007年開始全職從事生涯教育和諮詢。他的前作《拆掉思維里的牆》亦受到了不少的讚譽和歡迎。這些年從新東方走出的成功投資人、創業者、作家不少,古典在本書的第二章詳細解讀了新東方名師的崛起路徑,即使作為時代發展的一種微觀,讀起來也相當有趣。

何謂「躍遷」?簡單說就是「跨越式成長」,與之相對的是「漸進式進步」--每天多記10個英文單詞,多練一首曲子,可以理解成我們傳統家庭和學校教育中特彆強調的「勤奮」。很多時候,「漸進式進步」是「躍遷」的基礎,「厚積」才能「薄發」,「水到」才會「渠成」。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也是這個意思。

然而家庭和學校教育中往往忽視的一點,也是本書的核心思想,是藉助趨勢、平台、技術等,利用槓桿成倍放大個人努力,以達到個人努力和收益的非線性。不僅僅是戰術上的勤奮,更需要戰略上的思考與把握。

(借力和槓桿是理解本書的關鍵)

1.信息爆炸的時代,提問比答案重要,目標比手段重要,知道知識在哪兒比存儲知識重要。

人類歷史上三次巨大的信息變革使社會變遷的速度不斷加快,也使得人們安身立命的根本發生深刻的變化。語言的產生使人類從個體蠻力走向協作分工;書寫和印刷術的出現使思想得以更精確的推演和傳播;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信息呈現爆炸式傳播,今天會使用搜索引擎的幼兒理論上掌握了比清代大學士更多的知識,因此,如何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篩選有用的知識,利用這些知識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圖片來自《躍遷》)

1)帶著目標,有所取捨。

知乎上的一片熱門文章「《恐懼社會》與中產焦慮」中指出,中產焦慮是「一種沒有具體目標的恐懼感」,於是作為中產的個體不斷希望通過某種能動性,例如付費學習、買學區房、投資等方式逆轉未來。其結果是我們中的不少人,要麼在追逐熱點中精疲力盡,要麼鬍子眉毛一把抓,總想什麼都學點。最後除了感動自己,好像也沒有明顯的收穫。

廣泛涉獵固然無可厚非,但更需要思考涉獵新知的目的和價值在哪裡,三思而行,再投入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去精進。曾經有一位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電影從業者問我,是不是該好好學一下英語。技多不壓身,會一門外語總是好的,但這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而現在起步,短時間內很難成為她的核心競爭力,電影行業的最大競爭力從來都不是語言,恰恰是其已經所在的賽道--創意製作。同樣的時間投入,後者帶來的收益也許會更大。

2)知識源頭,底層邏輯

某次觀看埃隆馬斯克的TED演講,發現他特別擅長用數學、物理和商業的底層邏輯去解構一個看似複雜的問題,繼而得到一個直擊要害的解決方案。這是很牛的思維方式,也依賴對於基本原理和源頭知識的掌握。

一個新發現、新觀點,在經歷科學論文-科普書籍和文章-朋友圈標題聳動的熱門文章一路傳播下來,其真實性和準確性為了傳播的便利性和娛樂性而不斷衰減。你單位時間內在友圈刷出來有營養的文章和觀點越來越難,因為文章和觀點越來越多。如何去繁就簡,選擇值得信賴的信息源頭和平台是個好方式,即便是要要為此付些訂閱費。

3)知識晶體,構建體系

以前我經常碰到這樣的尷尬情況,向朋友大力推薦一本剛剛看過的好書,卻發現自己一腦子漿糊,很難清楚地表述書的核心觀點和精華,只好丟給朋友一句「具體內容你自己看吧。」想來根本原因,要麼是我並沒有帶著問題和目的去讀這本書,只是消遣或者打發了時間;要麼是我在看過的過程中缺少自己的反思和提煉,未能內化成自己的思維體系。寫這個公眾號也是受到這點的啟發,分享佳作,同時也逼著自己提煉和反思。

4)聯機學習,頭腦風暴

獲得一個領域的深刻見解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跟這個領域的資深人才交流,當然前提是你也帶著自己的提問、儲備和見解而來。作為一個資深宅女,這也是我覺得做得不夠的地方,畢竟想想邀請大佬一起喝個咖啡感覺還是很忐忑的。但是回想起來,有限的幾次跟閱歷豐富的前輩(或者同輩)交談,引發的思考和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這種頭腦聯機如果是跨界的交流更好,因為大家會帶來不同的視角和評價體系,更可能激蕩出思想的火花。

讓孩子學會如何有禮有效地與他人聯機、交流、協作,似乎長久以來並不被中國的家長和老師重視,而這一點將在現在和未來的社會競爭合作中越來越重要。

2. 尋找高價值、高優勢的賽道

「今天是一個機會更多,但概率更小的世界...當資源豐富時,選擇的能力比執行更重要。」本書通過股神巴菲特、美國棒球手泰德、石佛李昌鎬、晚清名臣曾國藩等例子說明,高手懂得明確界定自己的「甜蜜區」/高價值領域在哪裡,避免被外界嘈雜的聲音或自身的慾望與本能分散注意力,持續專註迭代,而較少依靠那些不可複製的妙手、靈感、幸運。

至於如何選擇自己的「甜蜜區」/高價值領域,則是真正考驗眼光的環節,每個人現有的閱歷、資源、背景不同,所謂「好的選擇」也因人而異。其中幾點原則倒是值得思考:

1)從高價值而非自身現有的優勢出發,雖然聽起來很反直覺。

2)客觀分析自身的差異化優勢,不要盲從或頭腦發熱。

3)從身邊的、自己所在賽道的頭部做起,從雞頭變成鳳頭,切忌好高騖遠。

(圖片來自《擊打的科學》)

其中特別有警醒意義的是,現在流行的所謂斜杠青年,他們大多數人只是在不同的領域、以不同的形式反覆使用同一套心法和能力,而非在不同領域運用不同的能力成為各領域的佼佼者。

本書的第四章和第五章講了提升思維模式和內在修鍊的一些建議,屬於「見自己見天地」之後的「見眾生」。我個人概括是,看本質、看全局,開放心態,跳出框框,頂級的聰明是善良。這部分要概括起來會比較抽象,留給感興趣的讀者自己翻看體悟。

最後借用萬維鋼推薦序中的話做結,「你得先有個孩子,才談得上鑽研育兒科學,先有個事業,才談得上學習方法。」怎麼感覺有點扎心了呢?

關於作者:

85後非典型電影從業者,在北京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分別取得醫學相關本科及碩士學位。愛思考,愛旅行,「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往期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她的思維空間 的精彩文章:

誰識浮雲意,悠悠天地間——尼泊爾ABC徒步之旅

TAG:她的思維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