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會致癌?真相是……
隨著「養生專家、健康機構」的賣力宣傳,似乎大多數人都開始認為「大便留在體內就會有毒」,甚至還有人覺得會致癌。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清宿便、排腸毒」的保健品,連小朋友都會隨口來一句「排出毒素,一身輕鬆」。
但真相是,「宿便」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宿便」這個詞,究竟是啥?
根據「宿」字在漢語里的意思,很多人會理解「宿便」是前一天未排出的大便。
一想到這些臭臭的東西,留在體內,真是難受,恨不得想趕緊一泄為快。
別急,先來看看宿便到底是啥?
在目前最大的中文歷史文獻資料庫——中國哲學電子書庫里,檢索「宿便」一詞,漢代之前並沒有相關的文獻記載。
圖片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官方網站
而兩漢之後,關於「宿便」一詞的記載,都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官方網站
或者這樣的:
圖片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官方網站
稍微懂點古文的人都能看出來,這些古代的 「宿便」,和「屎」並沒有啥關係。
再來看一段「大便成長記」,從形成過程來判斷下這個詞是不是科學。
食物被我們吃進去之後,先花 6~10 個小時經過胃、小腸的消化吸。
剩餘的部分進入結腸,剩下的水和一些電解質在這裡吸收,此時已經花掉了大概 20 個小時。
最後,才能到達直腸,變成成型的便便。
食物從進嘴到成長為一坨大便,本身就要花費將近 30 個小時,也就是說:
你拉出來的所有的大便
都是至少一天以前的
如果是這樣,這豈不是意味著,所有的大便都得叫「宿便」?
所以,它很有可能只是商家為了營銷,騙取你智商稅,而創造出來的詞。
至於「腸毒」,更是子虛烏有。
大便的成分,主要是水分、人體無法消化的纖維、脂肪、死去的細胞、細菌、脫水後的消化液殘餘物,以及少量的維生素K、B。
雖然排便以後,結腸里確實還會有部分零散的便便,但是是對人體是無害的。
要是因為它臭,就覺得它有毒,也太「以味取物」了。
臭豆腐也臭,為啥你還照吃不誤?
圖片來源:giphy.com
商家所謂的「排腸毒」
到底是在排什麼?
既然,既沒有所謂的「宿便」,也沒有所謂的「毒素」在吸收。
那市面上所謂那些「排腸毒」的商品,一般都做的味道還不錯,又能通便,吃一吃對身體也無妨呢?
並非如此。那些市售的排毒膠囊、酵素……等等一系列被吹捧的神乎其神的排腸毒產品:
其實都打著排毒的幌子
走著瀉藥的路子
這些保健品很多是通過添加類似蒽醌類化合物的藥物,直接刺激腸黏膜神經,引起排便反射,導致結腸平滑肌收縮,腸蠕動加快,從而促進排便。
在醫學專業專用的臨床決策支持系統 UpToDate 上搜索「蒽醌類化合物」,表明其主要用於瀉藥和癌症的補充、替代治療。
圖片來源:UpToDate搜索截圖
長期服用這些保健產品,很可能會導致不可逆的腸神經損害和肌肉萎縮,越來越依賴藥物。
此外,這些葯還可能會使色素沉著於腸壁,出現結腸黑變病,就是像下圖這樣的變化:
圖片來源:丁香園
至於腸道 SPA 、腸道水療,本質都是一種「灌腸處理」,會影響水分和電解質在結腸內的吸收,頻繁使用會導致脫水或電解質紊亂。
不恰當操作還可能出現腸道穿孔、破裂,引起腹膜炎,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如果非要說它們幫你排了什麼,那可能只有你口袋裡的錢了。
下次看到這種所謂的「排腸毒」的廣告,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圖片來源:giphy.com
萬一我是便秘患者
應該怎麼辦呢
即使你發現自己有便秘的癥狀出現,上面提到的那些保健品,以及所謂的潤腸茶,也不可以亂用,因為他們的本質都差不多。
1. 對於大部分正常人
只要有良好的排便習慣,沒有因為排便影響生活質量,是不需要畫蛇添足地清理腸道的。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夠了。
比如:定時提醒排便,選擇舒適的如廁環境,多吃蔬菜、膳食纖維、粗糧,保持良好的飲水習慣和運動習慣等。
2. 如果是符合診斷標準的便秘患者
也不能擅自使用潤腸通便的產品。而是要找消化科的醫生,根據自己的癥狀特點,吃不同的藥物對症處理,不要輕易拿自己的腸子開刀。
而言之一句話:沒事不要亂排毒,有事就去看醫生。
下次有人再給你推銷什麼「清宿便、排腸毒」的產品,就讓他帶著他的「排毒神器」見鬼去吧。
責任編輯:張慎修
參考文獻:
[1] UpToDate:https://www-uptodate.
[2]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s
分享出去,拒絕上當


※十萬人簽下這份志願書,救了更多的人
※醫學上,真的可以控制生男生女
TAG:丁香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