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為什麼多次拒絕造反?就因為有他們幾個人的存在

曾國藩為什麼多次拒絕造反?就因為有他們幾個人的存在

原標題:曾國藩為什麼多次拒絕造反?就因為有他們幾個人的存在


1864年7月19日,這一天太平天國都城淪陷,這一天太平天國運動也宣告失敗。曾國藩帶領著湘軍終於取得了勝利,而在此之前很多人都已經預算出了結果,也有野心家勸曾國藩造反,一舉滅掉清朝光復我漢家江山。但是曾國藩為什麼多次都拒絕了造反?影響曾國藩造反的因素都有哪些?他要是造反能不能成功?


當時曾國藩身兼兩江總督、欽差大臣,手握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軍權,在諸多封疆大吏中曾國藩絕對是首屈一指的人物。更何況天下八大總督其中三位都和曾國藩有關係,而且曾國藩帶領的湘軍也是威震一時。可以說此時的曾國藩跺跺腳,大清也要顫一顫。


左宗棠曾經勸過曾國藩造反,給他一封迷信上面寫著:「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前面一句你可以不看,但後面一句造反意十足。但是曾國藩卻回一句「鼎之輕重,未可問焉!」雖然只改了一字,但是意義卻截然相反。而且胡林翼和彭玉麟兩人都勸曾國藩割據東南半壁江山,之後伺機光復漢家江山。當時可以說能勸的都勸了,就差來一個黃袍加身了。但是曾國藩卻都拒絕了,因為曾國藩深知如果造反那就是死。



在湘軍攻下天京之前,慈禧就開始部署掣肘曾國藩的機會了。首先慈禧破格提拔左宗棠,還有就是扶持李鴻章,雖然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但是李鴻章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名聲。左宗棠是閩浙總督手握楚軍,而李鴻章也同樣手握淮軍。這兩人就能讓曾國藩思量思量,更別說慈禧的其他部署了。


不但有他倆人掣肘曾國藩,在天京城被攻破前欽差大臣官文率兵駐紮在武昌,僧格林沁在湖北、安徽一帶布防。此時的曾國藩已經陷入到包圍圈中,一旦造反就容易造成十面埋伏的局面。這些是外在的因素,其湘軍內部的因素也不容小覷。



後期的湘軍並不再是鐵板一塊,反而山頭林立,真正能跟著他拚命的也就是曾國荃那一部分人。巡撫們也都不聽他的,沈葆楨剋扣湘軍的厘金就是最好的例子。沈葆楨都不聽他的,那駱秉章那種人更不要提了。


最主要的是湘軍軍心散了,原本湘軍都是一窮二白的老百姓,為了一口吃的參軍。但是隨著四處征戰,湘軍們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一些戰利品,有的都已經置辦好家當了,就等著戰爭結束後回家過著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安逸生活。湘軍的一些頭目更是不用說了,他們想的是如何撈錢,如何享受生活。曾經的湘軍一去不復返,就連曾國藩都感嘆湘軍暮氣日盛。



此時造反風險太大,清廷也沒到腐朽不堪的地步,看情況還有一段時間的活頭,而且慈禧、李鴻章、左宗棠等人也都在多方掣肘著他,於是曾國藩就選擇了功成身退。讓自己弟弟曾國荃回老家,自己上書朝廷裁剪湘軍。雖然曾國藩沒有起兵光復漢家的江山,但是他避免了戰亂再次發生,避免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香茗 的精彩文章:

張學良被軟禁後,此人直接警告蔣介石:你敢動他一下,我就敢動你
劉邦恩將仇報將自己的救命恩人所殺,並且還說出一句話來威脅下屬

TAG:書香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