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歐陽通:他把「險勢」寫絕了

歐陽通:他把「險勢」寫絕了

歐陽通:他把「險勢」寫絕了

小編說

歐陽詢八十五歲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歐陽通年僅十六。也就是說,歐陽通出生時,歐陽詢已經七十歲。看來老頭的精力不錯,但是似乎沒親手教過這個孩子太多。史書記載,歐陽通早孤,他老爸的書作散落民間,其母徐氏花錢買回來,供兒子學習。徐氏是一位賢母,她死的時候兒子剛剛做到正廳級。到後來,這個兒子一路竟然做到了宰相。

我們知道,歐陽詢的楷書以結構險絕著稱,歐陽通的字卻比他的老爸還要險、還要硬。寫到這樣的境界,確實是字如其人,因為歐陽通本人,就長著一副硬骨頭。現存歐陽通傳世書法,僅《道因法師碑》與《泉男生墓誌》,其「險勢」堪稱一絕,今日我們就來欣賞一下。

歐陽通畫像

歐陽通(625~691),字通師,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歐陽詢子,唐代書法家。早孤,母徐氏教以父書。初拜蘭台郎,儀鳳中累遷中書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轉司禮卿判納言事,二年為相,因反武承嗣為太子遂被害死。工於楷,書得父法而險峻過之,因父子齊名,故號「大小歐陽」。傳世作品有《道因法師碑》、《泉男生墓誌》。

歐陽通的楷書雖出於父,但卻寫得更瘦硬、更挺勁,特別是主筆橫畫在收筆時末鋒飛起,富有十分濃重的隸意,這就成為他楷書的一種特色。正由歐陽通善用仰勢、背勢和鋒棱之勢,故能給人以一種神采奕弈的藝術感受。明王世貞其書曰:"《道因碑》如病維摩,高格貧士,雖不饒樂,而眉宇間有風霜之氣,可重也"。不過,鋒芒稜角太露也成為歷代一些評論家的眾矢之的,如楊士奇批評他的字"少含蓄之趣"。

歐陽通《道因法師碑》(宋拓本)

《道因法師碑》全名為《大唐故翻經在德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刊立,李儼撰,歐陽通書,范素鐫。共計三十四行,每行七十三字,現存陝西西安碑林,是歐陽通的代表佳作。

《唐道因法師碑》鋒芒稜角太露,故臨習此碑既要掌握歐陽通楷書點畫謹嚴清勁、結字雅正、取勢多端的特點,又要防止其用筆過於生硬尖銳、字形過分扁平傾倒等問題。

歐陽通《泉男生墓志銘》

《泉男生墓志銘》,王德貞撰文,調露元年刻。1921年在河南洛陽城北東嶺頭村出土。青石質志高92、寬91、厚12厘米,志文正書,有方界格。首題「大唐故特進行右衛大將軍兼檢校右羽林軍仗內供奉上柱國卞國公贈并州大都督泉君墓志銘並序」。文凡四十六行,滿行四十七字。書法嚴整峻美,恣肆奇倔。原石現藏河南省圖書館。

溫馨提示:《大美書畫》刊登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來源神秘俠客,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新晉「蘭亭七子」的他,來告訴你這些用筆和結字的絕妙方法
二王筆法如何突破?陳忠康老師有秘笈

TAG:書畫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