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劇出海:懸疑是永不過時的題材

網劇出海:懸疑是永不過時的題材

原標題:網劇出海:懸疑是永不過時的題材

美國在線視頻網站Netflix介紹《白夜追兇》的頁面

「一個偵探調查了一起連環殺人案,而他的雙胞胎弟弟卻是首要嫌疑人。」在美國在線視頻網站巨頭Netflix的頁面上,中國男演員潘粵明目光深邃、仰頭凝視的肖像被放大突出,下方則是紅白相間的字樣「Day and Night」——2017年中國網劇《白夜追兇》的英文譯名。

去年,出品諸多經典美劇的Netflix買下了《白夜追兇》全球發行權,面向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播放。這也成為中國第一部正式在海外大範圍播出的網路劇集。在國際影視劇評分網站IMDb,《白夜追兇》獲得了8.6分的高分。

以往,我們只顧熱情高昂地吞食美劇、韓劇、日劇、泰劇這些天下料理,如今,自家廚房的食物能否端得上別家餐桌,鄰居品鑒的神色如何,我們越來越在意了。

國際化不能只依賴中國元素

在4月底舉行的UP2018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公布今年推出的重磅文化產品系列,有兩點令人注意:一點是包含歷史、武俠、古裝、鑒寶等東方文化元素的「東方故事」;另一點則是國際探索,比如攜手好萊塢共同打造英文電影《我叫白小飛》,中美聯合編劇的藏地史實電視劇《藏地密碼》等。

程武說,國際合作一方面促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可把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傳遞給全球的觀眾。「文化有多元的價值,也有很多的路徑,但唯一沒有捷徑,我們只有沉下心去,耐心打磨,勇敢探索,才能真正打造出兼備產業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優秀作品。」

相較於傳統國產影視的深厚根基,網劇文化顯然年紀尚小,歷練有限。如此年輕的國產網劇已開啟「出海」闖蕩模式,是否經得起海外市場考驗?

近日,《白夜追兇》的監製,知名導演五百接受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這位打造出《心理罪》《滅罪師》《畫江湖之不良人》等人氣作品的國產網劇領軍人物,覺得《白夜追兇》被選中,進行海外傳播,這種契機的達成實則是雙向的。

「中國的市場現在越來越大,外國的公司想多方位、試探性地合作。《白夜追兇》跟真正好的英劇、美劇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這個咱們自己心裡得清楚。」

五百說,國產影視作品走向海外,「語言和三觀」是所有影視從業者必須聚焦和努力的要素。「符合國際審美的東西才能形成一個國際化的感覺。中國人的三觀是中國人能看懂,其他國家未必會明白你的細節。在劇作上、用演員上、語言上,都得有一個大的綜合性衡量。」

「你的劇要真正國際化,整個故事情節不能只有中國元素,還要加入一些西方的元素或者更神秘的元素進來,讓它符合一種世界的審美。」

五百感覺語言交流仍是國產劇海外傳播的最大障礙。他笑稱,只有我們中國的觀眾是最包容的,各國的劇都看過,並已經形成「字幕免疫系統」,理解無礙;而聽著中文看著英文字幕,於外國觀眾而言還是太過費勁。

懸疑是好故事的根本

「我覺得如果國外華人看,應該都會喜歡。但美國人、英國人來看,我毫無把握,也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對於《白夜追兇》這部率先「出海」的網劇,五百的心境、對其海外傳播的預期,帶著幾分「試探」的味道。

「《白夜追兇》在國內火了,把這種中國的文化原封不動拿到海外去,海外的觀眾會有一個什麼樣的評測?如果海外看《白夜追兇》的人特別多,未來我們的劇『出海』就會非常非常快。」

從《心理罪》到《白夜追兇》,五百似乎總能輕鬆玩轉懸疑題材網劇。他個人分析,之所以這類作品容易受追捧,本質原因是——「懸疑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題材」。

懸疑不僅是一個影視類型,更代表著一種敘事方式。

「懸疑不單單體現在刑偵、案件、犯罪上,其他劇里都可以包含懸疑。懸疑是寫故事的根本,它在我心中應該在所有類型劇里佔85%以上,甚至一個愛情劇里都要有懸疑。像《消失的愛人》是講情感,但懸疑的亮點比較大。《盜夢空間》《敦刻爾克》這些電影都有懸疑因素存在。」

五百不認為具體某一類題材是最適合網劇演繹的,或最可能「收割」網劇粉絲,只要拍得好,業界都認。其實《白夜追兇》是比較小眾的題材,但它有那麼大影響力,說明中國的市場已經到了較成熟的階段。由五百執導、騰訊影業參與出品的中國首都古董傳奇懸疑劇《古董局中局》,將在今年下半年開播。五百說,很少有人觸碰這種題材,大家通常以為講古董必然枯燥,所以他有心試水。

熬制精品網劇IP離不開生活

在最近的新文創大會上,騰訊影業宣布打造「簽約編劇計劃」,與優質編劇達成更長線、更穩定合作,將更多好故事帶給觀眾。首批簽約編劇包括溫豪傑、顧小白、李嘉和劉殷實,其中劉殷實與騰訊影業合作了《古董局中局》劇集。

五百評價當下的網劇創作環境是理想的,資本青睞,催生了一批新公司、新導演、新人才包括新型複合型人才。而對於影視行業大環境,試驗的機會空前增多。「因為大量的實驗,真正能出來的會出來,出不來的也會被壓下去,這是一次大浪淘沙的過程。」

他說,自己進行網劇創作、獲取靈感的途徑「特別俗」,就是積極生活,多交點朋友,多聊聊天,聽他們講一些故事。

「為什麼有的電影細節別人無法模仿?真的鬼斧神工的細節怎麼編都編不出來,這是電影里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懸疑題材——得是真的,不能是假的。」

所謂的套路,或許聽起來好像都對,但轉換成影像時弊病立即暴露,「細節丟失得特別嚴重,因為它撐不住」。

面對時下火爆的文學IP影視化改編,五百持有不一樣的觀點。在他眼中,影視的終極不是翻拍小說,終極是落到編劇上的。

五百舉例,像口碑極高的電影《三塊廣告牌》的導演,寫劇本用了兩年時間,在各個國家的小鎮都生活一段時間,「了解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狀態、街道形態、空氣感覺,所以寫出的劇本是獨一無二的」。

五百堅信,未來編劇的趨勢一定也是如此。「現在國內寫劇本的都是按套路來寫,生命力已經到盡頭,觀眾的眼光提高了,對按套路寫的東西很快會感到疲憊。」見習記者 沈傑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日國會質詢森友學園醜聞 安倍堅稱與此事毫無關係
亞洲最驚艷的機場 擁有溫泉洗浴和電影表演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