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加拿大最特殊的銀行——食物銀行

揭秘加拿大最特殊的銀行——食物銀行

相信不少新移民朋友和小編有過同樣的疑問:為何總能在加拿大的超市出口看到一些堆滿食品的小推車?

小編原以為那些食品是商家促銷的打折品,後來才從朋友口中得知,這些是超市的顧客購買的捐贈食品,後期會有專人將食物送到加拿大的「Food Bank」(食物銀行),免費提供給需要幫助的當地低收入人群。

剛開始小編還覺得此事不是很靠譜,在這個被戲稱為「大家拿」的高福利國度,還會有餓肚子的加拿大人?

於是,好奇的小編特意對加拿大的食物銀行進行了一番調查。

「Food Bank」在加拿大是一個專為窮人服務的特殊「銀行」,一個遍布加拿大全國各地的福利機構。「銀行」的主要職責是從各個渠道搜集食物,存入「食物銀行倉庫」,然後提供給需要幫助的人。食物銀行也是加拿大健全的社會公益體系真是寫照。

加拿大第一家食物銀行於1981年在阿爾伯塔省的埃德蒙頓市成立,緊隨其後,多倫多和溫哥華等大城市也相繼成立了當地的食物銀行。

據悉,到食物銀行領取食物的門檻很低,也不需要太多證明,一張ID卡+寫有現住址的信就可以了,去了就會有收穫。一般每次去都可以領上一周的各種食物,有的是根據家庭人口數配比好的,有的是可以在裡面隨意挑選。對於老人和嬰幼兒,還會有更加專業的營養食物配比。嬰兒的奶粉、米粉、果泥等必須的營養品據說是不定量供應的!更貼心的是,食物銀行還會根據當地居民族裔的飲食習慣調配適合的食材和調味品。

之前曾有多倫多的網友分享了自己去食物銀行領東西的經歷。她有工作,但是食物銀行根本不會細問。她成功領到了大量食物。

「食物被分成幾大類,按照人數規定數量。比如我1個人去的就只能領1袋麵包,拖家帶口的就能領好幾袋。」

最後這位女生把所有種類食物都領了一遍,得到:

1把香蕉+2個蘋果+2個橙子;1個洋蔥+7個土豆;2瓶礦泉水;

1袋巧克力圈+1根花生糖+1盒餅乾+1和酸奶+2盒咖喱粉

1盒通心粉+1小袋米+1袋麵包+2盒炒飯+1盒罐頭

領了這麼多她也感覺不好意思,回去就給食物銀行捐了60刀。

那麼,哪些加拿大人需要用免費食物果腹呢?

食物銀行的使用者中本地人和移民數量基本持平

以多倫多的食物銀行為例,現在平均每月有17.5萬人接受食品銀行幫助,其中53%的受助者是本地人,47%是來自各國的移民。移民中大部分來自中、南美洲和東歐等地,亞洲人只佔5%。

在受助者中幾乎看不到來自中國移民的身影

中國人覺得領取免費救濟食品很沒面子,只有乞丐才會去做。而且有能力移民到加拿大的中國人大多家境殷實,即使是技術移民,也都會憑藉自己的真本事養家糊口,自然是鮮有中國人光顧食物銀行了。

經濟拮据的短期失業居民

加拿大食物銀行的報告認為,薪酬豐厚的藍領工作的大量消失,許多人沒有今天的勞動力市場所需要的技能,同時社會服務項目沒有跟上,這些因素造成了對食物銀行的需求居高不下。報告提出的建議包括增加廉租房,增加對貧困兒童和北方地區貧困人口的幫助,改革社會福利制度,加強文化教育和技術培訓等等。

有人在貪小便宜,但是極少數

一家蒙特利爾食物銀行的負責人西瑞爾.摩根說,來領取食物的人各式各樣。確實有人來貪小便宜,但大部分人是真的有困難。

去年底,還有有網友爆料稱自己在萬錦市的食物銀行做志願者時,就遇到了幾個根本不窮的人。

「開著豪車來領食物的華人,還來了好幾次。後來被幾個老人罵了,灰溜溜地走了。」

「還有開車送自己爸媽來排隊的人,等他們拿了食物再開車接回去。」

當然不僅僅是華人,也有其他族裔開著車來領食物的。

這些都不是真正需要救濟的人,只是貪小便宜罷了。

加拿大食物銀行的初衷是幫助真正有困難的人,他們接受社會援助可以保證自己和家人最基本的生活,等將來生活改善後,還可以捐助社會、幫助別人。小編最後奉勸那些喜歡貪小便宜的人(尤其是同胞們)別把這項造福於人的社會福利給「玩兒壞了」。

-END-

加拿大移民項目

回復關鍵字「約嗎」,即刻免費移民評估!

留學項目

聯邦項目

省提名項目

投資移民

團聚移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信出國 的精彩文章:

TAG:正信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