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忽悠的藝術——溝通

忽悠的藝術——溝通

忽悠的藝術第二部,講述忽悠的一切前置技巧。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會很不恥。畢竟,忽悠這東西在本山大叔的藝術加工下,已經被范偉老師表現成一個搞笑、低級的行為了。

事實上,實際情況正相反,如何將自己的思維灌輸給目標,使目標可以相信你,接受你,都是忽悠的範疇。在我的認知里,這是一門結合了心理學、管理學、分析學、腦生理醫學、談判學、以及高深的專業知識等多方面學術綜合表現技巧。

首先一點,可以說是前綴概念。學術前端的科學家猜測,人腦的思維模式,可能是的量子計算機運行模式,即人腦結構屬於量子計算機。既然如此,那麼人腦必然滿足兩個條件,也是忽悠中常用的兩個陷阱邏輯:單位時間內思維總量恆定;人不可生而知之。

估計各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認真的去聽一些半懂不懂的東西,非常容易困。筆者在人大學習的時候,唯一一次認真聽講後累到睡著的經歷就是,一個老師講統計,講的很精彩,內容相當引人入勝。但是吧,Y的說的是極其標準的台灣普通話……聽的那個累啊……

筆者根據個人經驗,總結了一個結論:人腦單位時間內的思維總量是恆定的。

因此,想讓一個人聽的明白,很簡單:把所有的信息,都用他能懂得的話來表述,在其思考過程中,無需增加額外迴路去解析新生事物。

想讓一個人聽不明白,同樣很簡單:在對話當中,添加專用名詞,添加方言、外語,總之就是大量增加其同時展開的思維迴路數量,減少其對分析直接事物的思維分配佔比,進而影響其分析能力(方言、外語屬於同一個東西,本質就是熟練度越高思考迴路佔用越少);添加無用的信息量(比如雜亂的環境,這個可以通過鍛煉克服),擾亂思路;添加感情因素進去,干擾其判斷能力;等等等等。總之,讓其單位時間內思考的東西越多,其專項思考、分析能力就越差。

人腦,有屏蔽作用的。具體表現用通俗的話講就是:專心。當人專註於一個思維的時候,就會把其它的事情屏蔽在外。因此,想通過噪音、雜音、戲劇等無關東西,影響目標的專註思維效果很差。而在其必須專註的地方,增加方言、專屬名詞等等,效果相當好。這也是很多專家容易被百姓罵的原因之一:專屬名詞太多,還經常帶著鄉音,聽起來太費勁。

因此,半懂不懂,又能解釋已知現象的時候,別人特別容易把你當專家,而且認為你說的是實話。這一個技巧被廣泛應用於對老年人的精準營銷(詐騙)領域……

這裡說到一個題外話:人腦的屏蔽作用另一個使用方法是:當你專心致志的聽歌或者想事情時,你的身體經常會通過本能反應完成一些動作,比如走路、跑步等等,並且經常還會屏蔽「疲勞」這個感受。這一大類應用方法有一個專屬學科叫「催眠」,而筆者提及的這幾個簡單的應用模式歸類於「自我催眠」下。(事實上,年輕時筆者根本不相信催眠這個神乎其神的東西,所以特地看了一些專業的催眠理論的書籍……)

另一個前置知識點,是信息量。在社科學、自然科學範疇內,人不可生而知之,所有知識必然是後天學習來的。(人文科學不了解,不過那個範疇內天賦貌似很重要。順帶一提,人文科學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家,自然科學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家、社會科學常見的是管理學家)

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裡,沒有人生而知之。因此,通過交流過程中,試探對方的信息量,並提出新的信息灌輸其舊有信息,是忽悠常用且好用的一個手段。

前置的方式都說了,那麼說說個人對忽悠的定義吧。通過引入新的知識,解釋目標已發生的全部問題,並且在此基礎上,與目標實現利益一致,進而引導出合作共贏的可能。

上面黑體字這段話,可能沒接觸過自然科學的人不熟悉。那麼,我在說一下自然科學對創新的定義:提出一個理論,可以解釋理論學科範疇內所有理論相關的現象,並且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通過該理論可以解決未知的問題。

各位發覺了什麼了嗎?忽悠,跟科學創新,何其相似。各位還把忽悠當作一個搞笑的東西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素分析法 的精彩文章:

TAG:元素分析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