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簡單的邏輯學》:以後,你還會茫然嗎?

《簡單的邏輯學》:以後,你還會茫然嗎?

1.

電視劇《歡樂頌》里的安迪,發現有問題時愛說:這不合邏輯。

邏輯是什麼?

是課本上那些頭疼的術語:邏輯非、邏輯與……。

想起就讓人望而卻步。那些枯燥的內容,如今早已經還給老師。

不合邏輯的表現司空見慣,比比皆是。

寫文章,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寫著寫著旁徵博引,就寫到岔道上去了,在岔道上駐足樓颱風花雪月,自嗨而不自知,且樂而忘返。

文章此時像棵大樹,主幹發育不良溜細,枝杈腫脹。

若老總看到下屬部門興旺於全局,心裡是不是覺得不成比例啊,趕緊摁摁和諧了吧。

宋江在潯陽樓喝嗨了欣然命筆:「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酒醉還沒清醒就把自己給踢進去了。

前言不招呼後語,文章很難集中在一條線上, 主題不清晰不敞亮,讀者看了不明所以。

不瞞看官,很多人有這毛病,包括在下。

「不想當大廚的快遞小哥不是好的老司機」,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神邏輯,調侃樂樂好了,做人行事不知所蹤,也太南轅北轍了吧。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流年》里寫起個床,30多頁,還賴在床上懷疑人生。

大師這樣可以,但一般人這樣,像《戀愛先生》里的程皓說:繞了二里地,還在床上打哈欠,並標榜這才是真正的貴族,歇了吧啊。

貴族成這樣,何時展現那高貴的儀容?不靠譜不說,更不要說合不合邏輯了。

學習這本書5章74小節的目的就是訓練我們具備高效清晰的思考能力。

《簡單的邏輯學》的作者D.Q.麥克倫尼,是美國著名的邏輯學家、哲學教授。任教於美國肯塔基大學和聖母大學。

此書把複雜的術語和概念做了許多技術處理。所以,非常好閱讀和理解。

連岳老師推薦後網購,看後愛不釋手。

2.

生活中許多「錯誤的產生是由於我們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面對相似的情景時。相似性使得我們忽略眼前實際情況,對應該關注的地方視而不見草率作出結論。」(P3)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有時候寫文章舉例子,就說像誰一樣。

其實,這真的很像嗎,完全是一種猜測。

因此,我們應當對事物的特殊性保持敏感。

保持專註力,發現與其它事物的不同之處。

學習邏輯學,在顯微鏡下觀察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立刻就能發現好些不合邏輯的地方。

比較典型的是對字的識別。

患者問打哪兒?旁邊人嘴快:「電」部。

護士捂嘴,出於禮貌不好去糾正。

保持對字的敏感,就是堅持查字典。以確認「事實」的真相。

邏輯學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大腦中的每個觀念最終都源於對事物的描摹,而真實存在的事物卻獨立於觀念之外。觀念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P7)

若大腦加工了事實,這個事實就不是事實了,錯誤觀念由此產生。

「錯誤觀念即對客觀事物做出偏離其本源的錯誤反映。」(P11)

俗語說,「四川人生得尖,認字認半邊」。

大腦竊以為「臀」字的上半部是一個「殿」字,就馬馬虎虎這樣念了,發音偏離了tun,意思也錯了。

語言是事實與觀念之間的媒介,匹配度越高,溝通就越清晰高效。

「我有一個杯子」,這個「事實」反映在大腦里,然後用語言表達。

「我有一個印有美麗的芍藥花的帶把的可以泡茶的杯子。」

表述得越準確,越能還原事實,別人越清楚你在說什麼,溝通效果就越好。

3.

有效溝通是為了把事實表述準確明白,因此,要遵循以下5個原則。

3.1說完整的句子。

我有一個杯子,主謂賓沒有缺位。定語視其對話的對象,若是對一莽漢說,定語「美麗的芍藥花的帶把的可以泡茶的」果斷棄之。

3.2不要將主觀看法當作客觀事實。

課堂分析「飛流直下三千尺」。一般認為是李白用浪漫誇張的手法比喻廬山瀑布的長度。

其實,這是一種將主觀看法當作客觀事實的不甚準確的看法。

廬山海拔1417米,三千尺約等於1000米。

所以,客觀事實是李白雖然浪漫,雖然在寫詩,但是,他是計算了廬山的高度的,並沒有刻意誇張。

3.3避免使用雙重否定。

「應該讓我們進去」的表述,比「不能不讓我們進去」 要準確。

因為,「應該讓我們進去」是清晰地判斷,而後者「不能不讓我們進去」是一種情緒地宣洩。

3.4根據對象選擇合適的語言。

溝通要看對象。否則,就會 「溝」而不通。

你問一個電腦小白,Java Script 語言過時了嗎?

估計他說明年回復你吧,因為查了百度他也要消化好一陣子。

你要跟在下討論紅火的「區塊鏈」。

可能在下就夠不上。會讓你先歇會兒,喝口水。去查下百度,先理解概念,才能與你鸚鵡學舌。

3.5避免使用模糊和多義的語言。

使用「大概」、「差不多」,就是說話人也不太清楚事實。

這樣只能越描越黑,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把事情弄清楚,再發言。

人使用了語言,語言也可以塑造人。

編造出來的幻想,會讓人相信虛假的世界。

有些人謊話說多了,不但失信,還把自己也繞進去。有時候連自己也信以為真。

所以,說真話很重要,起碼說真話比說假話輕鬆。

當然,說真話不等於簡單粗暴,還是要講究說話的藝術。

尼采說過,「一切筆直都是騙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彎曲的。」

邏輯學對假話大行其道持批判態度。

什麼是真相?

通俗講,就是經過邏輯推理過程後的「事實」就是真相。

也可以這樣理解,找出某個事物真相的有力工具就是進行邏輯推理。

4.

邏輯學是一門科學。它的基本原理有4個。

同一律。即事物只能是其本身,這很好理解。

蘋果是蘋果,梨是梨,橙子是橙子,柚是柚。不能混淆。

現在有橙子和柚子嫁接的品種「橙柚」;蘋果和梨子嫁接的品種「蘋果梨」。

這不在邏輯學討論的範疇之內。

排中律。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非黑即白,二元對立,不存在中間狀態。

充足理由律。也可稱作因果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存在即合理。比如父母是子女存在的原因。

矛盾律。可以看作同一律的延伸。即在同一時間某個事物不可能既這樣也那樣。

兩個命題不能同時存在。一雙腳在同一時間不能踏入兩條河流。

張浩5月31日在北京,這一天他就不可能在廣州現身。

所以,這些基本原理,一是不需要證明。二是它不能被證明

一句話,不證自明

5.

事實上,像邏輯學同一律那樣,非黑即白,是不大可能的。

實際生活中有許多灰色地帶,界限不清晰,到處都是不確定,常常讓人煩惱。

怎樣去認識呢?

陷入不確定的泥潭是不知道真相(原因)。

如果確定性是存在的,那麼不明白的事物終究會水落石出,目前只是處在模糊狀態中。

萬物都有起源,結果是我們看得到的現象。

對原因的探尋不能半途而廢,從結果溯源,逆向思維,查到原因,直到見底。

(但遇到黑洞怎麼辦?答:遇到再說。)

邏輯學把原因分為四種。動力因、質料因、形式因、目的因。

用做鳥籠來說明。

編製鳥籠的人,是動力因,他喜歡鳥,他有這個動力。

材料是質料因,沒有材料,做不成鳥籠。

鳥籠做成什麼樣子,複雜的?簡單的?這就是形式因

為小鳥提供棲息之所是目的因

女孩與多年男友分手,大致也是這四個原因。

最主要的是動力因:這個需要當事人自己分析為什麼沒有再做男女朋友的動力了。

質料因:沒房沒錢,擔待不起了。

形式因:由新鮮到爛熟,乏味了。

目的因:這個也需要當事人分析為什麼目的消失了。

邏輯學的這四種原因,動力因、質料因、形式因、目的因的分析,非常好使,可以推薦。

當你為一件事情苦惱時,拿不定主意時,試一下,結果會讓你喜出望外的。

「套路」也許就是這麼來的。

6.

6.1以為論證是一步一步親眼所見的實證過程嗎?

不完全。

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說:一個邏輯學家不需要親眼見到或聽過大西洋或尼亞加拉大瀑布,他從一滴水中就能推測出他們存在的可能性。(P57)

邏輯推理過程構成了論證的核心。

推理的基本步驟,就是根據已知正確的第一個觀點,推斷出第二個觀點。

而第二個觀點之所以正確,是因為第一個觀點正確。

聽著有些繞,但的確就是如此。

就是要我們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去驗證或落實某個需要確認的事實,直到得到真相。

6.2邏輯學的真命題

在潮水般的信息面前很是茫然,搞得好像方向沒了,目標也沒了,不知道該聽誰的,都對又都不對。

伊梅爾達面對2000雙昂貴的皮鞋,總說,今天又找不到鞋穿了。

信息混沌,都否掉,其實又都不捨得。惶恐的傻掉了。

看過一個不知真假的事例。

愛因斯坦監考。學生舉手報告,說去年考過這個考卷,一模一樣。

愛老師親切地說,沒關係,答案會不一樣。

太炫了。太玄了。太懸了。是不是?

這個時代。

不要被這個時代炫酷的、玄幻的、懸吊吊的東西搞懵。

萬事皆有根源,眼花繚亂下其實是萬變不離其宗。

心儀的信息,鎖住。

鎖不住就會飄移,就會在2000雙昂貴的皮鞋面前光腳,沒得穿。

鎖住就是回過頭來,學一學邏輯學的原理收回心神。

專註你心儀的信息,處理你眼下的事情,找到事情的真相和解決的辦法。

很多新興的理論,很多流行的觀點,很多莫名其妙的表象,在使用邏輯推理後,顯出皇帝的新裝,豪華且一無所用。

是真是假,此時都可以無所謂了。

經濟學家張維迎說:我相信邏輯,比如說,有一個峽谷,所有的人都說過不去,那裡是萬丈深淵,但如果邏輯推論出那裡應該有一座橋,我就會走過去。(P封底)

金岳霖說:邏輯是生活中尋找並滿足願望的實際工具,沒有邏輯,我們的生活將十分沉重,以至幾乎是不可能的。(P封底)

剝下偽相,現出原形。這才是邏輯學的真命題。

而以後,你還會茫然嗎?

End

微信公眾號ID : lxbin1234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海潮 的精彩文章:

《美食總動員》:廚神說「人人皆可烹飪」,小米說「鼠鼠皆可烹飪」

TAG:數海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