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體驗孩子的感受

體驗孩子的感受

人本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羅傑斯說,我是一切體驗的總和。

我認同並贊成這個觀點。我認為:體驗是生命的真諦。每個人的體驗都會在自己頭腦或身體里留下的印象,成為記憶儲存起來。而童年的體驗形成的記憶常常會進入一個人的潛意識,從而支配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

童年積極的體驗,會留下正面的記憶,形成催人上進的正能量;童年消極的體驗,會留下負面的記憶,產生破壞性的負能量。

童年不愉快的經歷,在內心留下的印痕,會成為一生的記憶存放在自己的心裡,長大後便會自覺不自覺地活成童年所體驗的樣子。這也許是俗話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緣故吧。

父母簡單的一句話,就會成為童年的一種體驗,伴隨孩子一生。有一個女孩,特別喜歡暴飲暴食,她只要遇到不開心的事,就會狂吃。她很胖,想減肥,卻控制不了飲食。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她去看了心理醫生。在心理醫生的引導下,她回憶起小時候媽媽對她說的一句話:「不舒服了,就吃點東西。」雖然這是媽媽安慰她的話,卻不曾想成為一種心理暗示進入她的潛意識,從而讓她成為一個吃貨。

另一個女孩,一次考試成績出來之後,媽媽看了她的考試卷,隨口說了一聲:「唉,怎麼會考成這樣呢?」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她被媽媽的話刺痛了,她的自信和自尊被摧垮了。她突然產生一種心理暗示:我就是這麼笨,我是個很差勁的孩子。從那以後,無論她怎麼努力學習,都無法擺脫這個心理魔咒。長大後,無論自己做得好還是不好,她都認為自己做得不好。

小時候經常搬家,也會成為孩子痛苦的體驗,嚴重的會讓孩子產生一些怪異的行為。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真正擁有自己說了算的人生》的微課中講到一個例子,他的朋友兩歲多的兒子突然變得非常貪吃。每次開飯,兒子吃飯的樣子都很誇張,好像餓了好幾天一樣,吃完沒多久,兒子又餓了,還要吃東西。他帶兒子去看醫生,也沒有什麼病。後來,他請教武志紅該怎麼辦?

武志紅告訴他:「你仔細觀察孩子狂吃東西的樣子,然後試著變成他的樣子,看看你會體驗到什麼。」

由於武志紅說得比較簡單,這位朋友沒有理解其中的含義,也就沒有照做。過一段時間,這位朋友又問武志紅。這次武志紅說得非常詳細:

「第一,找到孩子吃東西的關鍵細節,記住孩子吃東西的樣子;第二,標定這個現象場,記住孩子吃東西的時間、地點;第三,進入孩子的這個現象場,成為他的樣子,體驗他的體驗。」

武志紅問他:「你發現了兒子貪吃的關鍵細節是什麼嗎?」

這位朋友說:「關鍵細節是,孩子埋頭狂吃的樣子急不可耐,吃飽後的那一會兒,他滿足的不得了,但是過了一會兒,就很落寞。不久以後,又很想吃。」

這次武志紅專門提到「現象場」,這個概念羅傑斯提出的。一個人所處的體驗的狀態,稱為現象場。現象場的核心在於把握體驗的關鍵細節。

武志紅專門強調了進入他人現象場的作用。他說,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的感受,就可以進入他的現象場,找到成為他的感覺。進入他人的現象場,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事情。

武志紅建議他進入孩子的現象場,就是每天吃飯的時間點,坐在孩子吃飯的地方,想像進入孩子小小的身體,用孩子吃飯的樣子去吃飯,看看會體驗到什麼感受。

這位朋友照做了,他感受到非常複雜的體驗,後來逐漸明白,孩子出現狂吃這個問題,可能跟他們這一年多搬了五六次家有關係。頻繁搬家,讓這位朋友很累,但沒想到對孩子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接下來,很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這位朋友進入孩子的現象場,體驗到孩子的體驗之後,沒過多久,孩子的貪吃症就消失了。

看來,進入他人的現象場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武志紅朋友的兒子貪吃症竟然被治癒了。由此,我想到一些多動症或自閉症的孩子,如果父母能夠細心地觀察孩子的現象場,把握關鍵細節,進入孩子的現象場,體驗孩子的體驗,那麼困擾孩子的問題也許會像貪吃症一樣就消失了。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幼小的孩子是多麼需要父母體驗自己的感受。

同時,揭示了「我是一切體驗的總和」這個論斷是富含生活哲理的。

讓我們開始慢慢地回憶自己的體驗,找到自己的體驗的關鍵細節,進入自己的體驗,療愈自己,從而活出真實的自己。這樣,我們就會具備一種體驗孩子的體驗,進入孩子的現象場的能力,從而成為正確愛孩子的父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情懷 的精彩文章:

夫妻之間的溝通重要嗎
用「自我肯定」喚醒沉睡的自已

TAG:教育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