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在信仰與詆毀之間

在信仰與詆毀之間

《列子》裡面有一個很著名的故事,說的是伯樂老了,秦穆公讓他推薦一個相馬師,他就推薦了自己的朋友九方皋。這個九方皋厲害到什麼程度呢?他連馬的性別毛色都分不清,但卻能找到天下稀有的駿馬。

《九方皋相馬》(資料圖)

其中的原因,伯樂是這麼解釋的:

「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

意思就是說:九方皋相馬,是直接觀察內在實質而忘卻外表;只看應該看的東西,不看不必看的東西;只注意內容,不在乎形式。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資料圖)

這個不是一件能輕易「說到做到」的事情,要不然還修什麼道呢?

這種「做不到」很多時候不是說主觀上不願意,而是客觀上「力不從心」。有時候是個人能力達不到,比如說瞬間實現世界和平,這個就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事。

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資料圖)

還有的時候是外部條件的限制,我們一般把這個稱作「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比如「弘道」這件事,很多人就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輿論上的問題、社會觀念的問題,包括自己的心理體驗,都會出各種狀況。但這也不代表你做不到,或者說,「不能證明」就不能去表達,就不能去嚮往。

《道德經》裡面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資料圖)

很多人都把這個當做一種訓誡,卻忘了人的要求本來就是很難以琢磨的。

比如你是個科學家,本職就是做科學研究。但很多人就會想,你怎麼不出來給我們講講怎麼學習啊?你的研究我怎麼看不懂、沒聽過啊?但稍微想想就知道世間很多事不是這麼隨意的。

修道也是一樣,許多事是沒法「一下子」就讓別人理解的,甚至自己都不能理解,只是靠一個信念在那裡支撐。不然為什麼要講「修行」這個詞?得能坐得住。

不然為什麼要講「修行」這個詞?得能坐得住(資料圖)

然而,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一些情況卻是,修道的人坐不住。尤其是面對攻訐的時候十分「坐不住」。不是說信仰被誤會的時候,你不能去反駁,不能去衛道。而是你面對的方式是否妥帖,是否有過深刻地反思。

外人對於一種信仰的看法,也是非常多樣的,但無論是怎麼多樣,這最開始都是你自己呈現出來的東西給人的印象。

你好談怪力亂神,那麼別人肯定就覺得你「封建迷信」;你喜歡吟風弄月,那就容易被當作華而不實;你喜歡故弄玄虛,就別怪別人把你當騙子。這種事兒做多了,即便你做點務實的事情,指望人家相信你,難度就會很大。

你好談怪力亂神,那麼別人肯定就覺得你「封建迷信」(資料圖)

更何況有一些所謂的「道法深湛」的人,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或者說有共同信仰的一個圈子裡,嘩眾取寵,恣意跋扈慣了,覺得自己很有名氣,很有影響力。

其實脫離了這個圈子,誰知道你呢?你自己覺得言辭得理,衛道情深,而在旁人看來,也不過就是「分香不均」罷了。

白玉蟾祖師《道法九要》的第三節叫做「守分」,裡面說:「常生慚愧之心,勿起貪戀之想。富者自富,貧者自貧,都緣夙世根基,不得心懷嫉妬。」慚愧之心在哪兒呢?從來都沒見到過。心懷嫉妬想必是有的,貪戀之想,要不要再明顯一點?

白玉蟾祖師墨寶(資料圖)

所以信仰道,到底是怎麼個情境?或者說和信仰其他有什麼區別?這個也許真沒有定數。假如大家都是在探究宇宙真理,那麼就都自信一點,互相尊重些。無意的誤會或者有意的詆毀,對於一個信仰來說,都不應該是傷及根本的東西。

開頭的時候說到九方皋,他連一匹馬是黃色的母馬還是黑色的公馬都分不清,但不妨礙他對這匹馬是千里良駒的判斷。這才是值得去玩味的事。

所謂道,惡乎在?(資料圖)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其實應該有這麼個信心,即這一種文化只要還在,道也就還在。然而很多人看見道「在稊稗」的時候就已經坐不住,更何況「在屎溺」的階段呢?

等人們回頭反思的時候,會覺得很多事情並不如其時之所是,很多人也非其時之所想。大約這也算是一種別樣的「數典忘祖」。

(編輯:柯恩)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

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十年生死兩茫茫之銀川修行轉入秦
書「符」所用的材料及其作用是什麼?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