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話華為安防:解讀智能視頻+戰略

對話華為安防:解讀智能視頻+戰略

隨著以雲計算 、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化革命到來,以及海量視頻業務的衝擊,對網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網路作為華為傳統優勢產品,針對安平行業,從頂層架構出發,結合現階段公安警務新時代的需求,開發出下一代動態彈性的視頻雲網路網路解決方案——雲網協同。在2018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上,a&s專訪了華為EBG中國區企業雲通信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彭曉東,對目前華為安防的戰略以及AI時代的應對之策進行了探討!

Qa&s總經理、總編輯關玉娟

A:華為EBG中國區企業雲通信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彭曉東

關玉娟:彭總怎麼去解讀「AI時代,華為重新定義攝像機」的核心的意義,能否介紹下華為的整個智慧視頻+戰略的定位和構思?

彭曉東從整個安防市場或平安城市領域發展而言,第一個時代是模擬到數字演化的時代,當時主要是以同軸為核心,無論是清晰度還是帶寬表現都不盡人意,所以無法談及高清和智能;第二個時代是從標清到高清,索尼、派爾高等國際品牌轉變相對較慢,給了中國廠商海康、大華、宇視等異軍突起的機會,讓中國廠商逐步成為全球安防的主流;而現在高清向智能轉變是行業第三個時代,華為在這個時候切入安防,我們認為在安防領域的技術(大平台、大數據、前端攝像機、演算法、製造工藝等)積累已經足夠

在晶元領域,華為海思晶元的出貨量已經佔到業界的70%以上,也就是全球攝像機的晶元,有七成是海思的。因此華為對於整個行業的晶元發展趨勢是非常清晰的,隨著算力越來越強,如何運用算力讓攝像機發揮更好的功能,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如果現在還是聚焦在傳統的簡單運用中,這個大腦將沒有意義。如人臉、車牌等識別應用的攝像機,由於軟體限制,這些攝像機功能單一,華為結合晶元技術、行業用戶痛點以及ICT領域技術積累,希望攝像機可以隨時被賦予新的大腦,讓攝像機不僅能解決當前的需求,也能在未來新的需求產生時,可以通過軟體更換的方式繼續發揮作用。軟體定義的方式可以在業界掀起一場革命的浪潮,因為它真正站在客戶需求的角度出發,給客戶帶來最小的工程量,實現最高的性價比,這也是客戶最基礎的需求。

華為對於「軟體定義」有長久的考量,在第一個階段,用戶產生需求後,華為會把演算法載入進去,通過遠程調度控制,實現軟體功能,在第二個階段會實現AI智能, 比如說攝像機檢測目標後,攝像機自己可以根據目標判斷後選擇適合的演算法(人臉或車牌等),不再需要後台去控制。

我們在提出這個概念後,產品也會隨之產出,當前我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現有的其他攝像機也智能起來。比如說原本小範圍存在的幾個普通攝像機在加入軟體定義攝像機之後,讓他們也能享受智能體驗,簡單地說就是如何讓通過軟體定義攝像機的視頻流,全部轉化成智能,這是我們後面會思考的問題。

關玉娟:華為安防的智慧視頻+在華為龐大的業務體系裡面,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其研發、銷售、技術支持、團隊力量能否與當前安防兩大寡頭形成制衡的力量,未來的仗你們準備怎麼打?

彭曉東傳統安防企業海康大華,在安防領域已經做得非常好,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第一他們行業細分解決方案很多,也就是說友商對於行業用戶需求了解深刻,第二他們的攝像機款型多種多樣,能為客戶各種需求提供解決方案。

對於華為而言,視頻監控解決方案重點分為三層,上層是智能應用,中間是平台,下層是前端攝像機。在上層中,華為與兩者不同的是,華為的行業沃土平台好比「黑土地」,讓合作夥伴可以實現共生共贏。不管是公安客戶,還是交通客戶都有不同的應用,這並不是一家企業便能夠全部掌握。相比廠商,行業的ISV合作夥伴了解得更加透徹,華為與他們合作,在華為強大的計算平台上,開發最貼近行業需求的解決方案。通俗地講便是找最懂的人,做最合適的事情。例如在深圳公安業務上,便有7-8家ISV合作夥伴負責業務應用開發,由於他們每天都與客戶「親密接觸」,一個客戶業務中細小的功能,都能在他們的軟體中可以體現,我們讓他們保持這種專註的態度,其他的全部交給華為。

中間層可能涉及存儲、分析、智能演算法等,在全球範圍來看華為的IT伺服器以及算力,都已經達到TOP級別,相比國內做中間層的友商,肯定不是一個水平,在演算法上依圖、華尊、商湯等在業界已經具備較高的地位,他們都是華為的生態合作夥伴。

至於攝像機,現在的協議都非常標準,只要把平台與上層應用做好,標準的攝像機都能很快融合進去,這點類似於手機,華為在全球的無線網路佔據較高的市場份額,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只能用華為的手機,現在蘋果、三星等廠商也百花齊放。所以未來我們只要把上層應用做好以及平台做標準,攝像機因為本身標準化,前端便不愁沒有終端連接進來。當然華為也會在前端發力,希望在這麼多技術積累下,能在前端市場佔據較大的份額。

關玉娟:以我們的了解,在行業出現從前端到後端一家供應的情況,是因為某些合作夥伴或集成商在能力上的不足,所以廠商被迫多元發展,據華為評估,當前中國市場上具備行業獨立開放能力的合作夥伴多嗎?

彭曉東:我們覺得現在市場是滿足這個生態的需要的。華為認為整個生態都應該被開放,如果所有的廠商提供從應用到終端的服務,那麼客戶也會感到難受。因為系統不開放,用戶體驗是不好的。如用戶需要新的業務解決方案,能否實現都會與該廠商的能力直接掛鉤,但如果是全開放的模塊,便能很好避免這樣的問題,因為用戶自己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應用開發商,從而避免被一家企業漫天要價。華為提供一個開放及模塊化的架構,如果用戶覺得平台中的某些功能體驗不好,華為能根據他們需求選擇其他的模塊進行替換。

行業當前的現象頗像手機行業的發展,在早前諾基亞的時代中,諾基亞從手機硬體操作系統到具體的應用,全由自己開發,雖然能推出相應的產品,但用戶體驗較差,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不喜歡使用手機自帶軟體的原因。但在蘋果與安卓的系統中,由於生態是開放的,讓各種應用百花齊放,優勝劣汰。對於安防行業用戶而言,也是如此。華為的聚焦是就在於視頻的底層架構,這如同手機的硬體及操作系統,讓更多的合作夥伴在上層應用中發揮其價值。

關玉娟:對於那些已經完成的項目,比如一期二期已經完成了,華為能介入嗎?

彭曉:其實問題不是太大,前年國家九部委發布了996文件,重要的宗旨縱向是要讓視頻監控進入到村子裡面去,橫向就是要每個行政機構所有的資源共享。這是國家的大框架,這個大方向初步的實現一定是平台通過各種方式將各種協議讓現有資源連起來。系統之間的兼容互聯的難題將會逐步變化成是在某個省某個地方某個縣解決對接的問題,這對於華為而言不是難事。

即便是對接中碰到困難,因為國家要求所有的廠商都往這個方向努力,那麼中間這個鴻溝將會越來越淺,這個問題將成為廠商初期標準的一部分。

關玉娟:華為怎麼去看智慧視頻應用未來的商機和空間,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和潛力去吸引華為在這個行業裡面發展?

彭曉東:華為在安防視頻領域已經做了好幾年,但是投入精力並不大,去年年終的時候任總召集了高層會議,探討了當前政策下視頻的市場需求,決定在視頻監控產品線加大投入,使得我們人力在四個月內翻了四倍,現在達到一千多人。我們不像其他公司是獨立的個體,華為的技術可以全部共享給視頻部門,在平台方面,IT產品的所有伺服器、存儲等高端技術都可以移植過來,意味著視頻監控產品只需開發一套軟體,放在華為原有的伺服器上,整個視頻平台競爭力就非常強。另外在攝像機方面,華為手機現在在中國的份額已經做到第一,全球第三,手機里的許多工藝與攝像頭高度相似,這部分的技術也會讓攝像機受益。

同時華為在矽谷、日本、俄羅斯等區域分別投入演算法的研究,吸引全球頂尖的識別演算法專家,提升華為在基礎層的競爭力。所以從華為的投入看,這是我們的戰略方向。

在前期,一些合作夥伴會認為華為的採購成本較高,但其實鏡頭、sensor等很多東西是索尼的,我們一年的採購數量是以億為單位,整個中國攝像機出貨量大概是8千萬台,海康大華這樣的頂級廠商出貨量大概是3千萬到4千萬之間,但我們手機去年的出貨量便達一億台左右,因此無論是採購前端的鏈條,還是終端的工藝(如無線基站通風導熱、防霉防塵技術),這些我們可以在終端公司直接導入到安防領域。對於其他廠商而言,可能需要2000-3000人的研發力量才能解決的問題,但對於我們而言卻能輕鬆應對。另外,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里聚焦著全球最頂級的專家,研發最前沿的技術,所以華為能保持著對前瞻性技術的掌控,引領著業界的發展。

對於華為而言,我們自身推出的演算法會更與晶元匹配,開發出針對攝像機更多的智能應用,所以現在公司同意將多個領域的產品技術跟視頻監控共用,同時在視頻監控本身的產品線增加幾倍人力,我們相信通過研發,在短期內通過技術積累,可以出很好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關玉娟:華為的投入那麼大,也那麼堅決地進入這個領域,你們怎麼看待華為對傳統安防這個格局帶來的衝擊力,會不會像手機一樣,在安防行業中會演繹另外一個崛起的故事?

彭曉東:我覺得一定是這樣的,當第三代潮流從高清到智能,邁入這個時代,沒有準備好的廠家,一定會在這個過程掉隊的,這是毫無疑問的。這個準備好意味著要有充足的研發實力,因為AI涉及的技術太多,如何跟客戶的應用結合產生新的價值,如果研發無法跟上,必然會掉隊。另外AI也涉及到後邊周邊的配合,這對於華為是優勢,我們積累了很多資源,可以直接拿到AI里用。這個可能跟手機行業一樣,以前的手機廠商成千上萬,但是慢慢的越來越多的廠商消失了,現在存活下來的廠商技術門檻越來越高。慢慢的往後會有兩個趨勢,一是小廠商無法滿足技術需求,慢慢消失,二是類似諾基亞這種做封閉系統的廠商,也會逐漸退出市場。華為通過攝像機架構的改革,通過底層基礎演算法的積累,無論是開放性還是底層技術的紮實,都會給行業帶來創新。

關玉娟:從數字上去看華為的目標是非常大的,這個對安防市場的衝擊力是恐怖的,因為目前安防的龍頭只是百億的規模,該如何去實現這一目標?

彭曉東我們理解的安防市場可能與其他廠商不同,對於我們而言,例如公安領域的市場不僅僅是視頻監控,也有豐富的視頻監控周邊市場(網路改造、大數據平台、數據中心等),這些市場都會受視頻的智能運用的影響得到延伸,而這些延伸的內容都會是華為的強項,如果說之前的視頻監控在公安系統中存在短板,那麼這對於華為而言將會是商機。

關玉娟:剛才彭總已經分析了華為智能視頻戰略以及所支撐的產品技術的優勢,那能不能談一下,華為仍然有哪些劣勢的存在?

彭曉東:坦白而言,華為當前的劣勢也較為明顯,我們在安防行業的前期投入並不足夠,導致我們無法真正沉下去了解行業,所以在去年上半年之前我們對很多行業客戶的理解存在著許多盲點,如細分領域客戶的需求等。針對不足,華為也會儘快去彌補,從我們的客戶經理、合作夥伴方面都會投入更多的資源沉下去,儘快把許多行業客戶的價值需求惡補回來,如果僅僅對客戶打了一個龐大的骨架,但肌肉如果不健康,那麼它一定是一個不健康的軀體,無法發揮強大巨人的能力。所以華為當前的工作是貼近客戶,如公安、交通、園區等,把客戶的需求在我們的產品中體現出來。

另外在平台側大家比較統一和標準,但在攝像機的款型數量上而言,華為跟傳統的安防企業差距仍較大,因此我們也會在款型上盡量去覆蓋高價值的行業,同時也會在高價值的行業中,去做一些差異化競爭的動作,比如說前面提到的軟體定義攝像機,這是我們在攝像機領域的創新,通過差異化的方式去和傳統友商形成對比。

關玉娟:華為一直在倡導生態,這種模式能否幫助集成商或運營商解決大型項目中遇到的問題,你們是怎麼去支撐這種項目的規模化落地?

彭曉東:我們現在感覺主要有兩個大類,一是運營商對大型項目的介入越來越多,二是業內大型的集成商與運營商結合,面向客戶做總包,將整個工程接下之後,分成較多的業務模塊,每個專業的業務模塊由專門的代理去做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供貨,施工方面由專業的施工商去做,給我的感覺是整個產業及鏈條是相對成熟的。

從項目管理的角度去談施工的難度可能更合適點。從我們接觸的項目來講,沒有發現太大的短板在裡面,從工程角度而言,無論是全國性的還是本地化的供應商,他們能力都很強,包括施工運維方面。您說的短板可能是在前幾年方案的集成上,華為強調的不做集成,是指不做工程上的集成,但會做方案上的集成,就是從前端到平台到後端的應用,與合作夥伴在一體化的交互方案做得非常成熟,至於交互這塊,很多企業已經做了很多年,都做得非常成功。

關玉娟: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因為前幾年華為的投入與人力不足,給大家造成渠道弱的感覺而已,對不對?

彭曉東:對的,在人力方面,前幾年我們整個生態實際上的建設還沒建立起來,上層很多應用都沒有打通,現在如果您去展會去看一下,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應用,就公安這一塊的話,已經包含了許多細分領域的應用,也有各種合作夥伴可以挑選,讓客戶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關玉娟:這次AI攝像機是華為安防的重點,在短期內其成長的目標是如何的,有沒有比較明確的數字,另外華為在安防行業中發力並不久,如何解決渠道供應鏈偏弱的問題?

彭曉東:今年攝像機對於我們華為安防發展而言是元年,因此我們對攝像機的數量以及金額上沒有做太多的訴求,我們希望在今年讓攝像機的理念能被客戶所接受,還有我們的品牌和投入,能在安防圈子裡被廣泛的渠道所接受。至於具體的數量,我們希望能先做到幾十萬台,也是給自己定的小小目標。(價格貴嗎)智能攝像機業界的價格在4000元左右,但根據客戶選擇不一樣,可能價格上下會有浮動,到年終的時候我們會有將近一百款攝像機會發布,但是這些攝像機不會覆蓋到邊邊角角,而是針對主流市場主流場景,進行全覆蓋,為客戶提供高價值的全面解決方案。

談到渠道商的問題,實際上我們傳統安防渠道做得確實比較弱,但是華為有能力讓做網路/伺服器的全國性渠道,這些都可以納入安防渠道體系,幫助我們推動安防的業務發展。

關玉娟:在渠道的管理上,傳統安防廠商都有不滿意的地方,華為在這方面是否也有自己不一樣的管理體系?

彭曉:說實話這一塊我們目前介入的不多,但是我們在嘗試做一些工作。在平安城市的渠道有兩類,一類是大型的集成商,他們並不一定是專業的安防渠道,可能也是綜合型的。第二類就是剛才提到的安防專業領域的,這個領域的渠道做的項目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對於這類渠道我們目前也做一些系統性的拓展,從去年年底公司戰略投入,我們今年年初也開始做一些動作,我們所對應的渠道對象選擇,與前期的海康大華又有區別,因為我們的產品從品質到價格再到鎖定的客戶,我們自己的定位是比海康大華略高一點。我們也談了好多家,他們對我們的產品的品質,包括我們的產品定位,覺得我們鎖定的定位跟他們以前的客戶定位是很匹配的,只需在原有的客戶基礎上便能拓展華為的產品。

關玉娟:那華為給渠道的利潤會比較好嗎?

彭曉東:我們肯定承諾要比以前好,所以我們每次跟其他夥伴談,就是華為可以帶給他們三個方面的價值:第一個是幫助他們轉型,第二個華為可以幫你做大,從現在的華為的攝像頭與安防產品,到未來可以做華為的網路產品或伺服器產品,可以越做越大。第三華為能幫助你利潤越來越好。憑著華為在全球包括中國的影響力,我相信他願意去跟我們談合作。

剛才說的第二點對很多渠道都非常有吸引力,因為他們原來總是在安防圈子裡,想跨出去做很難。還有剛才您提到的關於渠道有些怨言這一塊,實際上華為的渠道模式可能更傳統一些。比如像傳統的安防廠商的話,他在做渠道同時的話,也會自己去做一些項目,甚至有些情況下出現與渠道搶項目的矛盾,但這種情況在華為肯定是不存在的。

關玉娟:所以這個就是集成商選擇華為的重要的理由,還有沒有其他補充呢?

彭曉東:還有一點就是我們每次跟集成商去談,在安防領域,我們會首先強調這個產品華為會堅決地投入,因為從目前任總定的產品來講,沒有哪個產品沒有做到全球第三,只要願意做,包括手機,在如此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我們也快速做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三。

關玉娟:所以在智慧視頻這個領域,華為是要做到全球第一嗎?

彭曉東我覺得未來幾年我們可以達到這個水平,我覺得先定個小小的目標,我們先做個第三。我們會用兩三年的時間做到這個目標。

關玉娟:第一大概希望用多少年的時間?

彭曉東:我們希望越短越好。

關玉娟:能夠談一下現在智慧視頻+的項目實際落地應用的情況嗎?

彭曉東:最近華為跟公安部談到一些關於視頻領域的合作,業界對我們的理念非常認可,因為新的理念能幫他們真正的把未來可持續發展大框架搭起來,包括我們生態合作夥伴,其實對客戶來講,他也希望在應用中得到業界最頂尖廠家的技術支持,讓最高端的技術幫助他們更好的開展實戰應用。在深圳,通過華為的解決方案,15小時內幫助公安找到拐賣兒童的疑犯等等經典案例讓業界開始接受我們的方案,現在在廣東整個大的框架已經建成,其中最發達的城市深圳也是在用華為的方案,當然也包括其他的海康大華的產品在裡面,主要是通過我們的生態合作夥伴在我們的框架下進行系統化。

華為的架構叫視頻雲技術,中間是數據、硬體、軟體全解耦,達成一個很寬廣的「黑土地」的框架,讓生態圈的夥伴在上面茁壯成長,實現全標準化。

剛才談到這個渠道選擇的問題,其實渠道選擇華為往往就是客戶對華為的認可,對架構和方案的認可,其實渠道也在慢慢看到,客戶在這一塊的轉變,所以渠道也跟著華為在轉。

關玉娟:那在實際應用之中,有沒有發現哪些不成熟的地方嗎?或者說制約它廣泛應用的一些因素?

彭曉東:有一些問題,可能就是您剛才說的新舊兩派勢力之間的博弈,因為我們推的新的架構,那肯定是影響了傳統架構廠商或者集成商的利益,肯定會出現抵觸的現象,這個過程是一定存在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站在客戶需求的角度,提供有競爭力、方向正確的解決方案,一定會被客戶渠道所認可。現在看的話,今年項目遇到最大挑戰可能自於客戶的魄力——對新的方案的認可程度。

關玉娟:在新的趨勢下,華為是如何減少與傳統廠商之間的衝突?或者說在這種大生態環境下,對傳統廠商未來發展的建議是什麼?

彭曉東其實我覺得生態問題不大,因為生態很open。但是跟一些傳統的廠商如海康、大華、宇視這些企業直面的競爭可能也是存在的。但在終端側我們並沒有想一定要去改變什麼,因為攝像機就是一個很開放很標準化的產品,對於客戶在哪個場景用什麼攝像頭,我們沒有嚴格的控制,完全讓客戶自己決定。框架一定要用標準化的方式去做,避免傳統的綁定式的煙囪方案,因為這對未來的發展、未來系統的擴展性、未來實戰的需求的實現彈性很差。在這個大的框架建立之後,平台側可能會有少許的成本,因為傳統的廠商都需要「賣盒子」,而我們要求的是雲,數據解耦、生態應用解耦,百花齊放。相當於革了「盒子」的命。這個也是從反向驅動一些傳統安防廠商去做這種平台側的解耦,讓軟體和硬體分離開。

平台伺服器這塊是解決計算問題,但視頻的大頭是在存儲,因為現在公安包括各種客戶對這個存儲的時間、圖像清晰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那麼存儲的容量其實都是在可以說成指數的增長,以前很多客戶需要30天存儲,現在要求存90天,視頻也從之前的 720P高清倒現在的1080P、4K,碼率不斷上升,所以視頻存儲的市場空間是在變大。但是存儲也屬於通用市場,與攝像機一樣,選擇權也在客戶手中。那麼最原始的衝突就是在軟體平台這塊。存儲與攝像機這塊最後還是比拼各家的性價比、效果、穩定性。

關玉娟:阿里現在也推出城市大腦應用,是比較偏向於在to C場景,華為當前主要聚焦在to B的行業市場的應用,那想問一下未來智慧視頻+跟阿里城市大腦會有交集嗎?

彭曉東:to C的市場我覺得應該是下一步的考慮,現在我們整個的業務的趨勢還在to B。未來我們可能有這一種想法,但是現在不是很成熟,比如說現在華為倡導的是萬物互聯,對於未來智慧城市來講,攝像頭還有一個理念,相對現在講的智能,再延深一層,它是整個智慧城市的神經末端,攝像頭不僅是傳視頻的,它就像感測器,在一個城市裡面放了無數個感測器。 用萬物互聯的技術把這個做起來,那攝像頭裡面可以傳很多的信息出來。如廣場的溫度、空氣濕度、空氣污染狀況等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收集過來,因為華為有這個技術去實現這些應用。

關玉娟:當前華為許多核心的元器件都是採購日本的,假如說這個神經末端它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對於這些核心元器件,華為是否會自己介入去做,讓效果更好或者說更省成本?

彭曉東:光元器件這一塊,從目前全球來講,的確是日本的性價比是最高的。這個門檻可能需要長期的工藝技術積累,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因為我們擅長的還是在通訊技術,而且這一塊對我們來講不存在安全性的問題,如果這個模塊存在安全性的問題,我們一定會自己去做。

關玉娟:提到安全性,華為提倡的系統架構在應對信息安全性方面的挑戰能力如何?

彭曉東:可以這麼說,華為是ICT行業中最安全的公司,所以產品也是最安全的。近年來,攝像頭髮生很多起安全事故,導致了在美國被禁售的事情。中國很多部門也發文,強調攝像機的安全性。攝像機如果在信息安全部分不過關,很容易被人通過IP地址或黑客攻擊,導致個人隱私或財產安全受到威脅。華為的攝像機不僅在加密協議上做足功夫,也有重要的安全紅線。華為的產品在面向日本和歐洲市場銷售的時候(對安全性要求敏感的地區),如果產品過不了安全紅線,根本不可能在這個區域銷售。所以現在很多產品在中國或美國出現了問題,這裡面也有必然的關聯。對於華為產品,市場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攝像頭或平台被黑客攻破過,我們的產品在出來之前都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測,我們內部稱它為安全紅線測試,可能比國家公安部的測試更加的嚴格。

關玉娟: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攝像機已經是完全的網路型產品,所以華為在全球市場具有更高的競爭力,可以這樣理解嗎?

彭曉東:是,我們下一步是希望把它做成這樣的形態,到了那一天,也許華為在市場中便不會存在多少的競爭了。因為萬物互聯需要一個過程,雖然我們的物聯網平台在中國已經做得非常好,未來也會探索將這個技術移植到攝像機上面,那將會是更好的智慧城市理念。當前來看,這個技術是成熟的。

從攝像機這塊而言,我們內部有一個13個大類,108項的安全檢測標準,我們也曾經拿著海外高端的攝像機按照這個嚴格的標準去測過,匹配度只有40%,意味著108項檢測下來,大概只有60項是通過的。但華為內部是這樣的,如果不能百分百通過,是沒辦法上市的。所以為什麼很多用戶說我們價格高,我們自己有時候也無法解釋清楚,比如在電源適配器上,華為也是嚴格通過採購認證的方式去做,只要拿一般的攝像機與華為的產品相比,就能發現差別。

華為的標準質保是五年,但公安用戶可能需要三年就足夠了,當前業內攝像機的實際壽命是七年。另外許多攝像機的外殼是塑料的,華為產品是鋁合金的等等。我們始終貫徹華為的做事風格在做攝像機,很多優勢必須細心才能發現。所以我們也反思自己的包裝,很多亮點沒有結合客戶的實際價值去講清楚。客戶把我們最新的攝像機拿到上海公安局去測試,將攝像機拆開後與友商產品進行對比,客戶給我們發的感受是友商攝像機走線混亂,而華為的充滿工藝設計,這是客戶最直觀的感受,我們從來自己沒有對比過。

華為P 20手機帶AI功能,我們的攝像機也會支持9種AI功能,在不同的環境下,攝像機會自動調整光線參數。與其他廠商的產品不同,設備的參數是固定的,但我們的產品是智能的。

關玉娟:借著這次採訪華為最希望向行業傳達什麼?

彭曉東首先我們覺得必須有個聲音,那就是華為在安防這塊已經加大戰略投入,希望更多的安防領域的夥伴與生態與華為一起探討未來安防業務的發展。其次我們會堅持華為開放的「黑土地」策略,讓合作夥伴在上面茁壯成長。最後華為ICT領域的技術可以全部用到安防中來,為合作夥伴、用戶提供更有價值與競爭力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編後語

通過創新性思維,華為朝著智能攝像機市場邁出重要的一步。對於未來,「軟體定義大時代,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彭曉東透露給筆者華為安防未來幾年內的小目標。期待華為的積累、沉澱終能驚艷成蝶,為安防產業帶來更加豐富的生態和選擇。

如果您對安防市場有獨特見解或新的技術分享,請隨時聯繫我們,共同探討行業發展的新動向。

聯絡窗口

北京

上海

深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全自動化 的精彩文章:

ATM行業龍頭利潤暴跌90%給安企的啟示
SpotMini——誰對你說它是寵物狗?

TAG:安全自動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