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還在用「隱私」這個詞?還是說「數據保護」吧

還在用「隱私」這個詞?還是說「數據保護」吧

還在用「隱私」這個詞?還是說「數據保護」吧


「隱私」這個詞在最近幾個月十分流行。Facebook和劍橋分析公司的醜聞——以及歐盟即將生效的新數據保護法案——都和「隱私」有關。大公司沒有合理的獲取用戶隱私。面對自己的隱私像室內排隊的薯片一樣四散出去,用戶自己也在漠不關心和大發雷霆間搖擺不定。在這樣一個時代,咬文嚼字似乎顯得迂腐不堪,但有時候迂腐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在三月份The Outline組織的一次採訪中,Parsons 設計學院的教授David Carroll不經意間提到了美國人和歐洲人看待隱私的巨大差異。在劍橋分析事件造成的焦慮下,David Carroll的話很容易被遺忘,但在現在來看,他的話變得更意味深長。他解釋說:

「我覺得,歐洲人對隱私的理解有很大不同,」 Carroll在電話採訪中說「他們把隱私(privacy)和自尊(dignity)聯繫在一起。當你問美國人,隱私是什麼意思,他們會說是保守秘密,這其實是一種很膚淺的理解。歐洲人不用隱私這個詞;他們知道這個詞沒有意義,尤其從法律角度上講。他們更喜歡用數據保護(data protection)這個詞。」

「隱私」這個詞有著明顯的特權意味,是某種必須慎重授予對方的東西。你對某個人說,我給你點隱私吧,好嗎?而不是說,你擁有隱私。隱私這個東西沒有外部的優雅便無法存在。


Facebook對隱私的定義更模糊。事實意義上的「隱私」這個詞以及在公司隱私政策的更新中被剝離了,現在叫「數據政策(Data Policy)」。現在隱私的定義僅僅存在於一個奇怪的章節叫「隱私基礎(Privacy Basics)」。儘管名字里有提及,但是這個隱私基礎和用戶的隱私沒有多大關係。這個章節大部分的內容是關於用戶間的隱私,例如推文隱私,分享設定,賬戶控制。真正以更加全面地觸及隱私的是「隱私原則」的頁面,但其內容也空洞無物。「您的隱私由您自己掌控,」上面說,「我們希望你知道哪裡能控制隱私設置,以及如何調整設置。」


「數據保護」這個可能詞聽起來沉重又乏味,但無法否認地能給人帶來另一種感受。這個詞能直接說明你的數據再被出售,所以一旦被借出去就需要保護。


我們現在會越來越多地看到「隱私」的替代詞,而這些表述上的差異也會越來越明顯。我們有「數據保護政策」而不再是「隱私政策」,Facebook的「隱私醜聞」將變成Facebook的「數據保護醜聞」。這不僅僅是要區分出握有你數據的第三方的責任,更是為了強調保護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一個公司「應該做的」,而是一個法律義務。

當然,「數據保護」這個詞也不是憑空出現的。這個詞存在於歐盟的《一般數據管理條例》(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在條例中有一節標題叫「作為基本權利的數據保護」,這個詞的重要性在裡面被反覆強調:「涉及到個人數據的處理時,自然人有被保護的基本權利……每個人都有權利保護涉及到他或她的數據。」


「數據保護是法律概念,它的內涵不僅僅是產權或是公民權,也是一件你可以證明或反駁的東西,例如你可以證明或反駁你的數據是否被保護。」當被問及語言上的改變時,Carroll 說到,「隱私太難定義了,更不用說去判斷它用在這裡是不是合適。重法律角度看,他們(歐盟)的想法很超前,我們還在追趕。」


本文譯自 theoutline,由譯者 Dkphhh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你是虛擬明星的粉絲嗎?
訓練AI生成自己的裸體肖像畫,結果嘛…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