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和你不親,原因只有一個

孩子和你不親,原因只有一個

有媽媽反饋說,她的孩子什麼都有,從出生到現在,所擁有的應該都算是很好的。他想吃的,他喜歡穿的,他喜歡玩的,統統不缺。

「孩子的需求我基本上都滿足了他,可不知為啥,他還是那麼不懂事,總是故意給我惹麻煩。而且最讓我不解的是,我這麼疼愛他,可他跟我並不親密。」

這可能是很多媽媽共有的困惑,一直在找原因,卻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我自己也親身經歷過孩子的疏離,而且還是在我每天陪伴他的情況下,很受挫。後來我明白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今天分享給你們。

歡迎來到俏媽富爸,一起讀書。讓我們通過堅持,比百分之九十的媽媽,更會教孩子。這是徐玲老師的第5篇讀書分享。

1

為什麼孩子跟自己不親密?

孩子跟自己不親密,原因無外乎只有一種,就是我們沒有與孩子之間建立情感紐帶。情感紐帶就是我們跟孩子之間的情感連接,這種連接是通過情感溝通建立起來的。

親密的關係,是一種情感連接。如果情感連接是斷的,關係的親密又怎能存在呢?

001 父母習慣給予的,也許並非孩子真正看重的。

父母在物質上不停地給予,但並沒有發現,孩子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們一起的快樂時光。相比一個好玩的玩具,孩子更喜歡的是你們。

事實就是這樣,物質上什麼都有的孩子也未必會覺得自己是被關愛的,真正能讓孩子們感到受重視的是和父母單獨相處而不被打擾的時間。

但根據統計,父母每天和孩子的談話時間平均只有十二分鐘,這些短暫的談話時間,還多半是對孩子的負面評論。

002越來越多的父母明白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的確,陪伴是建立親子之間情感紐帶的唯一途徑。但是,卻很少有父母懂得如何陪伴,以及如何去與孩子建設情感紐帶。

可能還有的父母會認為,跟孩子之間的情感紐帶還需要建設嗎?親子之間,天然就有情感紐帶。這是放任型父母的想法,這也是他們繼續放任孩子學習和教育的原因所在,也的確無能為力。

原因就在於:如果沒有跟孩子建立穩固信任的情感紐帶,後續的親子教育,是無從開展的。換一種說法,如果你跟孩子的親子關係不親密,不穩固,沒有信任,那麼親子教育就會進行得很艱難。

這種教孩子的艱難,會逼你走上控制型父母的道路,於是惡性循環,你痛苦,孩子也痛苦。

2

建立情感紐帶的法寶是同情

現在我們都知道,孩子跟我們關係不親密,只有一個原因,便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情感紐帶是斷的,需要馬上著手建設。建立情感紐帶的途徑唯有通過陪伴孩子這一條。而陪伴孩子的法寶,就是同情。

同情可不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而是一套具體的方法。

情感引導法,其實就是同情方法。昨天我們學習了第二步:體察和判斷。今天我們來學習其餘幾個步驟。

001 播下種子

002 觀察與判斷

003 聆聽

004 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

005 同情

首先我們來說聆聽。

很多父母認為,聆聽還不簡單,無非就是善於聽孩子的話,理解孩子想要表達什麼。

這當然也沒有錯,但卻不是真正的聆聽。聆聽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為聆聽是陪伴的幾乎全部。

聆聽不是只聽孩子說什麼,也不是再加上用眼睛看孩子的表情和神態。聆聽的本質是你的注意力始終投入到陪伴孩子的當下時刻,你的注意力始終在孩子身上,在陪伴孩子這件事情上。這就是聆聽。

在跟幾個月大的孩子逗鬧,如果你逗鬧時心裡在想別的事,孩子很大概率是不會回應你,給你格格的笑聲的。幾個月大的嬰兒都能敏感地分辨出你是否在真的聆聽,何況是小女孩、大男孩?

沒有正確的聆聽,就沒有陪伴。

接著,我們說第四步。

第四步「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與第二步「觀察與判斷」看起來很像,其實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步的體察重在「判斷」,判斷孩子的需求,判斷孩子在行為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判斷孩子的個性特徵,從而根據這些判斷,預先制定出引導孩子的策略。

而第四步的的「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重點在「理解孩子的感受」,這個「理解」,是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去的。

當孩子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的時候,你馬上體察到孩子此刻非常生氣,接著你要落實「理解孩子的感受」,即承認並接受孩子此刻心裡的情緒,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一個好孩子絕對不應該搶別人的玩具,你需要媽媽幫助嗎?」

同時,在這樣回應的過程中,要藉此難得的機會,教會孩子一個情感辭彙:生氣。「原來這時候自己體驗到的情緒就叫做生氣。」

這樣,他就能判斷這種情緒,當自己和別人出現這種情緒的時候,他會知道如何去應對。

總結一下,這一步的重點在於承認並接受孩子情緒發泄時的那種情緒,給孩子明確的回應,讓孩子感覺到你在重視他的情緒,並藉此機會教會孩子一個情感辭彙,讓孩子能辨認更多的情感。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第五步,同情。

同情理解起來是最費解的,看起來壓根不能成為一個步驟。我在最初讀書的時候也費解。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理解,我們把同情分為對外和對內兩個方向。對外的,就是前面幾個步驟,是關注孩子的情緒感受。而對內的,則是關注自己的情緒感受。

這第五步,重點就在於不斷提醒自己,要不斷關注自己的情緒感受,時刻提醒自己,多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要一衝動自己在孩子面前發泄情緒,指責、吼叫孩子。

做到第五步,情感引導才能堅持,才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也才能真正產生實際的效果。

總結一下:

當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要提醒自己,要忍住自己的情緒,如果自己發泄情緒,接下來就沒法進行教育和引導了。(同情)

接著,父母在平時要多找機會為類似容易發情緒的特定情況為孩子播下正確行為和表達方式的種子。(播下種子)

盡量多體察孩子的特殊個性和需求,提前遇見孩子某些行為會遇到什麼困難,做好策略進行陪伴引導。(體察和判斷)

在陪伴時,要全身心的投入,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聆聽)

如果孩子遇到不開心不順心的事,開始發脾氣鬧情緒,要承認並接受孩子的情緒,同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明確跟孩子回應,「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我知道現在你很想要吃牛奶……」,並教會孩子更多的情感辭彙。(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

在平時,要多注意關注自己的情緒,時時反思,不斷學習改變……(同情)

今天我的分享結束了。

歡迎各位媽媽加入優學群共學共進!在時間裡磨礪,一起來迎接期待中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俏媽富爸 的精彩文章:

TAG:俏媽富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