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士金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改革生態述論——為了更好地講述元詩我認真閱讀元代史

李士金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改革生態述論——為了更好地講述元詩我認真閱讀元代史

李士金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改革生態述論

——為了更好地講述元詩我認真閱讀元代史

陸雪 李士金 龍逢爽

摘 要:一、學術批評引入課堂,以批評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為例,有學術價值;二、課堂教學改革生態實錄,保持學生文字原貌,具體形象生動,為學界研究中國高等教育現狀和歷史、學生學習心理等提供真實史料;三、以傳承聖賢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高等教育之本質目的。

關鍵詞:教學改革 生態 聖賢文化

GIF

01

學術批評引入課堂:

以批評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為例

「學術生態細節」[1]紛紜複雜。袁編云:「宋人對唐詩的最初態度,是學習和模仿。從宋初到北宋中葉,人們先後選擇白居易、賈島、李商隱、韓愈、李白、杜甫作為典範,反映出對唐詩的崇拜心理。」上文雲「從宋初到北宋中葉」,可見袁編的「宋初」是指北宋初期,而前文一說「宋初百餘年」,一說宋初為七十餘年,按照北宋(960-1127)時限,這裡的「宋初」只有五十餘年,可見袁編對於「宋初」沒有確定的時間界限。袁編認為「宋詩的創新具有很大的難度,以題材為例,唐詩表現社會生活幾乎達到了巨細無遺的程度,這樣宋人就很難發現未經開發的新領域。」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詩歌反映社會生活隨著時代之進展而進展,怎能因為「唐詩表現社會生活幾乎達到了巨細無遺的程度」而「很難發現未經開發的新領域」呢?難道宋代社會生活與唐代一樣么?袁編的許多說法都成問題。宋詩反映的社會生活題材,最有價值的就是宋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與唐詩反映的唐代社會生活迥然不同,反映重大的社會事件同樣是開拓性的題材,怎能說「較成功的開拓,便是向日常生活傾斜」[2]?唐詩反映的「日常生活」還少嗎?詩歌總是要反映本時代的各種社會生活的。按照袁編的說法,「瑣事細物」才是宋詩「較成功的開拓」,豈有此理!袁編雲「宋詩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蓋世英雄或絕俗高士」,照此推論,唐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是「蓋世英雄」便是「絕俗高士」,這符合實際嗎?袁編認為「宋詩具有平易近人的優點」,言外之意,唐詩不「平易近人」,這符合唐詩的實際嗎?袁編說宋詩「缺乏唐詩那種源於浪漫精神的奇情壯采」,宋詩有沒有「奇情壯采」?試想,宋詩是多大的概念啊!難道那樣多的宋詩都缺乏「奇情壯采」?一概而論「宋詩」,不作具體分析,很容易出問題。

02

為了更好地講述元詩我認真閱讀元代史

這學期,我們重點研討的是宋元文學作品。從婉約派詞人:晏殊、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等,到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陸遊等,再到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同學們製作的ppt非常用心,大家課下是花了許多的精力,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講述的內容很有思考與討論價值,每個人從作品的不同角度出發,來彌補其他同學知識上的漏洞,豐富同學的知識內涵。青年人的思想互相碰撞,產生巨大的火花,使得每一堂課都特別的精彩,大家內心時不時會有共通點。講完之後,大家輪流點評或者講自己的收穫,使得這堂課重新地回顧了一遍,加深印象,這一點非常好。我所講述的是元代詩人劉因的《白溝》。人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大多數人對於元詩的了解並不多,我也是其中一員。為了更好地講述元詩,我借了《元代史》,對於元詩的社會歷史背景,有了大致的了解。研究者認為元詩「宗唐復古」,離唐詩比較近,這對於研究元詩是一個很好的幫助。進而對於詩的作者劉因的了解,所謂「知人論世」,才好分析其作品。《元代史》中對於劉因的生平介紹非常的簡短,我又查閱大量的論文,從而了解了劉因大致的生平經歷,了解了這位詩人的愛國情懷,以及出世隱居,過著清貧、自在的教書生活。對於這首詩的分析,我沒處理好,老師點評的很到位。這首詩最大的亮點,就是用典。詩中的許多典故,我只是蜻蜓點水般地掠過去而沒有細緻地講述個中緣由,確實沒做到位,要反思。在研究劉因的過程中,我發現其與我國古代北宋時期的大詩人蘇軾,有著相似的經歷,不得志,晚年做了大量的和陶詩。於是,我將其做對比,列表格,便於同學們能夠清晰、直觀地了解。對於這次的ppt的製作和講課,我收穫頗多,教學能力是要不斷地實踐的,感謝老師給我們每人一次難得的機會,讓我們能夠提升自我修養和講課的能力。

同學中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講「蘇黃」和蘇軾的兩組同學。「蘇黃」是丁顯飛同學,她獨具一格,充分挖掘蘇軾的情感史,讓我們從冷冰冰的書本中,也能體會到詩人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的兩任妻子、一任小妾,都對其不離不棄。這些古代女子對蘇軾有著深刻的影響。蘇軾為其第一任亡妻創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感人肺腑,讀之落淚,成為流傳千古的悼亡詩。蘇軾還在《西江月?梅花》中寫到「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把他的小妾——王朝雲,刻畫得非常的美,以及細緻。這個女人一直沒有離開蘇軾,在他最困窘時,也在幫扶著她,為的是成為他的正式妻子,但還是未能實現。另一組同學講述了蘇軾是一個「全能的巨人」,做官、寫詩、畫畫、書法、美食樣樣精通,為我們呈現了詩人的另一面。「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等等,充分體現了蘇軾是一位美食家。(陸雪)

03

愛國詩人文天祥是個「不愛家」的民族英雄?

「古代文學是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生動形象的深刻反映。」這是第一堂課見到李士金老師後留在我腦海中的一句話,也是每每上完古代文學作品選課後心中生髮的感受。

第一次,發自內心的覺得課堂氣氛原來可以如此活躍,老師的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著蓬勃的生命力與激情,讓人不禁感慨「仙風道骨也不過如此」。李士金老師積極倡導學生們自主、自由、自發地發表自己的文學評論,並從中引導學生對作者及作品有更全面正確的認識,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與不足,讓我們對宋元文學進行深刻細緻的了解、學習與研討。

第一次,不由自主的被同學們聲情並茂的講課引領進宋元那個充滿魅力的時代,彷彿置身於作者所處的環境,彷彿立身於作者作品的故事情節中,去思考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從而能更加透徹的了解作品的寫作意義,它的情感?它的背景?它的思想?它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它所反映的人民生活狀態?

第一次,樂此不疲的從同學精彩的授課中修補自己文學知識的漏洞,知道了陸遊原來是個破壞別人婚姻愛情的「第三者」;知道了小晏和大晏創作風格上的差異;知道了愛國詩人文天祥是個「不愛家」的民族英雄(李士金按:學生所說不準確,保持原貌以供學界研究參考)正如李士金老師所說:理解語言文字是學習欣賞古代文學的第一個層次。柳永的俗詞在內容上刻畫歌妓娼女,一是描寫她們的美麗容顏,二是描寫她們的細膩情感,但是描寫她們歌舞的曼妙,四是讚頌她們的文采。柳永的詞是雅俗並舉的,他的俗詞特點是內容俗、語言俗、體式俗;他的雅詞特點是:情雅、意雅、語雅。他的詞,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理解作品寫作的社會時代背景和具體寫作情境是學習欣賞古代文學的第二個層次。馬致遠的《漢宮秋》是作者借古諷今,述說一部國家滅亡的悲劇:漢元帝與王昭君的愛情悲劇還折射出了當時漢元帝當政時期的國家實力的衰敗和漢與匈奴兩國的民族鬥爭,由個人悲劇上升為國家悲劇。理解古代作品深刻的超越時代的象徵意蘊是學習欣賞古代文學的第三個層次,也是最核心的層次。「梅花屋主」王冕種梅、畫梅、詠梅,不僅是因為梅的品行高潔,更是因為他自身情操高尚,托物言志,身體力行的向世人傳達他對梅花的喜愛之情,真正是「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李士金老師在教學方法上因材施教,教學相長,採用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認可,是我們以後當一名優秀教師的學習榜樣。(龍逢爽)

04

結束語:

擔負起傳承聖賢文化之神聖歷史使命

聖賢文化包括對宇宙萬物社會人心的研究探索。中國古代小說反映的正是古代人民的社會生活。如《三夢記》所反映的人類個體生命的心理本質特徵。夢是人的一種精神現象,具有神秘的色彩。科學對夢的研究還剛剛起步。按我們的看法,夢應該是人的現實行為的補充和擴大。人的精神領域遠比實際行動的範圍廣闊,而人的生命衝動的慾望是無所不至的。這就必然在夢的意識里流露出來,以補償人生的缺憾。這樣說來,夢本身又何嘗不是人的一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呢?白行簡用三個夢組成了一篇傳奇,不但具有新奇的審美價值,同時也為此後研究夢境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因而它又具有科學的價值。當然,它還有宗教學的價值。[3]

致謝:本課堂教學改革得到淮陰師範學院朱漢清、周桂峰、施軍、趙宜江、周平、李相銀、許芳紅、楊穎、陳年高、孫義清、陳華東、趙科印、李建業等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受到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資助(2015ZSJD010),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項目資助(PPZY2015C205)。

參考文獻:

[1]李 婷,李士金.中國學術生態細節考察報告——以《朱熹「李太白始終學選詩,所以好」說芻議》一文為例[J].長江叢刊,2017(12)上:21-22.

[2]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13頁。

[3]李士金著《中國古代小說社會心理分析》,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頁。

本期文字:陸雪 李士金 龍逢爽

本期編輯:孫李雪

傳播聖賢之道,

為中華民族長治久安繁榮富強盡綿薄之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