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葯准字型大小76種藥酒,僅28種有廣告批文!藥酒風波何時能平

國葯准字型大小76種藥酒,僅28種有廣告批文!藥酒風波何時能平

最近,重慶市璧山區發生居民飲用自配藥酒中毒事件。生日宴上有人喝了自配的藥酒,結果15個人被送去醫院,其中5人死亡!重慶市食葯監局公布此次事件原因,經重慶市食葯監局和市疾控中心對殘留藥酒分析,確定中毒原因是誤喝了含有中藥「雪上一枝蒿」的藥酒。該中藥含有劇毒。

插播科普:

「雪上一枝蒿」是一種跌打、療傷的止痛藥。主要用於跌扑腫痛、風濕紅腫,但其毒性很大,用之得當治病,用之失當致命,誤服或服用過量可能導致中毒死亡。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鍾凱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解釋,「雪上一枝蒿」是中藥的名字,學名是短柄烏頭,屬於毛茛科植物,主要藥效是祛風除濕。其中含有的烏頭鹼是一種「雙酯型二萜類生物鹼」,只需要0.2毫克就能中毒,3-5毫克能致人於死地,毒性比砒霜還要大幾十倍。烏頭鹼主要攻擊人的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患者通常死於嚴重心律失常、呼吸衰竭、休克和循環衰竭。此外烏頭鹼有一定肝腎毒性,肝腎功能不全的人對它更為敏感。

在經歷了這些事件後,大家對於非處方(OTC)藥酒的關注也持續升高。那麼,除了其功效、毒性等問題外,非處方藥酒還有哪些問題?一起來看健康君的盤點。

新京報記者在盤點過程中發現,由於歷史原因,非處方藥酒多存在臨床數據不足、不良反應不明確等問題。同時,虛假宣傳、假冒偽劣、自製藥酒、三無產品等也讓藥酒經常陷入輿論風波。

近半數藥酒曾涉違法廣告宣傳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OTC類藥酒主要分為進補強身類和防治疾病類兩種。原國家食葯監總局官網數據顯示,目前共有76種204款國葯准字型大小藥酒。其中,43種藥酒由獨家企業生產;33種藥酒有多家企業在生產,如史國公藥酒,共有包括陝西紫光辰濟葯業等在內的21家葯企獲得該藥酒的葯准字型大小。

76種藥酒中,僅有28款藥酒有廣告批文。新京報記者發現,28款有廣告批文的藥酒中,有13款曾因虛假宣傳被食葯監部門通告,主要為獲批廣告數量較多的藥酒品種,如通絡止痛藥酒、風濕痛藥酒、健脾壯腰藥酒、驅風通絡藥酒等。主要違法內容為篡改審批內容,誇大藥品療效、利用患者名義和形象為產品功效作證明、任意擴大查產品適應症範圍、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等。

如吉林海通製藥有限公司(原吉林一晟達葯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通絡止痛藥酒曾多次被曝光虛假廣告宣傳,被江蘇省食葯監局要求暫停銷售。吉林海通製藥於2016年4月26日在媒體上發布啟事,稱公司認識到刊播違法藥品廣告的行為是錯誤的,並承諾絕不再刊登虛假違法廣告,絕不擅自更改審批內容。

在此之後,新京報記者未再查詢到該公司虛假宣傳這款藥酒的廣告處罰內容。5月4日,新京報記者就虛假宣傳一事致電吉林海通製藥,工作人員明確表示不接受採訪。

吉林海通製藥有限公司(原吉林一晟達葯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通絡止痛藥酒,圖片來源網路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食葯監部門發布的通告中,上述13款藥酒的違法廣告發布時間多集中在兩年前。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副教授鄧勇表示,這與近兩年政府打擊虛假宣傳食品藥品廣告有關。相較過去的監管,罰款數額上升,最高可達200萬,企業還有被吊銷國葯准字批文的危險。同時,如果發布虛假廣告,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都將受到處罰,嚴重的可能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多管齊下後,企業的違法成本提高,相關辦事人員違規批准的責任也有所提高,發布虛假廣告的企業因此減少。」

創意圖片 / 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自製藥酒致中毒死亡事件不斷

由於藥酒素有「百藥之長」之稱,深受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喜愛,自製藥酒的現象也比較普遍。然而,由於對藥酒缺乏充分認識,擅自加大服用劑量、外用藥酒內服等情況導致的中毒甚至死亡事件時有發生。

78歲的岳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因右腿受風疼痛,他按照朋友給的藥酒配方配置藥酒,泡了一個月後開始喝,因感覺效果不大而擅自加量,導致腿上起了成片小水泡,停用後水泡才消失。

5月3日,重慶璧山區政府新聞辦發布消息稱,該區一名居民帶自製藥酒參加生日宴席,飲用該酒的15人身體隨後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癥狀,目前已導致5人死亡,4人正在搶救,6人病情相對穩定。經重慶市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和重慶市疾控中心對殘留藥酒分析,目前確定中毒原因是:誤喝了含有中藥「雪上一枝蒿」的藥酒。

除此之外,一些制假團伙、不法商販瞄上了藥酒市場,以低價材料自製特效藥酒,高價銷售給老年人,亦或是用假冒偽劣的中藥材泡製藥酒,甚至有的藥店、酒店等在沒有取得任何批文、生產許可的情況下,依照所謂的傳統藥酒方自製藥酒售賣。

2015年,濟南警方就曾搗毀一個用假藥行騙的特大團伙,該團伙人員在家用白酒加假的中藥材兌醬油、老抽、白水、顏料的方法,僅用一天功夫就制出看上去像陳年老藥酒的三無產品,並在濟南各個早市矇騙老年人。

針對藥酒的安全服用,原國家食葯監總局曾提醒:

藥酒是葯,要對症服用,不能作為酒隨便拿來服用。即使是滋補類的藥酒,如果喝過量的話也會產生不良反應,可能會出現胸悶腹脹、不思飲食、心煩燥熱,甚至會出現流鼻血的情況。

更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藥酒都可以自制,用於治療的藥酒不主張自製。尤其對於一些蛇蠍之類的毒性藥材,自己拿捏不好,且隨意搭配中藥炮製,配方不合理不但會使藥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飲用無益,嚴重的還會引起中毒。

另外,對酒精過敏、患有肝病、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疾病的人以及孕婦都不能飲用藥酒。

李鬼「藥酒」充斥市場真假難辨

除了自製藥酒外,還有一批包裝像模像樣,讓人真假難辨的李鬼「藥酒」充斥市場。因此,網上經常會有人問,某個品牌的藥酒如何辨別真假的問題。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國公酒、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等都曾遭遇過「李鬼」。

2015年,江西龍南縣公安局從一瓶假冒「國公酒」入手,輾轉三省,破獲一起銷售假藥案,制假售假者因銷售1440瓶冒牌「國公酒」被刑拘。

2012年,江西吉安市公安局破獲一起「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造假案,因制售假冒「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約600件,涉事人被刑拘。

對於上述現象的出現,鄧勇指出,藥酒在市面上有不同的註冊類型,有的註冊為保健食品,也有的註冊為藥品,由於我國對藥酒沒有統一的標準,而這類產品存在市場和暴利,會不斷有人進入這一市場,容易造假。而且我國對藥酒的管理還處於模糊地帶,在管理上存在漏洞。

由於OTC類藥酒直接面對消費者,其功效問題一直飽受爭議。鄧勇認為,國葯准字批文的藥酒在未來的發展不容樂觀。臨床數據不足和不良反應不清不僅是制約了藥酒的發展,也制約了中醫的發展。在目前的監管大環境下,即使由於中醫藥自身所具有的特點,其對於功能主治、不良反應等內容的描述比較模糊,臨床數據很難再行迴避。

「藥酒產業如果還想繼續發展,那麼一定數量的臨床數據必須補足。而由於中醫藥學科特點導致的功能主治、不良反應的描述不夠清楚,則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進行改進。」鄧勇建議。

采寫 /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創意圖片 / 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編輯 / 火星L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健康 的精彩文章:

最新研究發現:女性常用清潔劑傷肺還減壽!男人們還不快動起來?
看手就能知道身體健康狀況!快伸出手來查驗一下吧

TAG:趣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