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互聯網+教師」:鄉村校彎道超車新機遇

「互聯網+教師」:鄉村校彎道超車新機遇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27號),在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上提出「內涵發展,提高質量」原則,強調要「運用『互聯網+教育』方式,全面提升辦學水平」。

落實國務院文件要求,必須研究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發展的總體形勢。伴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義務教育發展也呈現新特點。一是以硬體配置為基本特徵的縣域初步均衡即將實現,縣域優質均衡提上議事日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步入「深水區」。二是以寬頻接入大範圍普及為特徵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成效可觀,學校教育信息化步入新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新融合期」。三是新發展環境下,鄉村義務教育學校課程「開不齊,開不足,開不好」、學習資源「不豐富、不充分」等內涵問題凸顯並變得更加尖銳,學校「邊建設,邊閑置」、教師「邊補充、邊流失」等新問題不同程度出現。與此同時,教育新技術助力下的教育教學正在為學校和學生髮展提供傳統教育教學環境下無法比擬的發展平台和空間。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黨十九大報告),要實現這一目標,「互聯網+教育」首先應具體化為「互聯網+教師」,從解決鄉村教師均衡切入,藉助互聯網平台,加速解決鄉村教育內涵均衡發展問題。

藉助互聯網,加速鄉村學校教師配置均衡

【解決教師配置均衡問題,通過政策將大批優秀畢業生吸引到鄉村從教是基礎,但在城鄉差距現實存在、人們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不可能短期內消除的情況下,如何留住人、發展人是研究鄉村教育無法迴避和需要下大力氣解決的問題。引入互聯網思維,加速鄉村教師均衡配置進程,優化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環境,不但切合時代發展特徵,更符合鄉村教育發展需求。】

一是引入「在線教師」,構建教師配置新形態。這裡的「在線教師」指藉助網路為鄉村學校提供教學服務的人,其主體是縣域內同學段教師,也包括可以提供特色教學服務的縣域外或領域外的專業人士。這些教師在為鄉村學校提供教學服務時與一般概念上的「在線教師」一樣,網路是其開展工作的場所和工作賴以進行的支撐條件,教師本人不必到鄉村學校,按照需求方的規定在原工作單位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即可。引入「在線教師」概念後,鄉村學校教師配置將呈現「在校教師」與「在線教師」結合、共同承擔教學任務的新形態。引入「在線教師」重點在解決鄉村學校課程開設問題,實現所有應開課程有固定教師教、所有課程均由本專業教師教的目標,以此為基礎,實現鄉村學校課程實施的初步均衡。此形態下的鄉村教師均衡配置應從學校內開始,到鄉內再到鄉與鄉之間,直至整個縣域,最終實現縣域內各校之間教師結構與實力配置均衡。

二是落實「縣管校聘」,構建教師管理新機制。這裡的「縣管校聘」對應「在線教師」,是一個管理概念,重點解決現行教師管理機制下帶來的教師資源挖掘不足、教師作用發揮不充分、專業發展環境不良等問題。「縣管校聘」中的縣級管理部門應以實時準確掌握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全體教師結構性數據和學校特別是鄉村學校教學需求為前提,以滿足鄉村學校教學需求和儘可能的均衡配置為目標,全方位調劑,全方位評價,履行縣級教師管理職責。「縣管校聘」中「校」指聘用「在線教師」的鄉村學校,「在線教師」的教學任務、工作進程和工作標準由履行聘任手續的鄉村學校確定。「在線教師」在為鄉村學校提供教學服務時等同於鄉村學校的本校教師,教學業績由使用單位考核並提供,與原學校的教學工作一起合併計入教師年工作量。擔任「在線教師」工作任務的教師在評獎定級中同等條件下優先。

三是重視「教師專業」,構建教師發展新環境。教師專業有自身的標準和發展規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要「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鄉村學校規模小,教師配置絕對數少,與城鎮學校相比,學校普遍實行跨年級、跨學科、一人兼數科兼數職的配置方法,鄉村教師工作面臨專業複雜度高、專註度低等問題,加之地處鄉村,專業環境同質共處缺少變化,導致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難,鄉村學校出名師難。引入「在線教師」概念後,縣和鄉村學校將有條件改變原有做法,以尊重教師專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基點,以所教即所學為標尺,通過教學任務的專業化配置,降低鄉村教師工作的專業複雜度,提高專業專註度,增大條件留人、環境發展人的空間,優化教師專業成長環境。

藉助互聯網,加速鄉村學校課程供給均衡

【教師均衡帶來的直接效果是課程供給和實施均衡。現實中影響鄉村學校課程實施的主要因素是教師數量有限和結構性缺員。「在線教師」概念引入的關鍵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鄉村學校現有教師編製以及在崗教師數量的前提下,從一個新的角度破解鄉村教師配置和課程供給與實施問題。】

一是引入「空中課堂」,構建課程實施新形態。通過「在線教師」構建鄉村學校「空中課堂」,實現「空中課堂」與「現場課堂」結合的新形態。「空中課堂」的引入可幫助鄉村學校消滅應開課程無人開或非專業教師開的現象,基本解決課程「開不齊、開不足」問題,緩解「開不好」問題。「空中課堂」可以由同一學校同一班級組成,也可以由數個學校的小規模班級組成。由數個小規模班級組成的「空中課堂」,可以有效緩解現行鄉村小規模學校班級學生人數過少帶來的諸如學習氣氛不熱烈、共同研討時同伴不足思維碰撞不力等問題,更充分地發揮班級授課制的優勢。「空中課堂」將為鄉村學生帶來藉助互聯網開展學習以及接觸世界的機會和理念,其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將會變革,大家將有機會在互聯網環境下與城鎮學生站在同一學習起跑線上。

二是實施「網上教學」,構建課程設置新機制。「空中課堂」下的網上教學具體可分為空中基礎課堂、空中拓展課堂和空中興趣課堂三類。其中,空中基礎課堂指向三級課程中的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主要解決鄉村學校由於教師數量不足帶來的上述兩類課程開設不全、課時不足問題。空中拓展課堂指向三級課程中的校本課程,主要解決鄉村學校拓展課程開發能力不足、課程開設不多、課程種類結構性缺失問題。空中興趣課堂從滿足學生個性需求、促進素質發展出發,重點解決鄉村學校因地域資源單一、專業人才不足帶來的學生多樣化需求無法滿足的問題。三類空中課堂設計的目的在於落實國家課程政策,努力解決鄉村學校學習資源「不豐富、不充分」問題,為鄉村學生創設更多的課程體驗機會,滿足其多樣化發展需求。

三是落實「優先發展」,構建課程建設新環境。鄉村學校課程均衡,既包括國家規定課程開設均衡,更包括滿足學生需求的課程種類均衡。上好「空中課堂」三類課程,除了有教師教,還要有課程可教,有課程可教主要指校本課程和滿足學生興趣需要的課程。後兩種課程可以通過縣域內同學段「在線教師」自身擁有的校本課程遷移到鄉村學校來實現,更需要通過政府採用購買服務的方式,根據鄉村學校需求,面向有能力開發該類課程的人群通過招標實現。課程由中標者組織開發,由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審核,達到標準後進入鄉村學校。課程開發者可以是教育領域內人員,也可以是教育領域外人員。課程開發中標者原則上即為課程實施者。其中,具有教師身份的人異地網上授課採取領域內調劑的方式解決,非教師身份的人承擔異地網上授課任務,由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支付勞動報酬。

藉助互聯網,加速鄉村學校專業引領均衡

【鄉村學校發展,信息和視野是關鍵。「在線教師」的引入,「空中課堂」的開通,客觀上起到加速鄉村學校教育信息化硬體設施建設、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作用,對縮短城鄉學校之間有可能出現的由於信息技術應用帶來的新的教育差距無疑是有益的。藉助互聯網,加速鄉村學校專業引領至關重要。】

一是引入「網路教研」,構建校本教研新形態。憑藉「空中課堂」開通和「在線教師」引入,鄉村學校應積極推動「網路教研」開展,構建「線下教研」與「線上教研」結合的校本教研新形態。鄉村學校「網路教研」的第一步是要充分發揮「在線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通過「在線教師」與本校教師的教研活動,推動學校校本教研開展和深入。第二步應通過「在線教師」鏈接其所在學校的教研組和學校,輸入學科教學經驗和學校教育經驗,推動鄉村學校教研組和學校的整體進步。第三步應通過鄉村學校之間聯合,與所有「在線教師」有選擇地創設活動主題和活動內容,深化鄉村學校校本教研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引領作用。最後是線下雙向的現場觀摩與指導,最終實現城鄉學校之間情感緊密、研究具體、互通有無的校本教研新形態。新形態下的鄉村學校校本教研最初可能是圍繞學科教學進行,之後是圍繞教育話題進行、圍繞教育觀念進行,進而圍繞教師的專業理論學習進行,使原本幾個人的鄉村學校教研活起來。

二是做實「精品課堂」,構建名師引領新機制。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名師的示範引領,核心是教學示範。「空中精品課堂」屬於「空中課堂」中有計劃、間斷性地為鄉村學校提供教學示範的一種課程類型。授課教師由通過精心選擇的縣域內直至省域內或國家級該學科優秀教師擔任。通過「空中精品課堂」,既要適時地為鄉村學校輸入新的教學範式和經驗,更要通過教學示範,詮釋國家和地方教育政策,發揮以課代培、以課帶訓的功能。這類課型同時還擔負有為農村學校學生提供學習示範的功能。

三是實現「內涵發展」,構建彎道超車新環境。互聯網和教育新技術的應用,給教育帶來的變革將是巨大的、革命性的,面對同樣新穎的問題,鄉村和城鎮學校有可能出現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奔向同一目標的機會。「空中課堂」的開通和「在線教師」的引入,將給鄉村學校帶來兩方面的變化:一是教育信息化帶來的教學環境的變化,將加速鄉村教師適應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教學,提升信息化應用能力;二是教育信息化帶來的學習環境的變化,將加速鄉村學生適應信息化環境下學習的進程,鄉村學校的學生將藉助網路與信息化平台實現與城鎮學生的共同發展。

積極構建教學新環境,接納和探索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加速課堂教學變革,鄉村學校不但能加速優質均衡進程,一些學校還將實現彎道超車夢想,領先於義務教育發展。

(作者:金春蘭,系黑龍江省教育學院教研中心主任、二級教授。本文為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黑龍江省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對策研究」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09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我國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發布,專家這樣解讀
「全民閱讀 文化築夢」公益項目啟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